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7/20 9:27:47
- 类型:原创
- 来源:电脑报
- 报纸编辑:电脑报
- 作者:
武功再高,也怕菜刀——可谁曾想到拍个大蒜,就能把菜刀拍断?
陷入拍蒜危机的张小泉
成名于1628年(明朝崇祯元年)的张小泉从不缺乏知名度,可最近几天,频繁登上热搜的张小泉却让大众对这家百年企业有了不一样的认识……
谁能想到,这一次令张小泉陷入“公关危机”的起源竟会是一次厨房里最常见的操作——拍蒜。近日,广州一女子买了一把张小泉菜刀,谁成想用菜刀拍蒜时,刀身竟然直接断了。她向客服吐槽“没见过这么脆弱的刀,刀还不能拍蒜了?”客服给出的回复是:“菜刀不能拍蒜”。
女子将经历发到网上,引发网友热议。上游新闻联系张小泉自营店的客服,得到的答复是:“我们的刀具都不建议横拍食物,力度掌握不好的话容易断柄。如要拍蒜,建议用刀面轻压(大蒜)。”
颠覆认知的解释一经抛出反而吸引了大量媒体关注的目光,
14日晚,南都记者就王女士的遭遇曾联系张小泉相关负责人,获得回应称,“在本次的研发战略周期内,结合消费者的需求,公司可能会研发专门用来拍蒜的刀 ”。
15日,张小泉发布有关本次“广州客诉事件”的情况说明,为客服不恰当的沟通方式表示歉意。张小泉的常规刀具是可以拍蒜的,一些硬度较高的有断刀风险。
而随着终端市场关注度的提升,又有江苏网友晒出前期自家做饭时使用张小泉剁刀剁鸡肉时,刀把和剁刀直接分离,刀把断裂,刀身直接弹飞,很危险!
媒体和消费者持续的关注下,不少人都以为断刀事件将以张小泉道歉为结局,可谁能想到随着关注的提升,一个更大的瓜等着大家……
张小泉总经理称中国人切菜用刀方法不对
中国人几千年传承的切菜、用刀方式竟被批错误?一则截取自抖音账号“网商故事汇”今年3月发布的采访视频冲上热手,该视频中,张小泉总经理夏乾良称,国人切菜用刀方法不对,所有的米其林厨师都不是这种切菜方法。
该视频在当下的时间节点传出来,直接就冲上了热搜。
张小泉总经理称,所有的米其林厨师都不是中国人这种切菜方法,为什么米其林厨师切的肉片更薄,黄瓜片更透明,是因为前面有个支点。我们把刀前面的头斜过来,那不是设计感,那是消费者教育。
而对于“张小泉菜刀一拍蒜就断事件”,张小泉相关负责人回应称,“在本次的研发战略周期内,结合消费者的需求, 公司可能会研发专门用来拍蒜的刀 ”。
面对这样的回应,网友显然是不认可的。为中国人厨房准备的菜刀,连拍个大蒜都成为会伤害到菜刀的错误用刀方式,更用米其林厨师用刀方式抨击中国传承了几千年的用刀方法,无论是理智还是情感都很难让人相信且接受。
随着舆论的发酵,张小泉总经理夏乾良于7月18日晚间在其个人微博及抖音平台上发布了道歉声明,就近期舆论事件表示诚挚道歉。
夏乾良表示:“网传视频是很久以前的视频,且并非视频全部,现传视频中并未根据当时的情境和语境进行描述,从而导致大家对此产生极大的误解。”
夏乾良同时提到,张小泉将正式发布断刀召集令:5年内发生断刀事故的刀具,无论品牌,张小泉都会按照类似款型和价值进行新刀补发。只不过从视频到随后的道歉,张小泉作为品牌方,在整个事件中的表现却同其百年品牌、“刀剪第一股”的身份有些不符,而在跳出产品质量、公关危机后看张小泉,这家光环下的百年老店这些年的确走得有些不顺。
口碑利润双降的张小泉
2021年9月6日,张小泉登陆深交所创业板,被市场称为“刀剪第一股”。上市首日,张小泉的股价涨幅超过400%,最高报价38.16元/股。但上市即巅峰,此后公司股价便一路走低,最新报价已不足18元/股,累计跌幅超过40%。
归根结底,是因为在业绩上,张小泉并未让老字号焕发新的活力。
纵观张小泉2017年至2021年间的营收数据情况,其经营数据增幅平稳,但利润变化忽高忽低,并且最近三年的净利增幅逐年萎缩。2017年至2021年,张小泉的净利润分别为0.44亿元、0.72亿元、0.77亿元、0.79亿元。可以看出,在2021年,张小泉出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况,其财报数据显示,张小泉营业收入增长32.81%,净利润却仅增1.96%。
到了2022年一季度,张小泉归母净利润更是近乎腰斩,当期实现营业收入2.09亿元,同比增长28.09%;实现归母净利润1245.75万元,同比下滑45.96%。
对此,张小泉解释称,2022年一季度公司业绩出现较大波动,原因包括子公司年初正式投产,因处于产能爬坡初期,本季度亏损较上年同期大幅增加;国内疫情反复,多地区物流及快递持续受阻;疫情影响下,公司加大抖音等电商平台营销推广力度,相应销售费用增加等。一季度张小泉销售费用高达3431.68万元,同比增长74.37%。
虽然张小泉在大众心目中是刀剪老字号,但其实,张小泉已经跳出刀具,定位为“品质家居生活品牌”,增加了空气炸锅等厨房小家电,产品甚至还拓展到了剃须刀。
然而,这样的拓展和扩张却建立在七成产品代工身上,对于一家百年品牌而言真的好吗?
七成产品靠代工
仔细研究张小泉近年来的财报会发现,张小泉销售费用一直占比较高,是研发费用的数倍,并且仍在大幅增长。2019-2021年,公司研发费用率分别为3.47%、3.51%、3.01%,销售费用率分别为13.28%、14.53%、15.43%。2021年,公司研发费用为2287.77万元,同比增长14.02%;销售费用为1.17亿元,同比增长41.08%。
此外,张小泉的产品销售十分依赖经销商。2018-2021年,经销模式产生的营收占比分别为61.89%、66.06%、66.73%、65.44%。
销售费用以及对经销商的依赖,吞噬了公司收益,导致张小泉毛利率呈下滑趋势。2018-2021年,公司毛利率分别为36.69%、41.21%、40.73%、38.60%。
而在产品生产方面,张小泉主要依靠代工。2018-2020年,张小泉OEM产品成本占主营业务总成本的比例分别为60.81%、62.03%、69.62%,OEM产品产量占主要产品总产量的比例为76.5%、75.2%、77.1%。2021年,公司未公布OEM产品具体数据。
一家百年企业旗下七成产品是代工时,它还会是人们认识和了解的张小泉吗?
编辑:张毅
Copyright © 2006-2021 电脑报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渝ICP备100090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