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IT业界 > 新闻
涨价不断的共享经济已经迫不及待割韭菜了吗?央视提醒企业注意吃相
  • 2021/3/23 9:17:55
  • 类型:原创
  • 来源:电脑报
  • 报纸编辑:电脑报
  • 作者:
【电脑报在线】最近,期盼“车厘子自由”、“口红自由”、“外卖自由”的人们突然发现,共享单车起步价已从最初的每小时0.5元、1元提升至半小时1.5元,“单车价格逐步超越公交车”;共享充电宝涨幅更惊人,已从之前半小时免费或每小时1元,猛涨至每小时4元,如果一时间难以归还还会面临更高的单日费用……各类共享经济业态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之后,猝不及防地狠狠“割”了用户一刀。

最近,期盼“车厘子自由”、“口红自由”、“外卖自由”的人们突然发现,共享单车起步价已从最初的每小时0.5元、1元提升至半小时1.5元,“单车价格逐步超越公交车”;共享充电宝涨幅更惊人,已从之前半小时免费或每小时1元,猛涨至每小时4元,如果一时间难以归还还会面临更高的单日费用……各类共享经济业态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之后,猝不及防地狠狠“割”了用户一刀。

01

租金狂飙的享充电宝

最近一段时间关于共享充电宝的新闻可谓是层出不穷,特别是共享充电宝大涨价的消息引发了大家的广泛关注。

厦门网记者前不久走访发现,近来共享充电宝又悄然开启了“涨价模式”,厦门市场上租借价格普遍上涨到了每小时三四元,个别商户甚至高达每小时6元。“前几天逛街时借了一个充电宝,每小时费用是4元,后来忙起来把这事儿忘了,第二天去还时,居然被扣了90元!”厦门市民小玲更是在共享充电宝上遇到了烦心事儿。

涨价不断的共享经济已经迫不及待割韭菜了吗?央视提醒企业注意吃相

做一道简单的算术题,就能明白人们为何对几元钱的涨价如此抗拒: 在各大电商平台,知名品牌的10000毫安时的充电宝,不到80元便可买到,甚至二三十元就能买到容量尚可的充电宝。但是,如果租用共享充电宝,以平均每次使用2小时计算,租用10次的钱就足以购入一个品牌充电宝;如果当天因各种情况无法及时归还,还要支付额外费用,可能比买下一个充电宝还要贵。

随着共享经济概念的崛起,共享充电宝于2015年应运而生,最初使用价格多为1元/小时,相较现在来说堪称“白菜价”。不过短短几年,为什么共享充电宝租借价格一涨再涨?难道他们不担心消费者直接购买充电宝吗?

关于充电宝涨价的原因,《电脑报》曾在 每小时4元,共享充电宝一再涨价的原因藏在这里 一文中做详细分析,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点击跳转访问,总体而言,共享充电宝价格持续增长与运营成本高企息息相关,高昂的入场费和佣金占据了利润的大头,企业为了实现盈利,只有无奈对租借价格进行上调,进而导致消费者承担的租借费用越来越高。

02

央视提醒共享单车企业注意吃相

据央视报道,上海哈啰单车收费规则变为前15分钟1.5元,之后每15分钟1元,相当于1小时4.5元。此前,哈啰、青桔、美团单车就从每30分钟1元调整为1.5元。继共享充电宝涨价之后,共享单车也相继涨价,人民要失去共享自由了?

共享经济已经成为变相高价出租,价格的无序上涨,源于资本无序扩张之后的向用户吸血的惯性。共享充电宝和共享单车相同,都面临着恶性竞争和企业盈亏不平衡的双重问题。

据中新网调查显示,哈啰单车在上海前15分钟收费1.5元,然后每15分钟收费1元。这样算下来,1小时4.5元。青桔单车前15分钟收费1.5元,然后每10分钟收费1元,这样算下来,1小时6.5元。

此外,各地共享单车存在收费不一的问题,超出范围增加调度费的问题也让用户烦恼不已。部分共享单车还有电子围栏,将共享单车停在电子围栏外,用户将车锁关上后还会自动打开,有的用户反映没注意就走开了,多次违规遭收调度费。

涨价不断的共享经济已经迫不及待割韭菜了吗?央视提醒企业注意吃相

不少网友吐槽称,“比公交还贵啊”“宁可走路”“共享不起了”。对此,昨日日央视网评称,请共享单车老板们注意吃相。

共享经济的本质是基于开放、普惠、分布式特征,充分利用闲置资源,带来规模效应,使得长尾用户享受边际成本递减带来的好处。但是,不少所谓“共享经济模式”显然是打着共享之名,干着收租的生意。

说到底,还是资本的驱动力量太强,偏离了科技改变生活的初心。共享经济要想走得更远,需要从商业模式的表面创新上转变到真创新上,包括智能化水平、车辆使用体验、调度精细化管理、多应用场景等多个方面,以此形成企业内部的协同效应和效率最大化,让涨上去的价格对得起用户掏的钱。

03

共享经济涨价潮引发热议

近段时间,共享充电宝、共享单车收费一涨再涨,引发关注。网友“吐槽”共享充电宝“一元时代”一去不复返,共享单车收费已超越公交车。当共享经济跨入“涨价时代”,是要彻底“凉凉”?还是市场规律的必然?

