鏖战32nm AMD首款Llano APU处理器详测
- 2011-6-30 20:16:00
- 类型:转载
- 来源:IT168
- 网站编辑:admin
【电脑报在线】 【IT168评测】"融合",早在几个月前AMD的“融合”E,Z系列APU就在笔记本平台和入门级桌面平台上与大家见面了,产生了不小的市场效应,如今与大家见面的是一款真正意义上的桌面级32nm融合APU,这也是AMD首款融合了DX11H6550D显示核心的产品,所以意义非凡。 &
融合的概念
如果说第一个把CPU做成双核的公司是Intel,那么第一次实现CPU真正融合的应该是AMD。还记得胶水版的PentiumD么,典型的高能低效的代表。
AMD认为,CPU和GPU的融合将分为四个部分:
物理整合过程(PhysicalIntegration),将CPU和GPU集成在同一块硅芯片上,并利用高带宽的内部总线通讯,集成高性能的内存控制器,借助开放的软件系统促成异构计算。
平台优化(OptimizedPlatforms),CPU和GPU之间互连接口进一步增强,并且统一进行双向电源管理,GPU也支持高级编程语言,这部分才是最关键的。
架构整合(ArchitecturalIntegration),实现统一的CPU/GPU寻址空间、GPU使用可分页系统内存、GPU硬件可调度、CPU/GPU/APU内存协同一致,以达到统一调度的目的。
架构和系统整合(Architectural&OSIntegration),主要特点包括GPU计算环境切换、GPU图形优先计算、独立显卡的PCI-E协同、任务并行运行实时整合等等,这些需要和微软、ADOBE等行业软件巨头不停的沟通交流。

▲真正的融合
APU所作的融合就是架构整合(ArchitecturalIntegration),将CPU/GPU从架构上进行统一的整合,APU内部可以实现高速的数据互通,从根本上支持异构计算。
Allinone融合的另一个概念,意思是将原来的北桥控制器,X86CPU,显示核心,融合到了一起,消费者对计算机的需求告诉我们,在追求更高更快的同时,总是希望电脑能够做的更小更便捷,更节能。AMD做到了,在32nm制造工艺下,APU集成度大幅提升,功耗却大大降低。

▲A8-3850
众所周知AMD在并购了ATI后在显示核心的制造上面可谓功力大增,GPU生产设计能力远远超过了Intel,这一定程度上使得“融合”平台更具神秘感。那么到底双A合璧后性能如何呢?能否一举击破Intel这几年铸就的i系铁军,还要看AMD如何发招了。
如果说第一个把CPU做成双核的公司是Intel,那么第一次实现CPU真正融合的应该是AMD。还记得胶水版的PentiumD么,典型的高能低效的代表。
AMD认为,CPU和GPU的融合将分为四个部分:
物理整合过程(PhysicalIntegration),将CPU和GPU集成在同一块硅芯片上,并利用高带宽的内部总线通讯,集成高性能的内存控制器,借助开放的软件系统促成异构计算。
平台优化(OptimizedPlatforms),CPU和GPU之间互连接口进一步增强,并且统一进行双向电源管理,GPU也支持高级编程语言,这部分才是最关键的。
架构整合(ArchitecturalIntegration),实现统一的CPU/GPU寻址空间、GPU使用可分页系统内存、GPU硬件可调度、CPU/GPU/APU内存协同一致,以达到统一调度的目的。
架构和系统整合(Architectural&OSIntegration),主要特点包括GPU计算环境切换、GPU图形优先计算、独立显卡的PCI-E协同、任务并行运行实时整合等等,这些需要和微软、ADOBE等行业软件巨头不停的沟通交流。

▲真正的融合
APU所作的融合就是架构整合(ArchitecturalIntegration),将CPU/GPU从架构上进行统一的整合,APU内部可以实现高速的数据互通,从根本上支持异构计算。
Allinone融合的另一个概念,意思是将原来的北桥控制器,X86CPU,显示核心,融合到了一起,消费者对计算机的需求告诉我们,在追求更高更快的同时,总是希望电脑能够做的更小更便捷,更节能。AMD做到了,在32nm制造工艺下,APU集成度大幅提升,功耗却大大降低。

▲A8-3850
众所周知AMD在并购了ATI后在显示核心的制造上面可谓功力大增,GPU生产设计能力远远超过了Intel,这一定程度上使得“融合”平台更具神秘感。那么到底双A合璧后性能如何呢?能否一举击破Intel这几年铸就的i系铁军,还要看AMD如何发招了。
读者活动
48小时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论坛热帖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业务合作 | 友情链接 | 关于我们 | 招聘信息
报纸客服电话:4006677866 报纸客服信箱:pcw-advice@vip.sin*.c*m 友情链接与合作:987349267(QQ) 广告与活动:675009(QQ) 网站联系信箱:cpcw@cpcwi.com
Copyright © 2006-2011 电脑报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渝ICP备10009040号
报纸客服电话:4006677866 报纸客服信箱:pcw-advice@vip.sin*.c*m 友情链接与合作:987349267(QQ) 广告与活动:675009(QQ) 网站联系信箱:cpcw@cpcwi.com
Copyright © 2006-2011 电脑报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渝ICP备10009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