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智能手机 > Android手机 > 新闻
聊聊那些“失败”的创新
  • 2013-5-19 4:16:35
  • 类型:原创
  • 来源:电脑报
  • 报纸编辑:薛昱
  • 作者:
【电脑报在线】手机的发展已经进入拼价格拼配置的阶段,“核”战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屏幕尺寸也越来越大,不少厂商陷入肉搏战不能自拔,消费者产生了审美疲劳。厂商也明白这不是一个健康发展的状态,所以急于寻求手机功能和体验上的创新,希望能拨云见日。

    手机的发展已经进入拼价格拼配置的阶段,“核”战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屏幕尺寸也越来越大,不少厂商陷入肉搏战不能自拔,消费者产生了审美疲劳。厂商也明白这不是一个健康发展的状态,所以急于寻求手机功能和体验上的创新,希望能拨云见日。不过,不是所有的创新都会成功,在充分肯定创新精神的同时,我们也得客观和理性地看待它们的失败,为下次创新成功打下基础。


眼球追踪

失败原因:操作环境要求太过理想化,不够实际

成功机会:转战可穿戴式智能设备,例如智能眼镜

    从GALXAY S3开始起,三星不断寻求手指以外的人机交互方式,制造新的卖点。还记得Smart Stay吗?当检测到眼睛正在看着屏幕的时会阻止屏幕暗下去或者自动关闭,检测到用户眼睛离开屏幕时,手机便自动进入休眠。而在新款GALXAY S4中,三星将眼控技术运用的炉火纯青,浏览长网页时,只要面对手机,眼睛朝顶部或者底部看,即可自动向上或者向下滚动屏幕,方便进行阅读,当观看视频时,如果暂时转头看别处,手机就会自动暂停播放,直至将头转回,才继续进行播放。创新十足,但真的好用吗?


    其实眼球追踪技术在数年前就已经被商用,之所以一直没有普及,主要是因为准确率低。其原理非常简单,利用前置摄像头锁定眼球,通过运动轨迹,判断操作。眼球的运动包括有意识的选择注视和完全无意识的眼动,后者是不可控制的,这会给任何试图用眼球运动来操作的用户带来很大麻烦,除了误操作,眼睛还容易疲劳。此外,使用姿势和周围环境对识别率也有直接影响,我们曾经做过实验,当手机和面部角度过大、周围环境较暗、处于轻微颠簸状态时,眼球追踪基本失效,就算盯着看也白搭。

    但是,如果眼球追踪技术用在智能眼镜上,实际意义就会大很多,根据眼球移动的方向,智能眼镜可以显示出不同的信息(并非谷歌眼镜这样局部投射,而是在整个眼镜片上投影,与用户视野混合),例如眼睛聚焦在某个建筑物上,眼镜立刻就显示出它的各种信息。另外,遇到抖动也不怕了,因为眼镜和眼镜距离很近,基本上是一起在抖动!


面部识别解锁

失败原因:比较容易被复制开锁信息从而被破解

成功机会:加入更多的辅助加密元素

    在Android 4.0系统刚刚推出的时候,不少手机都将面部识别解锁功能作为卖点特别宣传,科技感十足。的确在技术上,面部识别已经成熟,对输入的图像先判断其是否存在人脸,如果存在,进一步给出脸的位置信息,并依据这些信息,提取人脸中所蕴涵的身份特征,将其与数据库中的人脸信息进行对比。目前广泛采用的是特征向量法,确定眼虹膜、鼻翼、嘴角等面像五官轮廓的大小、位置、距离等属性,就能计算出它们的几何特征量。

    不同于密码解锁和图案解锁,面部识别解锁听起来就够酷,把前置摄像头对准脸部,手机就能自动解锁,有点像007中的场景,然而它的安全性却饱受质疑,使用一张照片就可以顺利通过验证解锁手机,谷歌自己也承认设计初期,考虑更多的是噱头,而不是实用。虽然之后对功能进行了升级,要求用户在验证过程中眨眼,但这种方法也不安全,因为还有GIF动画和视频,只要你能偷拍到机主,这些神马加密都是纸老虎。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看来只有加入更多的辅助加密元素才行,比如面部识别+语音问答,而且还有自动学习功能(比如每次随机问一个问题,都记录下用户回答时的面部变化),这样先录制N个密钥,增加解密者复制面部信息的难度。


Siri

失败原因:本土化还太初级

成功机会:用更长的时间去积累巨大的数据库

曾几何时,我们将Siri比作是潘多拉的魔盒,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智能交互模式,苹果甚至禁止在以往设备上运行Siri,将其作为苹果新产品的卖点。

    其实语音识别以及结合了智能分析、移动互联技术的语音应用并不是创新技术,在此之前IBM的PC语音识别、黑莓和诺基亚手机的语音识别都没有形成轰动效应,甚至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微软Windows7中内置了语音识别功能,但苹果将它做得更“好玩”了。

    智能语音的难点在于从“音”到“义”的转变,语义解析要依赖于数据、知识库的积累,通过配合知识管理、智能推理、短期和长期记忆以及数据挖掘等多种技术才能够真正实现,苹果描绘的是一个理想化的Siri,而现实中做得却没那么理想,尤其是中文版。可能你直接问Siri明天天气如何,它会准确告诉你天晴,温度8~16℃,但换一种方式问明天适合洗车吗?它无以回答,然后转到搜索引擎。网络上越来越多类似体验视频已经证明,Siri在前端识别上没有问题,但还是存在语音理解障碍。知识库内容的匮乏,拒绝和本土公司合作,让很多时候所答非所问,和传统的语音识别相比,只是接受指令的形式和呈现方式更为灵活。苹果Siri的出现一下拉近了智能语音与我们的距离,是趋势没错,但现在还是幼年。

    智能语音这个创新的确非常有用,但还需要更多时间去积累巨大的数据库,才能应对更多的互动需求,特别是本土化,在这方面Siri更是任重而道远。

本文出自2013-05-20出版的《电脑报》2013年第19期 D.智能手机
(网站编辑:pcw2013)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讨论)
发表给力评论!看新闻,说两句。
匿名 ctrl+enter快捷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