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IT业界 > 新闻
告别“干爹”的日子——O2O烧钱模式冷思考
  • 2015/11/27 10:39:48
  • 类型:原创
  • 来源:电脑报
  • 报纸编辑:电脑报
  • 作者:
【电脑报在线】曾几何时,烧钱成为了O2O行业发展的标配,团购、外卖、美甲都是其中的受益者,“羊毛出在猪身上,由狗来买单”。然而,当全球股市遭遇重创,资本市场持续低迷

       曾几何时,烧钱成为了O2O行业发展的标配,团购、外卖、美甲都是其中的受益者,“羊毛出在猪身上,由狗来买单”。然而,当全球股市遭遇重创,资本市场持续低迷,O2O烧钱模式也开始显露疲态,举步维艰。连周鸿祎都慨叹,过去做杀毒软件免费是革命,如今搞互联网生意是赔本赚吆喝。


一度火爆到极点的O2O烧钱模式疲态毕露,甚至举步维艰

现状如烟花易冷

       刚需,高频,却无法拥有稳定的用户量,烧钱模式已经陷入了估值疑云,据外媒VentureBeat报道,外卖平台“饿了么”最新融资额造假,实际融资少于4亿美元,远低于上周宣称的6.3亿美元。知情人士透露,“饿了么”实际估值为15亿美元,宣称的30亿美元估值夸张了2倍,而公司的总融资额低于4亿美元。无独有偶,此前做了5年团购的美团最新一轮融资已进展到后期,总体融资额15亿~20亿美元之间,但美团的估值却从150亿美元下降至100亿美元。

       既然大家都不能实际盈利业绩,那么投资人看的只能是订单量和用户活跃度。所以,O2O行业的融资目的就是为了补贴商户,刺激用户,最终把排名刷上去。然后再进融资,周而复始。于是,刷单成为了烧钱模式很重要的一环。据新京报调查,大量职业刷单人利用O2O公司的软件漏洞,通过刷单可以帮助平台获得更高的交易数据,攫取高额补贴。饿了么、美团外卖、滴滴快的、Uber、达达等公司都牵涉其中。

       说到底,刷单,还是为了做出漂亮的数据忽悠投资人继续投钱,这种恶性循环反应了O2O行业不成熟的一面,也容易催生更虚幻的泡沫。有分析师做过区分:刷单率控制在3%-5%以内,算是表现良好;在10%以内,尚可接受;如果超过20%,就是极其危险。所以,投资机构在考核时,实际就是在从数据中挤出水分。而对于商家来说,纵容与监管就是问题的两面,如果不能提升对平台数据的查控能力、控制刷单率的能力,那么这个企业很快会死得很难看。

一场关于风口的豪赌

       刷单仅仅是O2O困境的一个侧面。回顾过去几年,因烧钱阵亡的O2O从来不在少数,而且遍及医疗、美业、婚嫁、房产、家居、出行、汽车、旅游、教育、餐饮、社区、零售、金融等。

       很多健康管理的企业,因为没有巨头注资,死掉了。很多低频次、非刚需的美发企业,因为线下竞争激烈,线上缺乏标准,根本拿不到融资。类似的,婚庆平台也都是看上去很美,死在很苦逼。房产O2O的门槛过高,也导致了大鱼吃小鱼,沦为烧钱游戏。家居O2O的同质化严重,最终无法。出行O2O前面介绍了,巨头合并后形成的垄断,就是症结。汽车O2O跟房产一样,门槛高,服务口碑和公信力不足,也成为了运营黑洞。旅行O2O,在巨额资本的冲击下已经呈现金元政治、寡头政治。

       在线教育,因为BAT的加入,使得很多中小企业纷纷被剥离。餐饮O2O前面介绍了,大牌依旧遭遇刷单危机。零售O2O的本地化、个性化资源驱动不足。最后,金融O2O还受到政策层面的监管,资本市场的制约,在夹缝中生存颇为艰难。健身O2O的变现能力始终被制约。服务O2O的技术创新也是牵绊。

       总之,纵观各行各业,烧钱模式正在走向收紧钱袋子的新阶段,因此如果延续以往路径,难免不把自己做死。就像刘强东所说,“风来了,猪都会飞。然而,你是头猪,飞到天上去,是疯狂了十几秒,摔下来死得更快”。

寻求价值还需深耕细作

       而最重要的一点是,投资人的钱,没有用在用户身上,而都是在自建平台。然而,当烧钱成为一种流行。它的弊病也逐渐浮出水面。O2O企业在起步时,靠补贴甚至倒贴成功获取首批用户,但二次消费转化率却并不高,一旦停止补贴,高成本获得的用户很可能就会流失。

       而且,因为过度的追求成本压缩,和付给平台收益,造成了商家盈利不足,伴随着房租、水电、人力成本上升,线下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同时,O2O服务标准化、竞争的同质化问题,也一直没有得到解决。甚至已经有不少服务平台出现接入的服务者讨薪维权的事件,以及平台解除接入服务的案例。

       可见,单纯以补贴求生存以广告代增长的发展,并不是一种健康的自我生长。可以说是一种急功近利的畸形曲线。因此,投资人也在反思,之前消费频次高、客单价低的O2O项目,被认为可以快速发展、快速获利。但是,事实证明高频次不过虚幻的假象,是在高补贴刺激下的特殊需求——烧钱下的蛋。

       因此,他们现在开始深度挖掘发展缓慢但稳定,有刚需且注重运营的O2O创业项目。例如汪涵代言的家装O2O——土巴兔,悄然完成了高达2亿美元的C轮融资,而今年是他们创立的第八年。跟一年融N轮的企业不同,土巴兔虽然慢,但是稳,今年年初还实现了盈利,日订单量已超过36000。土巴兔的钱,没有烧在盲目追求高频次、刷单上,而是用于人员培训,并建立了自有监督体系,确保装修质量和进度。

       类似的,二手车O2O——人人车,也刚刚完成7800万融资,他们所做的也是二手车这类低频高价的项目。因此,他们很清楚与其单纯的烧钱补贴带给用户的,远不如构筑可信度高的估价、交易体系来得实惠。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资本市场正在回归理性:O2O项目的价值核心应该定位在传统商业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共赢,由线上向线下渗透,而不是后者吃掉前者。

本文出自2015-11-30出版的《电脑报》2015年第47期 A.新闻周刊
(网站编辑:pcw2013)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讨论)
发表给力评论!看新闻,说两句。
匿名 ctrl+enter快捷提交
读者活动
48小时点击排行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