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8/1 10:50:18
- 类型:原创
- 来源:电脑报
- 报纸编辑:电脑报
- 作者:吴辉 李梦
上世纪八十年代:吃螃蟹的人
1978年改革开放拉开序幕。
虽然在此前中方研制出了两弹一星,但在更加民生的技术方面,则体现出疲态。市场是促进技术进步的良药,经历了十年停滞、甚至倒退的市场发展,国内在非军事方面的技术已经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
这时候要想市场活跃起来,向外资企业开放成为一个必然的选择。这种开放是基于外国技术、和生意的开放,彼时的中国需要这样的外资企业来促进经济发展。
但改革开放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尝试,可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外资企业不敢进,中方不敢太过放开。
这样的状况早已在预测之中,改革开放的宣布是在1978年12月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而在此之前,邓小平就在外交中亲自邀请外国企业进中国,由此打开外资企业进入中国的大门。
中美建交与惠普
1979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刚刚刮起,邓小平接见了来访的前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在会晤中邓小平坦诚地对基辛格说,中国正在搞现代化,需要技术进步和创新,希望基辛格推荐一些美国较好的高科技公司来中国展开合作。
基辛格向邓小平推荐了惠普公司。在此之前,惠普的创始人之一戴维·帕卡德也曾应中国政府高级官员邀请访华。
邓小平与基辛格
帕卡德没有推辞,在1981年11月于北京无线电第一厂五楼设立了中国惠普技术服务处,1985年正式成立了中国惠普有限公司,成为第一家中美合资的高科技企业,当年生产出了第一台惠普3000/68超级小型机和第一台惠普8350微波扫频信号源。
1986年,惠普设计中心进入中国。此时,惠普的绝大部分员工都是中国人。
紧接着1992年,第一台由中国惠普研制的惠普产品在拉斯维加斯举行的全美广播电视展上展出。在此之前,中国惠普研制的产品从未参与这个全球性博览会,也没有面向全球销售。这个历时一年半研制成功的产品就是惠普54602,后来成为惠普公司科罗拉多斯普林斯分部销量最大的产品。
中日建交与松下
1978年10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应日本政府邀请,对日本进行了一场访问。在与日本高层的宴会上,邓小平说自己是像徐福一样,来日本寻找“长生不老药”。接着,他解释说“长生不老药”其实就是实现现代化的经验,此次来日本,他希望学习现代技术和管理方法。
坐在日本新干线上,眼里看着窗外尚葱翠的景色呼啸而过,有人问邓小平有什么想法,邓小平说:“就感觉到快,有催人跑的意思,所以我们现在正合适坐这样的车。”
引进国外的技术和生产模式是当时的中国需要走的一条路。在日本访问期间,邓小平参观了不少日本企业,这些企业都拥有现代化的工厂,其中一家就日本著名电器厂商松下的大阪茨木电视机厂。这时的松下已经是一家成熟的电器企业,流水线式的高效生产给邓小平留下很深的印象,这时候的中国并没有这样的生产模式。
邓小平邀请松下电器进入中国,面对邓小平的邀请,83岁的“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承诺:“无论什么,我们都将全力相助。”
邓小平会见松下幸之助
松下幸之助当时希望能带动日本拥有现代生产技术的公司都能到中国设立工厂,但那时日本企业看中国大陆就好像在看一团迷雾,谁也不敢率先踏入一步,带动行业去中国设立工厂的事并没能马上落定。松下幸之助在85岁高龄的时候来到中国,向邓小平表达了歉意。邓小平则表示,情谊仍在,只要彼此有合作的愿望就行,中国开放的政策也不会变。
松下幸之助很是感动,他向邓小平承诺,松下公司将单独同中国合作,为其他日本企业树立一个中日合资的典范。
终于在1987年,松下与北京4家企业合资成立了北京松下彩色显像管有限公司。随后,松下又在中国的北京、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山东等地投资设厂,建立合资企业。
