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IT业界 > 新闻
硅谷的亚洲式生存
  • 2014-4-23 15:45:59
  • 类型:原创
  • 来源:电脑报
  • 报纸编辑:邓晓进
  • 作者:
【电脑报在线】1999年,一部名曰《硅谷传奇》的电影在美国上映,引发轰动。因为它的主角是两个公司:一个叫微软,一个叫苹果。它们PK的故事足够精彩,因为原著也是畅销书——这部电影改编自保罗•弗列柏格与米迦勒•史文所撰写的《硅谷之火》,非官方授权。 也正是这部电影,奠定了硅谷在科技迷心中的地位。所以才会有前赴后继的IT怪杰来这里逐梦,其中也包括我们熟悉的李开复、李彦宏。

亚裔出头天

亚裔在这片心灵之欢的峡谷曾经创造出莫可名状的辉煌战绩,现在的近况如何呢?mercurynews网站报道,如今亚裔工人已经占据了硅谷的主导地位。2012年,美国人口普查局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海湾地区的技术劳动力中,亚裔占半数,并且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在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研究方面,白人被黄种人抢了椅子。亚洲技术工人的比例从2000年的39%增长到超过50%,年轻的非洲裔和拉美裔也开始在硅谷崭露头角。

虽然,亚裔完成了逆袭,但是亚裔美国人对亚裔非公民的鄙视链条依旧存在。在高科技工作中,25.5%的属于亚裔美国人,而亚裔非公民占有24.6%。他们共同构成了硅谷的50.1%(相对于40.7白人,4.2%西班牙裔美国人,2.3%非洲裔美国人,2.7%拉美裔美国人等)。

但是在硅谷25个大公司中,只有12%的行政领导和8%的董事会成员是亚裔美国人,这种情况在过去十年并没有太大变化。

尽管上升通道不畅,内部存在争斗,生存空间挤压,但是依旧有很多亚洲人把硅谷视为移民的重要跳板。《日本经济新闻》讲了一个故事,图像共享软件风险企业Cooliris创始人兼CEO是Soujanya Bhumkar。这哥们出生于印度孟买,眼看着父母为做生意奔波筹资不辞辛苦。所以,在芝加哥攻读完MBA后,Bhumkar来到了硅谷,打造了属于自己的天空。

谈到硅谷因何成为创业天堂。Bhumkar的回答耐人寻味:“因为在这里,疯狂的想法获得尊重。暂不付钱也能雇用到懂得企业法律事务的律师”。

这大概就是创业孵化期的题中之义吧。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硅谷约有300万人口。其中,亚裔人数超过60万。其中,近60%亚裔成年人的学历超过白人和西班牙裔美国人等。

正是亚洲的人才支撑着这座创新之城。

开源网络浏览软件Mozilla,最近正在推进智能手机这一重点业务领域,他们制定的主题就是——“聚焦亚洲(Look Asia)”

37岁的主管安德里亚斯•盖尔回忆,两年半之前,他选择在集结技术和信息的中国台北建设基地的确是明智之举。如今,台北已发展为该公司的核心基地,约有130名开发人员在此工作。Mozilla推出的25美元超廉价智能手机由中国厂商提供半导体器件。

美国Facebook等的服务器由中国台湾的广达电脑生产。硅谷投资公司Translink Capital的大谷俊哉说:“在理解最尖端的性能规格方面,亚洲的技术实力相当高”。

今年2月,一直与硅谷企业抗衡的美国微软,任命了一位印度人CEO。

如此说来,亚洲已经走在IT的前沿了吗?

继承者们

回到1999年,当时亚洲金融危机刚过,香港政府和当地财团联合在碧海蓝天的香港岛西部设立了一处IT开发基地——数码港,目的是培育引领社会经济发展的风险企业。

产学研一体化的格局已经形成,资金、人员也也可以出入自由,东西方文化也可以交融。

但是,偏偏在15年后依旧没有诞生一家响当当的企业。

为什么呢?《日本经济新闻》的回答是:受限的政治自由、死板的社会结构,不懂得尊重知识产权的风土人情,成为创新的壁垒,无法聚集来自全球的优秀人才。

但是,戴夫•麦克卢尔坚持认为风物长宜放眼量。戴夫是为创业提供投资和建议的“500 Startups”的创始人,他在过去一年半时间都在海外(主要是亚洲)广撒网,此前已向约70家公司出资。预计年底将超过100家。

在他看来:“为了构筑敢于应对风险,允许失败的文化,硅谷花了50年的时间。亚洲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但是,很多人觉得戴夫不够乐观。在他们的眼光中,一堆高科技企业集中在一个地方,那就可以了。

北京 、班加罗尔、新加坡、深圳、大田甚至胡志明市,被吹捧为下一个硅谷。

但事实上,这是一个亚洲城市的笑话。

随着印度拯救世界千年虫,日本的电子小牛队和中国的万亿电子商务行业,似乎让人们看到了亚洲的可能性。但是,支撑硅谷的除了所谓的亚裔面孔,还有背后即使几十年的深厚积淀,包括政府长期巨额科研资助,有胆承担风险的资本家,全智能的教育机构,健康的关系网络等。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生态系统,也是一个孵化环境。三星想用一个硅半岛复刻也非朝夕之功。
本文出自2014-04-21出版的《电脑报》2014年第15期 A.新闻周刊
(网站编辑:soso)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讨论)
发表给力评论!看新闻,说两句。
匿名 ctrl+enter快捷提交
读者活动
48小时点击排行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