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笔记本电脑 > 游戏笔记本 > 评测
犀利对决 Intel赛扬完胜AMD E-350
  • 2011-8-12 0:00:00
  • 类型:转载
  • 来源:电脑之家
  • 网站编辑:admin
【电脑报在线】    我们应该首先认识到一个问题,就是半导体产品这样的东西终归是要在组成平台之后才能考量其性能表现、市场意义以及时代意义的,半导体芯片在孤立状态甚至不具备使用价值。所以从这个出发点来看当今的整合平台大战的话,你就会轻易地感觉到哪一家的产品更为合理、平衡。    APU
    我们应该首先认识到一个问题,就是半导体产品这样的东西终归是要在组成平台之后才能考量其性能表现、市场意义以及时代意义的,半导体芯片在孤立状态甚至不具备使用价值。所以从这个出发点来看当今的整合平台大战的话,你就会轻易地感觉到哪一家的产品更为合理、平衡。

    APU之中文含义为“加速处理器”,这名字很怪,我长久以来都不认为这样的名称适合用来给一个号称“划时代”的半导体产品命名。这就好像它的实际表现那样,逻辑运算依旧令人火大,标榜许久的图形性能也不过尔尔,甚至还要受到逻辑单元的拖后腿,更不要去想什么并行运算的问题了。所以,这真是很奇怪的产品。

    一度似乎有些销声匿迹的Celeron产品其实一直都是存在的,U3400,这是一个Westmere架构的处理器,它整合45nm的HDGraphics,而逻辑运算单元进化至32nm,和corei相比除去频率要遥望后者外更没有TB和HT这些变态技术。但我们依旧相信,在同级别较量中,它将处在优势位置,无论考量工艺、架构,还是平衡性,结论都是必定如此。

    诚然AMD的Zacate电压很低,功耗很低,续航很久,整合的图形芯片更强。但是理智一点总是必需的,在这个电压等级下,你相应地需要什么样的图形加速等级?HD6310么?甚至应该问一下,在你确实可以用这样的平台来拿到网页游戏或者低等级网络游戏中高出那么20%左右的性能的情况下,逻辑处理单元是什么情况呢?

    包括在宏观的实际使用方式上,这种TDP在18W上下的CPU总是被安放在小于等于11"的subnotebook中,这种东西虽然轻便、性感,但它就像是快餐,没有太大的营养。长途旅行中你可以怀揣一台登上飞机或者奔赴铁轨,也许你的工作很忙,在路上也要收发邮件甚至处理文档,那么这很好,大概18W的处理器能够满足你的功能需求。问题是,哪一种18W的处理器?我相信不一定是最省电的哪一种,续航时间长不意味着你能把所有邮件都发完,也不意味着你能写完几个小时后就要提交的文案。

    于是今次的对比很明确,用老朋友软件SYSMark2007Preview来告诉你哪一种平台干活更快,用iebenchmark的小鱼们嬉戏一会er来告诉你哪一种平台在图形加速的时候不会太麻烦逻辑运算单元,还有在独立游戏《Limbo》的帧率比较中看一看APU的图形性能相比将近两年前的Intel产品究竟强了多少。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口角所以我们不在此公布两套平台所属的厂牌,这本身也不重要,只有一点值得注意那就是两款机器的尺寸差异非常大:采用ulv的机型是12英寸,而采用APU的机型是14英寸(是的,14英寸,你没看错)。

    首先是APU机型的情况,它真的14寸,没错……。

    

    

    

    AMD平台硬件规格截图

    CPU-Z和GPU-Z截图。

    

    CPU-Z处理器规格检测

    E-350处理器是APU(加速处理器)的一个入门级型号,主要针对超便携的subnotebook产品,致力于为整机提供优于以往的移动计算解决方案,其整合的HD6310图形加速器具有目前所有整合显卡中最优的性能,且支持DirectX11的GAPI。

    上面说了一些好话,因为我从以前的测试报告中摘取了这一小段,这里我再做一些注释。现行的APU产品的确是保证了优良的移动性,我们并不强调它能让机器体积变小,而是它确实提供更好的节电性,虽然时间长不一定好用,这毕竟不是参加举重比赛。

    

    GPU-Z图形芯片检测

    HD6310M,我不想说这东西唬人,但是在这个平台等级上,我没发现一个能解释这种图形芯片的必要性的说法。它还支持DX11,当然这是肯定的,因为它是6开头的芯片,但是这东西要干什么用?