这个阶段的外资企业多为中外合资的形式。在改革开放初期,谁也拿不准引进外资企业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所以,合资企业是改革开放初期外商直接投资的唯一途径,惠普、松下进入中国的初期都是以中外合资企业的身份发展。外商独资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到了1986年、1995年才出现。
邓小平邀请的大公司在中国顺利生根发展,让更多国外企业看到中国对于外资企业的态度。
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初步建立了引进外国直接投资的法律和法规体系,对外开放范围进一步扩大,并加大对交通、能源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置的投资力度,投资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除沿海地区外,一些内陆地区也开始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生产性项目和出口导向型项目大幅度上升。
九十年代:策马狂奔
90年代初期邓小平在视察南方的时候,发表了南巡讲话,明确强调引进外资企业的重要性:“我国现阶段的‘三资’企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经营企业),按照现行的法规政策,外商总是要赚一些钱。但是,国家还要拿回税收,工人还要拿回工资,我们还可以学习技术和管理,还可以得到信息、打开市场。因此,‘三资’企业受到我国整个政治、经济条件的制约,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有益补充,归根到底是有利于社会主义的。”
80年代后期,不少大牌国外企业进驻中国,完成了初期的试探,国外企业发现中国有市场,但缺少技术,于是国外品牌纷纷涌入中国。
从1993年起,我国就连续数年成为引进外资企业数量仅次于美国的国家。由于外资企业产品制造工艺是中国本土所缺少的,制造出来的产品质量更好,国外品牌一时成为质量优良的代名词,是居民购买时的首选。在1990年到1996年期间,上世纪80年代就进入中国的松下,产品销售额从6.5亿元增加到29.4亿元。
盗版也没挡住外资入华的脚步
在事物诞生的初期,难免混乱。在上个世纪90年代,这个新事物就是电脑与软件,而这两种东西中,电脑的造价高,软件的造价低,于是催生出盗版软件灰色产业链,监管困难,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不完善。
软件的成本主要在于研发,而盗版软件就省去了这一环,只需要付出极小的刻录代价,就可以让盗版软盘流向市场,这对于研发公司来说,是十分头疼的一件事。
专攻软件的微软在这个时候进入中国,是为了争取先发的优势,能占领更大市场份额。面对盗版猖獗的市场状态,也并没有硬碰硬地上,而是先采用无视的态度面对盗版。因为盗版影响的不只是微软,还有微软的竞争对手们。
微软凭借友好的用户体验迅速赢得了用户的青睐,所以盗版的微软软件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无数家庭用上了微软的软件,这种情形除了影响微软自身软件的销量,还影响了竞争对手们的销量。当时中国的软件公司总体实力并不强大,在某一领域没有一款特别突出的软件的时候,这一领域的软件公司尚能承受盗版带来的损失;而当这一领域出现一款人人称赞的软件时,这一领域的绝大部分软件公司是不能承受盗版带来的颗粒无收。
没过几年,微软的竞争对手们扛不住,绝大部分都退出了市场,剩下的也只是在勉力支撑。没有耗费任何人力物力,微软靠着盗版就完成了市场占领,这一步之后,就剩下和盗版的较量。
微软被盗版得最多的就是其操作系统。用户要想更换操作系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操作系统的变化意味着要更换之前使用的部分软件,这对于用户来说付出的成本是巨大的。
在消除了竞争对手后,微软开始打击盗版,在这一时期成为了行业中的垄断者。
而在微软打击盗版的时候,中国的互联网企业正在萌芽。1998年一个叫马化腾的年轻人在光棍节建立了一家叫腾讯的公司,一个叫刘强东的年轻人在中关村创办一家叫京东的公司,代理销售光磁产品,一个叫雷军的年轻人升任到金山公司的总经理。1999年,马云与他的18位朋友创立了阿里巴巴。
