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装机升级 > CPU > 新闻
太上老君的炼丹炉 近距离接触IT产品老化测试
  • 2013-3-8 15:08:18
  • 类型:原创
  • 来源:电脑报
  • 报纸编辑:胡进
  • 作者:
【电脑报在线】315临近,对于产品质量的重视又一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而在生产工厂,对产品的老化测试是出厂前控制产品质量最为重要的一环。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参观工厂的经历,和大家说说IT产品的老化测试。

    315临近,对于产品质量的重视又一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而在生产工厂,对产品的老化测试是出厂前控制产品质量最为重要的一环。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参观工厂的经历,和大家说说IT产品的老化测试。


目的不是缩短产品寿命

老化测试过程不可逆,但是在生产过程中的短时间老化测试并不会导致产品使用寿命缩短。

    至于老化测试的概念,相信大家通过百度百科搜索能找到很多结果,常见的说法无非是指针对橡胶、塑料产品、电子零配件等进行的老化实验。在这里大家也许会问,从字面上理解老化测试是一种不可逆的过程,如果在IT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进行老化测试,这会不会影响产品的寿命和使用周期呢?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大家不必为此担心,因为在IT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进行的老化测试,一般时间都比较短,一般控制在8个小时或更短的时间,所以对产品寿命的影响微乎其微。在生产线上进行的老化测试不等同于实验室的研发测试,生产线上的老化测试其目的是为了考察最终组装出来产品的稳定度,争取在短时间内暴露电子产品的问题,在出厂前发现问题产品。而实验室进行的老化测试,目的是为了考查设计方案和涉及材料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何况经过实验室的可靠性论证和测试后,生产线上的短时间老化测试结果足够具备说服力了。

    在研发阶段,一般老化过程可以达到几天甚至是数月,如笔记本电池内部18650电芯的检测过程,这种通过实际模拟和加速老化的方式,能真实地反映出电芯的耐用性,由于这种过程是不可逆的,所以也仅适合在研发阶段以及在大批量使用前进行抽样测试。

小贴士:老化测试的多种形式

    除了上面提到的高温+高系统负荷的测试方式,在研发阶段还会涉及到其他类型的一些老化测试。如针对PC产品可能会机型盐雾老化测试,这种测试的目的主要是考察PC系统在高盐雾环境(如海运途中或者海岛使用环境)下的可靠性表现;针对笔记本18650电池电芯的高温老化测试,将电芯放置于40℃的高温环境下,查看一个月后电芯的储能性能;针对硬盘还有高低温老化测试等。


笔记本18650电池电芯的老化柜,检测时间约8个小时,这是所有笔记本电池生产完成后需要进行的必须测试,可以检测成品电池能实际达到的容量大小


不是所有生产线上都有该测试

老化测试的作用如此重要,但是不是所有的IT产品生产流水线上都会进行该测试。

    虽然老化测试的作用如此大,但遗憾地告诉大家,不是所有的IT产品在生产流水线上都会进行老化测试的。以笔者的亲身经历来看,同样是液晶显示器的生产流水线,不同品牌的显示器生产工厂也存在差异,有的会进行高温+高负载的老化测试,而有的仅通过特定的程序进行一次循环检测,合格后就对产品进行包装了。对于不同的工厂而言,它们对老化测试的理解不同,有的认为是必要的,而有的则认为不完全需要。

    如何理解不完全必要呢?这就是厂商质量控制方式的差异了。对于正规品牌的IT产品生产过程而言,它们在研发阶段一定会有老化测试过程的,即考察选用材料、方案所能达到的可靠性标准,这个阶段的老化测试大家一定都会有的。但是在生产阶段,这样的测试过程就不一定全有,这和工厂品质控制方式和生产思路存在密切关系。

    打个比方,同样是显示器组装工厂,A品牌的工厂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它的核心部件在供货商生产阶段就有严格的品质控制和检测流程,这样下来产品的可靠度已经达到了很高的高度。而B工厂所有的部件都是自己生产的,生产和检测手段相对传统,为了确保成品质量,在显示器组装完成后将所有的产品都放置到40℃的老化室内进行长达数小时的老化测试(一般为2~ 4个小时),以检测产品最终的品质。也许大家认为生产线上有老化过程的B品牌会比A品牌质量更可靠,但实际情况是A品牌的市场占有率远高于B品牌,而且生产和检测工艺上的优势,产品的可靠性甚至高于生产线有老化测试的产品。

小贴士:老化测试不是品质检测的全部

    很多产品都会附带一张“QC PASS(质量检测)”的小标签,说明产品通过了全部测试。但是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老化测试只是生产线上测试的一部分,有些产品的质量检测还需要人工手动完成,如接口、光驱、转轴等等,最大程度确保出厂的产品不会存在任何问题。


笔记本工厂的键盘检测仍然需要人工手动测试来完成

本文出自2013-03-11出版的《电脑报》第9期 E.硬件DIY
(网站编辑:pcw2013)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讨论)
发表给力评论!看新闻,说两句。
匿名 ctrl+enter快捷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