3月20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1年会现场,就“共享消费”不断涨价,央视新闻《相对论》记者庄胜春与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进行了探讨。

李稻葵认为,应该区分区域和时段来考虑。以共享单车为例,城市CBD人群下班高峰使用量大,调派、维护都有成本,自然会涨价。“这个成本,如果不允许它通过涨价来收回,它以后就不干了。”而在一些城郊地区,虽然使用者少,人们的需求也应得到重视。实施普惠式的服务,就需要政府监管。李稻葵建议相关政府部门就这个问题仔细研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存量博弈下,企业一味通过几家垄断格局下的频频涨价来赚用户的钱,不免有些竭泽而渔、焚林而猎。越来越多网友开始吐槽——“共享不起了!”“还是走路吧,环保!”

涨价不断的共享经济已经迫不及待割韭菜了吗?央视提醒企业注意吃相

04

一边是海水一边是火焰

成片倒下的共享单车企业、还未成长就先死亡的共享雨伞、磕磕碰碰挣扎许久也避不开消亡的共享租衣等等,集体“阵亡”的共享经济企业让人们看到了商业市场的残酷,而受疫情影响,共享出行、共享住宿、共享办公等须通过线下活动完成交易闭环的领域市场规模有所下滑,同样让大众看到了梦想与现实的距离。

当然,事情都有两面性,知识技能和医疗共享等领域却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实现大规模增长。

除了共享消费和服务,依托工业互联网发展起来的共享制造发展也迈上新台阶。例如,徐工汉云平台为武汉火神山医院建设紧急调配了在线设备进行驰援;富士康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进行医疗物资的快速柔性转产;阿里云、华为等通过开放计算能力、汇聚优质资源、运用相关模型,在药物筛选与研制方面发挥作用……疫情倒逼传统制造业企业和互联网平台企业积极探索和尝试共享制造新模式,助力企业战疫和复工复产。

涨价不断的共享经济已经迫不及待割韭菜了吗?央视提醒企业注意吃相

而在疫情期间,打开某在线问诊小程序,选择科室和医生,输入自己的病情描述,付费后等待医生在线回复或电话沟通,根据医生处方在线购药……互联网共享医疗高效快捷的特点凸显,给越来越多的患者提供了便利。

国家信息中心近日发布的《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2021)》(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共享经济交易规模约为33773亿元,同比增长约2.9%。其中,知识技能、医疗共享、生产能力三个领域市场交易规模分别增长30.9%、27.8%、17.8%。

涨价不断的共享经济已经迫不及待割韭菜了吗?央视提醒企业注意吃相

平台规模越大,边际成本越低、用户聚集意愿越高、数据汇聚越多,越能够形成“赢家通吃”“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因此大型平台企业容易取得市场优势地位。

不过,本次从共享充电宝到共享单车的涨价行为,也同样值得让人深思。

05

“剩者为王”还是“竭泽而渔”

总结:“先烧钱抢占市场,后涨价收割”的套路,让公众对于互联网企业用流量构筑企业护城河的商业模式格外抵触,而无论是共享单车还是共享充电宝,都已从当年的群雄逐鹿变为几个玩家主导市场的格局。但“剩者为王”的局面刚形成,相关企业就迫不及待地举起了收割的镰刀。

可问题是当大众明显感觉到共享商业服务和产品并不划算,甚至有些昂贵的时候,加上内心对于“收割”套路的抵制,这所谓的“剩者为王”确定不会成为另一个“竭泽而渔”的故事吗?

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创新无可厚非,不过从创业者到资本再到商业链的各个环节,不妨将赚钱的心态放平和一些,推动行业健康成长之后,再分享行业乃至生态成长的红利。

(编辑:张毅,稿件元素来源央视新闻网、厦门网、国家信息中心报告等)

本文出自2021-03-22出版的《电脑报》2021年第11期 A.新闻周刊
(网站编辑:pcw2013)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讨论)
发表给力评论!看新闻,说两句。
匿名 ctrl+enter快捷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