    下面来看看ulv平台小本本的详细规格。

    

    

    

    Intel平台硬件规格截图

    然后分别是CPU-Z和GPU-Z的检测。

    

    CPU-Z处理器规格检测

    这个架构的Celeron处理器我是第一次测试,但是这个CPU-Z截图却显得无比熟悉,它和每一个Arrandale一样在32nm的工艺下生产。没有HT,没有TB,部分指令集缺失,小容量cache和超低的voltage与frequency,这便是U3400。

    

    GPU-Z图形芯片检测

    第一代的HDGraphics,这再熟悉不过了。

    其它的方面,2GB的DDR3RAM、320GB的5400转速HDD、1366×768的standardresolution,这些都是我们对比测试的良好的统一条件。

    按老规矩我们干掉OEM的OS换成Windows7UltimateServicePack1x64ENG,除了确保公平以及寻求最高性能的测试结果之外,更是因为可爱的SYSMark2007Preview要求我们必须这么干。

     

    虽然这个容量近10GB的大型脚本如今已经显得老掉牙并且始终只是Preview版本,但目前我们仍然没有一个更为有效的系统办公性能测试方案能够代替这个老家伙,无论如何它给出的分数非常直观且依然十分准确可靠。

    在这个方面以经验来看,Intel平台总是在工作中提供优异得多的性能和可靠性,至少在同期产品中这是毫无疑问的。不过这一次来看似乎APU显得新潮不少,我们本身也很好奇E-350是否能够顺理成章地超越一个2010年的IntelULV处理器,于是在完全公平的测试环境下,我们得到了下面这些结果。

    测试中电源配置我们设置为HighPerformance,以确保最高的得分。

    

    Intel平台测试结果

    对于这个分数而言其实是有所预见的,Intel处理器在SYSMark中的表现由上到下的等级相对分明,一般在非特殊机型测试中总是能够体现这一点,85分的overall的确是一颗Celeron处理器应该拿到的成绩。

    

    AMD平台测试结果

    这是我在不算长久的测试生涯中第一次见到5开头、两位数的SYSMark2007Preview的result。用54去除以85之后得到一个什么样百分数我觉得这不用我算出来告诉你。

    那么这说明什么?我知道APU让你用电脑时间更久,如果你没有办法连接电源的话。但是看起来在你做事情的时候恐怕需要一台APU机型的续航时间达到CULV机型续航时间的1.5倍。也许系统供应商会给你一个容量大点的锂电池组,但我不知道为什么你会愿意去多增加一半的工作时间,你知道那种时候你完全可以在飞机上读它几十页的刊物或者干脆增加一些睡眠。

     

    做测试总是要做到与时俱进,于是两套平台刚刚做好的OS中的IE8被升级到IE9,之后就到了水下动物的时间。

    我们在IE官网的test页面测试performance,选择的benchmark是大家喜闻乐见的小鱼们游泳,鱼儿的数量我们选择100,这个等级下完全可以看到对比的结果了。

    还是先看看CULV的表现如何。

    

    Intel平台测试截图

    HDGraphics的表现可以说马马虎虎,100条鱼跑起来的状况在30~40fps,同时在任务管理器中显示的CPU占用率基本上稳定在23%,没有很多的浮动。

    然后看看在IE中得到了优化的APU的表现。

    

    AMD平台测试截图

    全程接近50fps,高得不得了,不过打开任务管理器看看逻辑单元,其忙碌的状态也是不得了的,它一直都没有让占用率下降到60%以下。虽然鱼儿游泳游得更漂亮,但是我觉得你不会在一段时间内只想看鱼,总还是要干些其它事情的,但不幸的是逻辑unit只剩下不到40%的空闲。

