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科技生活 > 新闻
提速增容 SSD继续闯关
  • 2014-8-18 22:18:58
  • 类型:原创
  • 来源:电脑报
  • 报纸编辑:罗琪
  • 作者:
【电脑报在线】自出现之日起,SSD(固态硬盘)的速度强项与防震优势早已是路人皆知,不过,在容量和数据可靠性等方面,SSD还存在一定问题,但这也意味着其还大有潜力可挖。本月初,2014全球闪存会议(Flash MemorySummit)在美国举行,会议期间,SSD的新技术、新产品集中爆发,让我们感受到SSD的下一波浪潮正扑面而来。


@王毅

自出现之日起,SSD(固态硬盘)的速度强项与防震优势早已是路人皆知,不过,在容量和数据可靠性等方面,SSD还存在一定问题,但这也意味着其还大有潜力可挖。本月初,2014全球闪存会议(Flash MemorySummit)在美国举行,会议期间,SSD的新技术、新产品集中爆发,让我们感受到SSD的下一波浪潮正扑面而来。

 

不管容量、体态如何变化,数据可靠性才是SSD领域最应关注的问题

SSD主控芯片SM2256对采用TLC闪存颗粒的SSD提供了专属的优化策略

由HGST推出的PCI-E接口的FlashMAX III系列产品虽说定位于商务市场,但其也反映出SSD容量不断增加的态势

 

新主控芯片,提速又增寿

一块SSD最重要的两个组件是闪存芯片和主控芯片,前者用以实现存储功能,后者则可以看作SSD上的CPU。闪存技术相对比较成熟,所以主控芯片的更新直接影响到SSD的表现和差异化。借力于全球闪存会议,我们看到几家SSD主控芯片领域的厂商都选择在本月初发布新品,在速度和可靠性方面都迈上了新台阶。

鉴于成本压力,目前市面上大部分消费级SSD都采用了TLC闪存颗粒。与最初的SLC以及随后的MLC相比,最晚问世的TLC在速度和寿命方面都是相对较差的。尽管很多高端用户一直对TLC不屑一顾,但经过发展,TLC在不断更新中证明了自己的价值。一方面价格低,另一方面速度和耐久性有提升,满足消费级的日常需求不是问题。当然,话虽如此,在数据越来越值钱的今天,TLC的理论寿命不高依旧是众多消费者心中的阴影。

8月5日,Silicon Motion公司发布了全球第一款专门针对TLC闪存设计的SSD主控芯片——SM2256。在此之前,并没有哪款主控芯片针对TLC进行特别优化,而SM2256所具备的“NANDXtend ECC”纠错技术从理论上讲可以将TLC闪存的寿命增加三倍,这对SSD产业来说算是一次重大革新。根据调研机构IHS iSuppli的预测,2015年消费级SSD中TLC闪存将占超过40%的比例(保守估计)。SSD与机械硬盘的正面交锋尚未到来,而主流用户对存储容量的需求其实是有临界点的,当500GB左右的SSD降到三位数的价格时必然会迎来一波普及浪潮,届时具备成本优势的TLC将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

SSD的速度已经很快了,而Marvell公司近期发布的新主控芯片88S1093系列可实现4GB/s的峰值速度,这还不是SSD的最快速度,浦科特M6P借助其独有的“PlexTurbo”技术号称可以实现5GB/s的峰值速度。目前这些产品主要面向企业级市场,我们认为它们最大的意义在于提醒业内厂商有必要将更多注意力放在发展空间更大的SSD上,为明天铺路。

值得关注的是,传统存储厂商西数就通过其收购而来的HGST(前身是“日立”)发布了一款PCI-E接口的SSD,型号为FlashMAX III系列。从性能指标上看,该产品2.7GB/s的最高速度不值得炫耀,不过容量却大得惊人。

 

最高2.2TB,谁还说SSD不够用

FlashMAX III系列SSD是今年全球闪存会议的亮点产品之一,该系列共有1.1TB、1.65TB以及2.2TB三种容量可选。目前我们还不清楚FlashMAX III的主控芯片和闪存类型,售价也尚未公布,但该系列产品的发布传递给我们一个信号:TB级容量对于SSD来说并非高不可攀。

