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8-31 11:01:04
- 类型:原创
- 来源:电脑报
- 报纸编辑:王诚
- 作者:
最近国产手机市场上很热闹,四核小米2发布之后,引发了国内手机厂商的一连串连锁反应,低价、四核成为近期国产手机竞争的焦点。有人认为它们的出现拉低了高端智能机门槛,打压了手机行业的暴利,听上去这对消费者是好事。但是,国产四核手机价格战的硝烟背后,消费者真的能从中获益吗?这样的价格战竞争格局究竟意味着什么?
国产四核手机闹翻市场
处理器是决定智能手机性能的核心配件,规格高、性能强的四核手机,在不少人眼中就是高端的代名词。正是抓住了消费者这种不断追求更好更快的心理,国内手机厂商纷纷推出相关产品,国产四核手机的竞争从一开始就进入了白热化。就在首款国产四核手机魅族MX为这场竞争拉开帷幕之后。8月16日,搭载高通APQ 8064四核处理器的小米2正式发布,立即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就在当天华为也推出Ascend D Quad手机,只是这款产品的上市时间和价格现在还不得而知。随后在8月22日,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祎在微博上表示,360将与时俱进,近日将公布1499元4.7寸高清屏四核手机。
同时我也注意到,像联想之类的大公司也开始关注四核手机这一领域,8月17日第四代乐Phone旗舰机型K860正式发布,首批供货的2000台已经卖完。还有消息称,为了打击小米2,K860的价格将会从现在的2199元降到1999元。如果这个传言属实的话,算上大黄蜂2代、中兴U985以及小米2,这个价位上将出现四款四核智能手机,彼此之间竞争的激烈程度可见一斑。而且按照国内厂商一贯的拼完配置拼价格的做法,激烈的竞争必然会带来价格的猛降,到今年年底国产四核手机价格逼近千元这并非不可能。
低入制造门槛是诱因
在非智能时代,手机制造仍然是大厂的专利。而智能手机兴起之后,安卓系统+ARM的核心架构让智能设备的高门槛不复存在。现在通过代工工厂,大量非手机制造企业也得以进入这个市场。在我看来,国产四核手机的“核”战爆发,智能手机制造门槛较低就成为主要诱因。
事实上,智能手机这个看似非常复杂的设备,制造起来却远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复杂。大多数智能手机在制造前会依托于一个上游芯片厂商(如高通、NVIDIA、TI)的整体打包解决方案,这个方案包括CPU、GPU、通信模块,甚至是操作系统,并将它们打包出售给厂商。也就是说手机的核心组成部分及技术完全由上游方案厂商决定,而现在智能手机的制造方案已经非常成熟,无论你是要打造哪种定位的智能手机,都能轻松找到一款适合的方案。相应的,手机制造厂商要做的就是开模、选择其他配件供应商,并将它们组装起来,一款智能手机就做好了。
我们也应该看到,正是智能手机制造门槛低,其实不少代工厂也缺少外观设计、UI等方面的实力。而某些产品为了保证高配置,又要降低成本,在 制造商无法改变解决方案的情况下,就不得不在外观设计、屏幕质量等方面进行缩水。
在这方面表现最为明显的就莫过于小米手机了,在小米发布会上,雷军曾经毫无掩饰地说小米是一台没有设计的手机,其外观就是一堆配件加上一个黑乎乎外壳组成的,确实看不出有什么设计,几乎没有任何美感可言。所以在市场上,总是有消费者觉得国产手机的外观越来越雷同,也没有什么新功能,都是一样的高配置低价格,这着实让人不好选择。 
消费者真能获益?
国产四核手机在市场上立足靠的就是高配低价带来的高性价比,但是这低价的背后不可避免地存在外观设计、特色功能、UI优化等方面的全面缩水,要知道这些也会让国际厂商投入大量的研发成本,其实这就是国际大厂手机价格比较贵的一个原因。但是国产四核手机省去了这些,如果仅靠高配置、低价格就能吸引到消费者,那么长此以往,可能就会影响到那些专心做好手机的厂商,大家就拼价格,那么用户也就很难买到外观、体验、配置都出色的产品了,如果这不幸成为趋势,那么肯定会成为整个行业的悲哀。
另一方面,国产手机一直坚持的营销策略其实让消费者很受伤,部分厂商都从“饥饿营销”的预售策略尝到了甜头。虽然从目前看来1999元买小米四核这价格很实惠,但是各种芯片、配件的价格随着时间的推移下降得非常快,小米手机锁定了用户的预付款而推迟发货,这样在一段时间或几个月后,1999元的价格和其他同期销售的手机相比价格就不会变得那么实惠了,最终消费者也占不到便宜,何况大量的资金即便短时间存在手机厂商的账户中也能创造不少的利润。
除此之外,每次只放出少量现货而吊起消费者的胃口,从而达到前期亏损少卖挣人气,中期大卖挣利润,后期甩卖清库存的手机格局。消费者在满怀期待中拿到手机的时候,其实不知不觉地也进入了厂商的圈套。
延伸阅读:差价的秘密
很多读者问我们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硬件配置差不多,国际大厂的手机就要比国产手机贵这么多呢?其实少则几百,多则几千的差价来自很多方面。
首先是设计研发成本,国际大厂的手机会为自己的重量级产品倾注大量的心血及前期设计,包括外观、材质等各方面,这其中可能涉及到很多专利申请费用,而很多国产手机则不会在这方面花太多功夫。其次是后期维护费用,售后、软件后续升级、长时间服务支持,做得好的国际品牌至少会在1年内为用户提供完善的相关服务,这也是国产手机需要学习的。再次还有关税、宣传费用、广告支出等扥,除了极少数融资较多的国产手机在营销力度上可以和国际品牌媲美之外,绝大多数国产品牌是没有这种市里的。现在你知道,配件采购成本并不是手机综合成本的全部了吧!
编辑观点:
周一:国产手机价格战,国际品牌不削参与。说实话,看到不到2000元的四核手机,我都想给自己来一部,可见连我们这种已经有还不错智能手机的人都会动心,何况是那些正准备购买,或者还没有好手机的人。不管低价国产手机到底怎么样,高配置永远是消费者的追求。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尽管低价高配国产手机蜂拥上市,但似乎还没有对手机市场的整体价格走势造成太大冲击。由此可见众多国际品牌暂时还不想,或者不削于加入到价格战中,由此可见国产手机的窝里斗还将持续,那些指望国际品牌疯狂杀价的用户要失望了。
熊乐:质量有保证,国产手机才会有未来。现在国产手机炒作起来都很疯狂,但我们不能只看表面的参数,质量才是硬道理。部分国产手机刚上市的时候,其华丽的配置确实能够让人为之痴狂,不过现在大规模的返修和用户投诉,让用户对此失去了不少的信心。所以质量是国产手机绕不过的一道坎,没有质量,配置再高也没用不是。
 报纸客服电话:4006677866 报纸客服信箱:pcw-advice@vip.sin*.c*m 友情链接与合作:987349267(QQ) 广告与活动:675009(QQ) 网站联系信箱:cpcw@cpcwi.com
Copyright © 2006-2011 电脑报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渝ICP备10009040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