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科技生活 > 新闻
人人都患了“互联网+”焦虑症
  • 2015/5/7 16:29:13
  • 类型:原创
  • 来源:电脑报
  • 报纸编辑:电脑报
  • 作者:
【电脑报在线】网络最大的改变,是对大众生活方式的改变,从业者经营方式的改变。“互联网+”的根本在于:借助网络,优化原有的销售结构,优化原有的商业模式。

怎么+,需要与企业本质结合

         问题是,该怎么互联网+?有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是建立一个电子商务网站,还是在线上做营销、投产品还是投广告?传统企业如何利用互联网+?究竟应该怎么做?最终能否体现出对用户价值和自身效率的提升?

         在易观国际集团董事长兼CEO于杨看来,“+”需要一个逐渐深入、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是进行网络营销,其次是建立电商渠道,最后是产品和运营都转向数字化和网络化。

         不过,目前而言,绝大多数的企业都还停留在第一个阶段。

         “我知道互联网+,但是实话说,我真的不知道具体想实现什么,或者该怎么实现。”5月初,重庆一位做木瓜酒生意的中小企业负责人颇有些疑惑地对记者表示:“是不是把木瓜酒搬到网上就是完成了互联网+的过程?”

         这也是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秘书长李易的担心。在过去一个多月中,他先后应邀去了十几家大中型传统企业。他的忧虑是,眼看就要进入火热的夏季,这些传统行业似乎还是“听的很多、干的很少”,认为仅仅就是建一个网站、利用互联网进行营销就可以了。

         “实际上这是一个误区。很多企业盲目地去照搬小米的模式,其实最后很难走下去,就是因为忽视了行业本质,没有真正把互联网与行业、企业本质结合起来。”央视财经评论员、单仁咨询集团董事长单仁对记者表示。过去几年来,单仁帮助数千家传统企业做过互联网化,成功和教训的经验都非常多。

         在单仁看来,“互联网+”的本质是用互联网工具逐步把企业内外价值链全部数据化,对各种要素进行重组,经过营销、渠道、产品走到运营,运营的互联网化完成之后意味着“互联网+”的完成,这需要对组织、团队、体系进行彻底改造。

         互联网观察家吕本富也认为,“‘互联网+’不仅仅是简简单单的‘+’,‘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教育’,这种简单的‘加’只是物理反应,但我们需要的可能是化学反应,不是说把两个行业简单贴在一起就完事了,一定要对原来各种要素进行重组。”

         更多的业内人士也注意到了这种现象,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所谓互联网+,是看哪个环节可以通过互联网降低成本和汇聚人气。“实际上是,要找到跟互联网相关的创新点,比如汽车电子接入互联网,在线提供服务,慢慢看到新的商业模式和更大的格局。”

         而在东软集团董事长刘积仁的理解中,互联网+不仅是+,还要X。去年年底,60岁的刘积仁的互联网医疗项目获得了37亿元的投资,创下了国内该产业的融资额之最。在他看来,“互联网+医疗”就有更大的商业空间,就是社交。在网上有越来越多的垂直的共同利益、共同兴趣的相关者所组成的不同的群体,“+”一定会从+变成×,慢慢构成更多的服务于某种价值体系生态的一个平台。

          《南风窗》前记者,现为海口火山口古村落里的创业青年陈统奎对此也有诸多感想,今年年初,陈统奎和他的两个合作伙伴提出了“互联网+新乡村=小蜜”的设想。

         所谓小蜜行动,其一是营造一个“众创”实践平台;其二营造一个“互联网+”青年创业社群。通过在云店家架设火山村荔枝品牌直营店系统,以招募直营分店“代理店长”—小蜜的形式,首期邀请300名青年创业者共同参与。再由云店家、自在客和火山村荔枝三家团队提供平台支持、资源支持、实体产品物流支持,“小蜜”们直接拿直营分店的账号和密码经营。

         “我们收获的不仅是一款爆款产品,还有成百上千个爆款产品卖家,这才是更大的资产。”陈统奎说,至今已有15户荔枝农参与,签署契约承诺“不使用化肥、不使用除草剂,低度低毒使用农药”,产量近10万斤。

         在他们看来,在“互联网+”的逻辑思维下,已不仅仅是将古村落里的荔枝和蜂蜜通过网络卖出去,而是构建各种各样的社群,用虚拟社区的方法建立小小的社会,通过小小社会的存在,凝聚一个个特殊需求,变成自身与社会双赢的事情。

 

本文出自2015-05-11出版的《电脑报》2015年第18期 A.新闻周刊
(网站编辑:pcw2013)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讨论)
发表给力评论!看新闻,说两句。
匿名 ctrl+enter快捷提交
读者活动
48小时点击排行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