千禧年后:外企的水土不服与产业升级
2000年和2001年我国分别修订了《外资企业法》和《外资企业法实施细则》,取消对外商独资企业在设立条件、减资、设备出资、内销和出口比例等方面的限制。越来越多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企业的外方股东通过增资、转股等方式取得企业控制权或将企业变更为外商独资企业,外商独资方式已成为当前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最重要的方式。
2001年11月10日,世界贸易组织(WTO)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申请。
这一时期我国提供给外资企业落地的条件更为优厚,但此时不少外资企业却呈现出水土不服的状态。
发展放缓
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世界的互联网公司开始飞速发展,错过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国赶上了网络革命的末班车。2000年左右中国的互联网势力开始发展,这让进入中国的互联网企业有些难受。
2000年左右正是电子商务兴起之时,国外各大电子商务网站也对中国市场虎视眈眈。
1999年易趣网成立,2000年卓越网成立,这两个网站都是当时中国重要的购物网站。
在2002年3月,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网站美国的eBay公司3000万美元投资中国的易趣网,并在2004年以1.5亿美元的价格全资控股易趣。2006年12月,eBay宣布与中国Tom宣布成立合资公司,新的合资公司Tom占51%股份,eBay占49%,这被视为eBay退出中国的标志。
就在eBay收购易趣这一年,亚马逊收购了卓越网,并用了三年时间将卓越的系统改造成亚马逊的系统,直到2007年卓越才改名为“卓越亚马逊”。
改名为“卓越亚马逊”这一年,亚马逊的掌门人贝佐斯来到中国。当媒体询问他对eBay、雅虎等美国互联网巨头在中国失败的看法,贝佐斯答道:“那是因为美国公司来到中国后,不是让中国的顾客满意,而是让他们的美国老板满意,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我来到中国时,对我的员工说,我最开心的是看到你们对顾客非常重视。”这时的贝佐斯显得对中国市场信心满满。
亚马逊掌门人贝佐斯
亚马逊更名的两年后,淘宝商城开始在光棍节(11月11日)——也是腾讯公司创办纪念日这天举办促销活动,希望能做一个属于淘宝商城的节日,让大家记住淘宝商城。
由于这一天商家的折扣巨大,渐渐成长为了一个全民促销节日。到2012年,京东、当当、国美网上商城、苏宁易购等电商也加入这场狂欢,线下各家连锁商城也打出各种折扣。
而亚马逊中国一直对双十一不温不火。知道2014年10月才宣布,为迎接双十一的到来,开通亚马逊美国、德国、西班牙、法国、和意大利开通直邮中国服务,并试运营“海外购”业务。
而到今天,亚马逊中国的市场份额已经跌落到不足1%,曾说要从仓储运输方面给用户提供良好体验的亚马逊中国,不得不说缩减运营团队和仓库面积:今年亚马逊中国的仓库面积比两年前减少了一倍,而到年底将只剩北京、昆山、广州三个地区的仓库。
与购物网站一样,进入中国的搜索引擎网站也出现各种状况。进入中国的这两类网站,如今要么勉力支撑,要么已经推出中国市场。
离开与转型
由于交通便利的关系,青岛成为韩国企业最先进入中国的地区,不少韩国企业在这里从事纺织、鞋类和珠宝加工方面的业务。但从千禧年后,有不少在中国生存了十余年的日韩企业逐渐选择撤离中国。
据韩国贸易投资振兴公社发布的数据,2014年青岛的韩企只有2200家,山东省的韩企总数为4800家,而过去的总数一度超过1万家。2014年左右山东省韩企每年平均减少500家。2008年爆发金融危机后,在中国从事行业的韩企竞争优势大大削弱,很多企业迁移到越南和缅甸等东南亚国家。
不仅是韩国企业撤离中国,日本企业也在逐渐撤离。2005年,山东省的日本企业尚有近2千家,在不到10年的中间中,只剩下一半。
这些企业撤离的原因有中国的人力成本升高,更重要的是中国本土企业竞争力增强。还想留在中国的企业必须选择更新自己的营销模式,对产品进行升级。
