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IT业界 > 新闻
IT企业“高龄”恐惧症:也许有一天我会老无所依
  • 2017/3/9 9:48:39
  • 类型:原创
  • 来源:电脑报
  • 报纸编辑:电脑报
  • 作者:
【电脑报在线】未来,在哪里?未来,该如何走?或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条欲望之河,不曾经历一遭,欲壑又岂能填平

不可替代性,才是人生立足的根本

      不光是国内和硅谷科技产业,没有终身雇佣阶段的香港有过统计,平均在45岁的时候,一个人一生的收入达到巅峰。除了极少部分人能继续上升,大部分人是要下降的,转而和新加入工作的年轻人一起,去竞争低工资高强度的低级职位。

      并非所有科技公司均龄都在30岁以下,微软就曾公布其员工平均年龄为38岁。在小米创业初期,前200名员工中几乎没有一个应届毕业生,员工均龄30岁,相比许多年轻化的公司,可以划分为“中老年”级别。不过随着团队的扩大,小米也开始启动大规模的校招。

      也有网友认为,不能简单的用年龄来划分。IT在中国兴起也就十多年。从中国有程序员开始,统计一下每年进入互联网行业的人的年龄,然后算个平均数基本上就能得到这个数字,这个数字太正常了。等时间久了,平均年龄自然就上去了。

      但最终的问题还是,”高龄“员工将何处去呢?创业是选择之一,但很显然这属于极少部分。大多数程序员期望的未来路径并不复杂,无非是走向技术管理岗位,或者转行做销售、运营等等管理岗位。

      不过这并不容易。因为即便是管理岗位也并非代表稳定,这些管理者往往因为成本问题被首先开刀。50多岁的物理学家保罗·布鲁尼梅尔(Paul Brunemeir)一生都在硅谷开发电子硬件,他上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小型创业公司担任工程总监,对于被辞退原因,他坚信是因为是因为年龄问题,外加6位数的年薪和成本高昂的医疗保险。“年龄与经验对应,经验与薪水挂钩。我之所以成为裁员的首选,是因为留下我的成本太高。我愿意降薪33%来保住工作,但他们不同意。”

      但其实可能并不是这样的,“格局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变,尤其是在转向云计算、人工智能之后,大批管理者变得乏人问津,是因为他们缺少技术创新。”一位硅谷观察人士表示。

      排除种种不可控的外在因素,一个人最大的恐惧和焦虑,很多时候是由对自我认知的缺失引起的。“现在,很多人也没有意识要做终身的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很多大龄程序员其实迷失了方向:自己是否懂得创业?真正喜欢技术还是擅长管理?真正优势在哪里?只要这些问题没想清楚,就会陷入长期迷茫焦虑状态。”一位互联网观察人士对记者表示,这些问题也许可以列出很长很长的答案,但其实都可以浓缩为一句话:“一个的价值,是由他的不可替代性决定的”。

      不可替代性可以理解为,为了替代你,老板需要付出的代价。或许,这不是年龄其实问题,而是而否跟上时代发展的问题——不管未来如何,不断的学习,保持年轻的心态,这或许才是混IT业的生存法则。

本文出自2017-03-06出版的《电脑报》2017年第09期 A.新闻周刊
(网站编辑:pcw2013)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讨论)
发表给力评论!看新闻,说两句。
匿名 ctrl+enter快捷提交
读者活动
48小时点击排行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