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8-31 11:01:04
- 类型:原创
- 来源:电脑报
- 报纸编辑:王诚
- 作者:
最近国产手机市场上很热闹,四核小米2发布之后,引发了国内手机厂商的一连串连锁反应,低价、四核成为近期国产手机竞争的焦点。有人认为它们的出现拉低了高端智能机门槛,打压了手机行业的暴利,听上去这对消费者是好事。但是,国产四核手机价格战的硝烟背后,消费者真的能从中获益吗?这样的价格战竞争格局究竟意味着什么?
国产四核手机闹翻市场
处理器是决定智能手机性能的核心配件,规格高、性能强的四核手机,在不少人眼中就是高端的代名词。正是抓住了消费者这种不断追求更好更快的心理,国内手机厂商纷纷推出相关产品,国产四核手机的竞争从一开始就进入了白热化。就在首款国产四核手机魅族MX为这场竞争拉开帷幕之后。8月16日,搭载高通APQ 8064四核处理器的小米2正式发布,立即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就在当天华为也推出Ascend D Quad手机,只是这款产品的上市时间和价格现在还不得而知。随后在8月22日,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祎在微博上表示,360将与时俱进,近日将公布1499元4.7寸高清屏四核手机。
同时我也注意到,像联想之类的大公司也开始关注四核手机这一领域,8月17日第四代乐Phone旗舰机型K860正式发布,首批供货的2000台已经卖完。还有消息称,为了打击小米2,K860的价格将会从现在的2199元降到1999元。如果这个传言属实的话,算上大黄蜂2代、中兴U985以及小米2,这个价位上将出现四款四核智能手机,彼此之间竞争的激烈程度可见一斑。而且按照国内厂商一贯的拼完配置拼价格的做法,激烈的竞争必然会带来价格的猛降,到今年年底国产四核手机价格逼近千元这并非不可能。
低入制造门槛是诱因
在非智能时代,手机制造仍然是大厂的专利。而智能手机兴起之后,安卓系统+ARM的核心架构让智能设备的高门槛不复存在。现在通过代工工厂,大量非手机制造企业也得以进入这个市场。在我看来,国产四核手机的“核”战爆发,智能手机制造门槛较低就成为主要诱因。
事实上,智能手机这个看似非常复杂的设备,制造起来却远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复杂。大多数智能手机在制造前会依托于一个上游芯片厂商(如高通、NVIDIA、TI)的整体打包解决方案,这个方案包括CPU、GPU、通信模块,甚至是操作系统,并将它们打包出售给厂商。也就是说手机的核心组成部分及技术完全由上游方案厂商决定,而现在智能手机的制造方案已经非常成熟,无论你是要打造哪种定位的智能手机,都能轻松找到一款适合的方案。相应的,手机制造厂商要做的就是开模、选择其他配件供应商,并将它们组装起来,一款智能手机就做好了。
我们也应该看到,正是智能手机制造门槛低,其实不少代工厂也缺少外观设计、UI等方面的实力。而某些产品为了保证高配置,又要降低成本,在 制造商无法改变解决方案的情况下,就不得不在外观设计、屏幕质量等方面进行缩水。
在这方面表现最为明显的就莫过于小米手机了,在小米发布会上,雷军曾经毫无掩饰地说小米是一台没有设计的手机,其外观就是一堆配件加上一个黑乎乎外壳组成的,确实看不出有什么设计,几乎没有任何美感可言。所以在市场上,总是有消费者觉得国产手机的外观越来越雷同,也没有什么新功能,都是一样的高配置低价格,这着实让人不好选择。
报纸客服电话:4006677866 报纸客服信箱:pcw-advice@vip.sin*.c*m 友情链接与合作:987349267(QQ) 广告与活动:675009(QQ) 网站联系信箱:cpcw@cpcwi.com
Copyright © 2006-2011 电脑报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渝ICP备10009040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