游戏跑分新视角:细看一秒内帧数变化
- 2011-9-22 0:01:00
- 类型:转载
- 来源:泡泡网
- 网站编辑:admin
【电脑报在线】 编者按:从游戏评测出现至今,FPS(FramesperSecond,每秒帧数)一直都是我们衡量硬件表现好坏的标准。毫无疑问,在绝大多数情况下,FPS的确可以作为游戏性能的标杆。但是,经历了长久的测试历程以及数以万计的帧数统计之后,部分玩家已经开始注意到,实际获得的游戏体验和表面得出的FPS数据并不完
为什么FPS是失败的?
毋庸置疑,几乎所有的游戏硬件测试都采用同一种评估方法,那就是大家公认的FPS(FramesperSecond,每秒帧数)。毫无疑问的是,FPS是一个出色的即时性能汇总,表达准确而且简单易懂。不只是游戏,FPS的概念还常见于我们所熟知电影及电视,比如电影/电视分别以每秒24/30张画面的速度播放,也就是一秒钟内在屏幕上连续投射出24/30张静止画面,所以播放速率就是24/30FPS,游戏画面也与之同理。(通常每秒播放24张画面以上,根据“视觉惰性”,即视觉暂留现象,人眼就认为是连续的。)
当然,关于利用FPS进行测试的争论一直存在,尤其是我们常见的平均FPS更是受到很多质疑,因为其衡量的太广泛了。事实上我们也从这些讨论中汲取了一些有用的东西并付诸实施,比如在游戏测试的时候同时获取平均FPS和最低FPS,甚至可能的时候还提供了单位时间内的FPS变化图表。相比干巴巴的平均FPS,我相信这些信息更能够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游戏性能表现。
即便如此,这种方法仍旧有一些明显的缺点。因为经历多次的测试之后,我们发现有些时候这些结果和我们的直觉体验并不完全一致。最根本的问题在于,无论对于电脑时间还是人类视觉感知来说,一秒都太长了。一秒内的平均结果可能会掩盖一些系统性能突发变化,而这对于游戏体验来说非常重要。
为了说明,我们先来看两个例子。虽然经过加工,但这些结果却是基于我们多年来的游戏测试真实数据。下面的图表纵轴以毫秒(ms)为单位表示所需要的时间,而横轴则表示一秒内两款不同显卡所提供的一系列帧数。


显而易见,GPU1在大多数情况下跑得更快,每帧所用的时间较短(绝大多数都在25ms以下),而CPU2要慢一些,因为每帧时间一直稳定在30ms左右。
但是,我们可以看到GPU1在运行这个游戏的时候有一个明显的问题(假定说是由于驱动里糟糕的显存管理引起的纹理载入毛病造成的,也可能是硬件方面的原因),那就是其中一帧所耗费的时间出奇的长,几乎达到了将近500ms,像是被卡在那儿了。如果你是这个游戏的玩家而碰巧遇到这个问题,一瞬间肯定会卡的要死。而如果这个问题经常出现,游戏也就基本不能玩了。
而这方面GPU2就要好了不少,虽然平均FPS可能要比GPU1少,每帧耗费的时间都差不多,并且能够提供一个持续稳定的游戏画面输出。那两款显卡的平均FPS到底是多少呢?

可以看到,在我们统计的时间内,两款GPU的平均FPS几乎相同。如果就此而言,那么两款显卡的性能表现本质上没有区别。而正是我们使用了平均FPS,才使得GPU1中的一个致命缺陷被掩盖了起来。
以上只是一小段时间内的反映,如果说GPU1在整个测试中的其它场景也时不时遇到类似的延迟,但耗费时间可能没有这么大,那整体帧数可能会达到50FPS的样子,最低帧数也有35FPS。而根据我们传统的思维,这是一个看起来相当不错的成绩,但是实际游戏体验的糟糕程度就可想而知了。
回归到主题,FPS对于性能评估的意义虽然重大,但短板也是明显的。而解决以上问题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将单位时间放大细化,就像我们刚才做的那样,把每帧所耗费的时间独立呈现。事实上这么做并没有什么难度,想必那些游戏开发商们已经研习多年。
所以,对于我们自己来说,也是时候转化一下认知理念了。下面表格里的数据可能会有一些帮助,详细列举了部分以毫秒为单位的帧时间(越低越好)所对应的FPS速率,这里的条件是假定完整的统计时间为1秒。这个表已经包含了许多阈值,比如其中16.7ms相当于稳定的60FPS。打个比方来说,目前大多数LCD的的刷新率就是每秒60次(60Hz),所以每次刷新的时间高于16.7ms的阈值就不能提供稳定的画面输出。
经过以上几点介绍,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实际游戏测试中的一些数据,看看我们能够从中获得什么。
毋庸置疑,几乎所有的游戏硬件测试都采用同一种评估方法,那就是大家公认的FPS(FramesperSecond,每秒帧数)。毫无疑问的是,FPS是一个出色的即时性能汇总,表达准确而且简单易懂。不只是游戏,FPS的概念还常见于我们所熟知电影及电视,比如电影/电视分别以每秒24/30张画面的速度播放,也就是一秒钟内在屏幕上连续投射出24/30张静止画面,所以播放速率就是24/30FPS,游戏画面也与之同理。(通常每秒播放24张画面以上,根据“视觉惰性”,即视觉暂留现象,人眼就认为是连续的。)
当然,关于利用FPS进行测试的争论一直存在,尤其是我们常见的平均FPS更是受到很多质疑,因为其衡量的太广泛了。事实上我们也从这些讨论中汲取了一些有用的东西并付诸实施,比如在游戏测试的时候同时获取平均FPS和最低FPS,甚至可能的时候还提供了单位时间内的FPS变化图表。相比干巴巴的平均FPS,我相信这些信息更能够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游戏性能表现。
即便如此,这种方法仍旧有一些明显的缺点。因为经历多次的测试之后,我们发现有些时候这些结果和我们的直觉体验并不完全一致。最根本的问题在于,无论对于电脑时间还是人类视觉感知来说,一秒都太长了。一秒内的平均结果可能会掩盖一些系统性能突发变化,而这对于游戏体验来说非常重要。
为了说明,我们先来看两个例子。虽然经过加工,但这些结果却是基于我们多年来的游戏测试真实数据。下面的图表纵轴以毫秒(ms)为单位表示所需要的时间,而横轴则表示一秒内两款不同显卡所提供的一系列帧数。


