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笔记本电脑 > 游戏笔记本 > 评测
让子弹多飞一会 《狙击手:幽灵战士2》 笔记本玩家测试
  • 2013-3-22 10:37:25
  • 类型:原创
  • 来源:电脑报
  • 报纸编辑:薛昱
  • 作者:
【电脑报在线】在《使命召唤:现代战争》系列里,一定有狙击手配合的特种作战任务,而且每次玩到这种任务后一定会让玩家大呼过瘾,既有隐蔽作战的紧张感,又有协同作战的默契感,是玩家较为喜欢的战役方式之一。

玩家测试报告

    以下参加评测的4名玩家均获得50元奖励。欢迎大家加入我们的潮人玩家群,1群号码:41348439;2群号码:121791471。我们将在QQ群中发布每一期的测试任务。

玩家ID:加特

测试机型:神舟精盾 K580S-i7

主要配置:Core i7 3610QM/GT 650M/8GB/15.6英寸

游戏设置:1366×768/画面质量 非常高/垂直同步 关

    狙击潜入类射击游戏一直是我喜欢的类型。一代的弹道特写可谓惊艳,让人耳目一新。二代的剧情还算不错,但是很多地方都能看见抄袭其他神作的痕迹。低特效下,CE3游戏引擎打造的画面也非常细腻,但光影效果差强人意。中等难度下,一点挑战性都没有,可玩性不高,只要谨慎耐心,很少被发现。电脑AI设计堪忧,敌人都跑到身边来了,负责近战的队友居然无动于衷;敌方狙击手也经常打偏。相比前作,本代的BUG也非常多,最明显的是战友无视主角的存在,从身后直接穿过去了。最不满意的就是弹道特写,二代居然阉割严重。最高特效下,GT650M基本保持在40fps左右,很少低于35fps。CPU最高70℃,显卡最高83℃。


玩家ID:狂剑客

测试机型:联想 Y480N-IFI

主要配置:Core  i5-3210M/4 GB/ GT 650M/ 1 TB/14 英寸

游戏设置:1366×768/ /画面质量  非常高/垂直同步  开

    剧情似乎向COD学习,但是功力有点不足,剧情衔接不够流畅。说到引擎,我有点无语,光影这些效果还过得去,但是植被细节十分粗糙,还有人物模型呆板机械,有种面瘫的感觉,CG也做得不怎么样。游戏有呼吸速率的设计,这要玩家把握好时机。每次觉得看不清的时候可多利用望远镜来看,加快搜敌速度。游戏为了防止玩家脑袋一热去打冲锋狙,不允许玩家用手枪和狙击枪之外的枪,一旦暴露敌人的火力异常猛。狙击特写看多会有审美疲劳,倒是另外一款游戏《狙击精英V2》的特写不错,不同打法会有不同的分数成就。游戏开最高画质无压力运行,游戏全程帧率在35fps以上,总体稳定在46fps上下。音效受限于该机龌龊的低功率扬声器,不能说出彩。


玩家ID:勇者的心

测试机型:戴尔灵越 14R

主要配置:Core i3 3227U/GT730M/4GB/14英寸

游戏设置:1366×768/画面质量 高/垂直同步 开

    跟之前测试过的《狙击精英V2》相比,我觉得《狙击手:幽灵战士2》来得更专业些,狙击位置、风速大小、呼吸频率以及与战友们的配合等等,都最大的还原了现代狙击手的各个方面,只是这些因素加起来让我有总被束缚的感觉,老放不开,没有《狙击精英V2》来得那么畅快。在全部高级设置下游戏没有出现卡顿现象,帧速基本大多在40fps左右,但有时也会掉到30fps或者增到45fps,总之帧速不是很稳定。这款游戏发热量到不小,才玩了几分钟CPU跟显卡就到了89℃。


玩家ID:恐怖世界

测试机型:戴尔灵越14R特别版

主要配置:Core i5 3210M/GT 640M/6 GB/750 GB/14 英寸

游戏设置: 1600×900/ /画面质量 非常高/垂直同步 开

    酷爱FPS游戏的我终于等到了《狙击手:幽灵战士2》。本作较之第一代不甚理想的建模和关卡设计有了长足进展。人物动作更加灵活多变,跑动也更加合理。清晰明了的任务指示,以及寻人利器热感仪,游戏上手度大大降低,多种处理任务的方式也使得游戏更加吸引人。畅玩了2个小时游戏,遇到复杂场景帧速最低不过30ps,平均在35fps。根据鲁大师温度监控游戏期间CPU温度最高为80℃,显卡最高温度为82℃。

    本作的拟真弹道非常棒,但依然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比如敌人被子弹击中后倒地的动作再真实一些,再考虑一下子弹射入方向最好不过了。总体来说,本作还是比较优秀的。想过一把狙击手瘾的同志可以尝试一下哦。


总结:代入感足,缺少变化

    《狙击手:幽灵战士2》给玩家的印象更像是一部独立战役中一个分支剧情,而这个剧情主要讲述了狙击手与小队之间行动的故事。虽然狙击手是个神秘的职业,而且远处援助的感觉很过瘾,通过风速和距离计算着弹点的设计也很讨巧,但是模式太单一,再好的剧情融入也无法摆脱单调的游戏方式。本本方面,一两年内的独立显卡只要调整到适合自己的画面程度,即可流畅的运行本作。

本文出自2013-03-25出版的《电脑报》第11期 C.笔记本电脑
(网站编辑:pcw2013)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讨论)
发表给力评论!看新闻,说两句。
匿名 ctrl+enter快捷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