事实上,SSD并非是熬到今天才突破1TB或2TB,消费级市场已有好几款1TB产品(3000元左右),2TB甚至4TB的企业级产品也有(几万元)。因此,尽管TB级产品看起来容量够了,可高昂的成本将大部分用户都阻隔在外,毕竟1TB、2TB和3TB机械硬盘的售价确实便宜。

尽管如此,2.2TB SSD的亮相也是在提醒我们SSD的扩容趋势比较乐观。近几年SSD在容量价格比方面的发展较慢,不符合闪存领域应有的定律。抛开主控芯片,其实SSD和U盘的构成同为NAND闪存,而宏观地看NAND闪存的容价比变化是相当惊人的。作为IT玩家,回忆是很有趣的,我的第一块U盘容量是2000年末买的,只有8MB,价格是100元出头。今天,不到100元就可买到32GB U盘。简单一算,十四年间容价比提升5000倍左右。

在我看来,U盘的降价规律值得SSD去参考,毕竟两者“本是同根生”。我们还可以想远一点,SSD比机械硬盘更便宜不无可能。这里依旧用比喻来取代冗长的讨论吧:机械化的光存储系统曾是低存储成本的典范,可今天U盘的存储成本已大大低于蓝光刻录盘。看似有些极端和夸张,也不一定绝对科学和理性,却能够激发我们的盼望和思考。

 

跨界做SSD 不只是分一杯羹

我们再来看看DIY行业中希望在存储领域有所突破的企业。

在DIY、品牌整机、笔记本领域落后于英特尔的局面下,AMD变得“不务正业”。自AMD与ATi合并后,3A平台(CPU、主板芯片组和显卡均由AMD提供)广为人知,但是AMD觉得3A还不够。2011年,AMD推出了Radeon品牌内存,让3A平台进化到4A平台。三年过去了,其内存的发展很一般。内存早已是成熟市场,品牌割据早已完成,AMD这个新进入者要想分一杯羹实在很难。尽管如此,传闻已久的AMD牌SSD今年终于成为现实。与内存一样,SSD发展到今天也是红海一片,只是从产品的生命周期上看,SSD将来还有进一步爆发的希望。其次,SSD与内存同属存储器,技术方面有很多相通之处。由此看来,AMD推出SSD顺理成章。当4A平台进化为5A平台时,我们惊讶地发现,其实AMD有能力彻底涵盖机箱内部的全部配件。这可是货真价实的AMD品牌机了。

自PC问世至今,不论是IBM、戴尔、惠普还是联想,品牌机厂商都不过是“组装贩子”。核心产品均来自同一上游厂商,这种局面还是第一次出现。看来下一步AMD还有必要以代工的形式推出机箱、电源、键鼠和显示器,让DIY玩家可以亲手组装一台品牌机,倒也是一大乐事。在ChinaJoy 2014上,宁美国度就联合AMD提出了AMD SuperPC的概念,这可以看作是为未来预热。

作为AMD的头号竞争对手,英特尔早已是SSD的大玩家,这下两家公司又有得争了。如果英特尔愿意以自主或代工的形式推出英特尔品牌内存,同样也可垄断机箱内的所有配件。看来,DIY行业不景气,使得原本专心做CPU的两家公司都将触角延生到了更多领域。话说回来,连AMD都开始做SSD了,希捷怎么办?

 

写在最后:赶超机械硬盘还需努力

新技术、新品层出不穷,SSD一派欣欣向荣。只可惜很长一段时间以来,SSD的价格没大的变化,传说中千元以下512GB产品迟迟没有出现,SSD在PC上的普及速度只能以“不愠不火”来形容。另一方面,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的发展加速了NAND闪存的数量提升,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产能,也许这也是现阶段SSD价格企稳的根本原因之一吧。机械硬盘在PC中的地位牢不可破,而且近期6TB机械硬盘也降到了非常亲民的水平(只要1000多元,还是5碟装的),继续拓展着机械硬盘的生命力。总之,不论是什么原因导致SSD的价格没能遵循摩尔定律而下降,但我们相信这一天终会到来。

本文出自2014-08-18出版的《电脑报》2014年第32期 A.新闻周刊
(网站编辑:shixi01)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讨论)
发表给力评论!看新闻,说两句。
匿名 ctrl+enter快捷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