显而易见,GPU1在大多数情况下跑得更快,每帧所用的时间较短(绝大多数都在25ms以下),而CPU2要慢一些,因为每帧时间一直稳定在30ms左右。
但是,我们可以看到GPU1在运行这个游戏的时候有一个明显的问题(假定说是由于驱动里糟糕的显存管理引起的纹理载入毛病造成的,也可能是硬件方面的原因),那就是其中一帧所耗费的时间出奇的长,几乎达到了将近500ms,像是被卡在那儿了。如果你是这个游戏的玩家而碰巧遇到这个问题,一瞬间肯定会卡的要死。而如果这个问题经常出现,游戏也就基本不能玩了。
而这方面GPU2就要好了不少,虽然平均FPS可能要比GPU1少,每帧耗费的时间都差不多,并且能够提供一个持续稳定的游戏画面输出。那两款显卡的平均FPS到底是多少呢?

可以看到,在我们统计的时间内,两款GPU的平均FPS几乎相同。如果就此而言,那么两款显卡的性能表现本质上没有区别。而正是我们使用了平均FPS,才使得GPU1中的一个致命缺陷被掩盖了起来。
以上只是一小段时间内的反映,如果说GPU1在整个测试中的其它场景也时不时遇到类似的延迟,但耗费时间可能没有这么大,那整体帧数可能会达到50FPS的样子,最低帧数也有35FPS。而根据我们传统的思维,这是一个看起来相当不错的成绩,但是实际游戏体验的糟糕程度就可想而知了。
回归到主题,FPS对于性能评估的意义虽然重大,但短板也是明显的。而解决以上问题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将单位时间放大细化,就像我们刚才做的那样,把每帧所耗费的时间独立呈现。事实上这么做并没有什么难度,想必那些游戏开发商们已经研习多年。
所以,对于我们自己来说,也是时候转化一下认知理念了。下面表格里的数据可能会有一些帮助,详细列举了部分以毫秒为单位的帧时间(越低越好)所对应的FPS速率,这里的条件是假定完整的统计时间为1秒。这个表已经包含了许多阈值,比如其中16.7ms相当于稳定的60FPS。打个比方来说,目前大多数LCD的的刷新率就是每秒60次(60Hz),所以每次刷新的时间高于16.7ms的阈值就不能提供稳定的画面输出。
Frametimeinmilliseconds | FPSrate |
8.3 | 120 |
10 | 100 |
16.7 | 60 |
20 | 50 |
25 | 40 |
33 | 30 |
42 | 24 |
50 | 20 |
60 | 17 |
70 | 14 |
读者活动
48小时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论坛热帖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业务合作 | 友情链接 | 关于我们 | 招聘信息
报纸客服电话:4006677866 报纸客服信箱:pcw-advice@vip.sin*.c*m 友情链接与合作:987349267(QQ) 广告与活动:675009(QQ) 网站联系信箱:cpcw@cpcwi.com
Copyright © 2006-2011 电脑报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渝ICP备10009040号
报纸客服电话:4006677866 报纸客服信箱:pcw-advice@vip.sin*.c*m 友情链接与合作:987349267(QQ) 广告与活动:675009(QQ) 网站联系信箱:cpcw@cpcwi.com
Copyright © 2006-2011 电脑报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渝ICP备10009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