    所以可见APU在多进程情况下实在是显得太手忙脚乱了。

     

    《地狱边境Limbo》是由MadsWibroe单独制作的一款优秀的独立游戏,该游戏获得了【IGF2010】第12届独立游戏节的最佳视觉艺术奖和技术杰出奖。于2011年08月02日登录PC平台。游戏发行与制作:PlayDead。本游戏有令人一眼难忘的特殊美术风格、简单的操作、精心设计的重重机关和谜题。然而,整个游戏主轴没有任何故事元素贯串,甚至没有出现任何对白,这个作法相当大胆。但是《LIMBO》将细节专注在解谜过程和画面呈现上,谜题巧妙的设计让你拍案叫绝,你会满足于解开每一道谜题的成就感;独特的美学则营造出引人入胜的气氛,激起你探索这个世界的欲望。尽管游戏结束后你会对突如其来的结局感到有些愕然,或是搞不懂游戏想要表达的意义何在,《LIMBO》仍然在美术表现和谜题设计上带来惊人的娱乐性。

    这几天《Limbo》很火,我们就拿它说事。

    

    

    

    AMD平台游戏截图

    

    AMD平台60秒帧率监测

    实时帧数检测发现性能顶不破30fps,那么说明《Limbo》对刷新率是采取锁定的方式,看来APU平台的图形性能还真的是挺不错,出现了被游戏强制限制帧率的情况。但是刚才的鱼儿实验提醒我们不要忽略平台的整体工作情况,那么我们采用了扩展显示的办法截得了游戏进行时的进程管理器截图。

    

    AMD平台运行《Limbo》时进程管理器性能栏截图

    图中显示的是55%,而整个游戏过程中基本上在40%~60%内浮动,相比鱼儿游水时稍微降下来一些,这是由于负载确实降低了。

    那么接下来看看ulv机型运行《Limbo》是什么情况。

    

    

    

    Intel平台游戏截图

    

    Intel平台60秒帧率监测

    从游戏截图中的帧率信息以及60秒监测来看,ulv机型相比APU机型在图形方面确实有比较明显的差距,即便不考虑APU机型被游戏本身强制锁定30fps的情况,差距也已经挺大了。下面再看看此时逻辑单元的占用情况。

    

    Intel平台运行《Limbo》时进程管理器性能栏截图

    过程中Intel平台cpu占用率的浮动范围基本上保持在10%~25%内。

     

    那么我们得到的结论概括一下就是:1.对于纯图形运算的应用,APU提供了相比ulv多出50%左右的刷新率,在轻量级休闲游戏中领先于后者;2.在某一图形应用中,APU平台需要逻辑运算单元大幅度开支,而ulv平台只需要小幅开支,二者中哪一个对于多进程支持度更好是显而易见的;3.如果要玩大游戏,请不要选择它们中的任何一种产品,《Limbo》对于ulv来说基本已经是极限,毕竟这平台是差不多两年前的东西了,而E-350这种级别的APU产品虽然在《Limbo》中游刃有余,但基本上也就此打住了,我们不用过脑子也知道它玩不了什么别的。

    所以回到开篇时提出的问题,APU在图形上胜利而在其它方面失败,并且图形的胜利仅仅是针对已经落后了一个时代的ulv平台取得的,想玩大游戏?还是没门儿。这多少有点讽刺意味。

    回想两种平台的差异,APU无疑将图形性能放在了一个很重要的地位上,但在平衡性和以往痼疾的改进方面几无进展。逻辑运算仍旧乏力,多进程困难,单单把图形加速器的重要性放大到了一个根本不恰当的位置,造成了产品的一批新问题。而Intelulv似乎亮点甚少,甚至我们平时在提到它的时候都想不出什么值得点评的话语,但这样的东西却恰恰具备竞争对手所难以企及的平衡性,从而在其身处的价位段和应用定位上成为了最具合理性的产品。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讨论)
发表给力评论!看新闻,说两句。
匿名 ctrl+enter快捷提交
读者活动
48小时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ViewControl.热点推荐_Vs2$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