2012年,津贺一宏担任松下总裁,主张大力裁减不景气的业务,将业务重点从消费电子产品转向家用电器、汽车电池、太阳能和照明设备等,到2018年家电业务的占比会稀释到20%。这一主张影响的不仅是让日本本土的公司,还有松下开在海外的公司。
中国的松下公司在2013年关闭了在上海的等离子电视工厂,此前2009年和2013年,松下先后两次转让了北京松下彩色显像管有限公司股权。
松下最终在2015年初宣布终结山东松下电子信息有限公司事业,这个公司生产显像管电视机至今已有19年之久。它的关闭,意味着松下在中国的电视生产和制造业务彻底结束。
2017年,松下斥资4.12亿美元在大连投建汽车电池厂投资约4.12亿美元,每年生产的电池可以供20万辆电动汽车使用,合作的车企有特斯拉、大众、丰田、福特、铃木等。而与松下合作的特斯拉在今年宣布进入中国。
总结
从试探到蜂拥而至,再到大面积退出,背后折射的是中国市场的变化。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消费市场百废待兴。这时候的中国并没有现代化的生产技术,而引入外资企业则可以让国人近距离接触国外生产的每个环节,这比让人去国外学习后再回国办企业要方便得多。
一开始绝大多数外国企业对中国有市场这件事情持怀疑态度,我国领导人亲自邀请国外企业进入中国后,这些企业发现这里这么多年没有消费市场,人民却有消费需求。
外资企业带来了先进生产技术,制造流程标准化,所制造的产品质量优良,这让洋品牌成为质量好的代名词。这时候家中若是有几件洋家电,是一件十分体面的事情。
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本土的企业也开始萌芽。特别是在90年代末大量外资企业进入中国的时候,沿海地区正诞生着许多互联网公司。
本土企业较外资企业有一个特别强的优势:比外资企业更懂国人。在技术实力差距很大的时候,这个“懂”也算不了什么,而经过了十几年的改革开放,国人在技术上取得了比较大的进步,中国的企业终于没有错过全球互联网急速发展的90年代。
2000年后,国外著名的网站陆续进入中国,但绝大部分在中国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市场反应,甚至是退出了中国,因为本土的互联网企业在这时已经兴起,他们在技术上不断学习,而且更懂中国人,能设计出更符合中国人习惯的产品。
近几年,外资企业要想进入中国越来越困难,因为本土企业已经遍布各个行业,近几年进入中国的外资企业若是想在中国市场取得良好发展,只能是往新技术领域走,譬如最近进入中国的特斯拉,正好是中国目前支持的电动车行业。
著名外资企业入华情况一览(楷体,边栏)
1980年,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成为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
1981年,中国惠普技术服务处成立。
1985年,中国惠普有限公司成立。
1987年,北京松下彩色显像管有限公司成立,肯德基进入中国。
1991年,IBM中国成立。
1992年,微软进入中国设立代表处;中韩建交,韩国企业进入中国,三星成立中国合资企业。
1994年,思科进入中国,AMD大中华区成立。
1996年,索尼中国成立,惠普中国制造部门成立。
2004年,eBay全资控股易趣,亚马逊收购卓越网。
2006年,eBay与中国Tom成立合资公司,谷歌正式进入中国。
2010年,谷歌退出中国。
2015年,松下终结中国的电视生产和制造业务。
2016年,索尼公司卖掉了索尼电子华南工厂全部股份。
2017年,松下斥资4.12亿美元在大连投建汽车电池厂。
2018年,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成立。
报纸客服电话:4006677866 报纸客服信箱:pcw-advice@vip.sina.com 友情链接与合作:987349267(QQ) 广告与活动:675009(QQ) 网站联系信箱:cpcw@cpcwi.com
Copyright © 2006-2011 电脑报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渝ICP备10009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