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笔记本电脑 > 主流笔记本 > 新闻
Haswell,英特尔的转折点
  • 2012-10-11 15:17:54
  • 类型:原创
  • 来源:电脑报
  • 报纸编辑:黎坤
  • 作者:电脑报 黎坤
【电脑报在线】在这个手持设备风头日渐胜过PC的时代,x86巨头英特尔如果不想被抛弃,就必须作出相应的对策,而新一代Haswell处理器就诞生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它所背负的不再是Tick-Tock升级这样简单的任务,而更要担起直接对战ARM的责任。这是英特尔至关重要的一次跨界。因此,在Haswell身上我们将看到英特尔,甚至PC的未来。
  在这个手持设备风头日渐胜过PC的时代,x86巨头英特尔如果不想被抛弃,就必须作出相应的对策,而新一代Haswell处理器就诞生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它所背负的不再是Tick-Tock升级这样简单的任务,而更要担起直接对战ARM的责任。这是英特尔至关重要的一次跨界。因此,在Haswell身上我们将看到英特尔,甚至PC的未来。






Haswell处理器小知识


  Haswell是英特尔Core i系列第四代处理器,沿用IVY Bridge处理器22nm制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微架构重新设计,预计2013年上市。根据英特尔的说法,Sandy Bridge让超极本第一次进入主流市场,IVY Bridge进一步带来“超级轻薄、超级灵敏、超级安全”,Haswell则会“重新发明笔记本”。换言之,Sandy Bridge、Ivy Bridge只是这种进化中的基础步骤,Haswell将成为“新的转折点”,使用新架构推动超极本甚至平板、手机形态产品的普及。


 


跨界手持设备,决定英特尔存亡的一步


  同样重量级的跨界,在英特尔的历史上其实也发生过,1998年英特尔正式进驻服务器领域,那时候Xeon至强处理器还是一枚新丁,但很快,凭借出色的战略部署(销量靠家用,利润靠商用,两者共同支撑起强大的研发工厂),英特尔迅速占领了商用领域,在x86的世界里获得了巨大成功。


  而在今天,这个让英特尔稳坐钓鱼台的战略部署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不少业内人士预测在8年内,就像桌面平台让道笔记本那样,主流运算设备将由PC变为手持设备,也就是说在8年内我们就可以在手机大小的设备上获得比IVY Bridge更强的性能。对于ARM体系的诸多厂商而言,所有准备工作都在按部就班的进行。而反观英特尔,除了Atom Medfield之外就没有其他方案了,如果英特尔失去对市场的统治力,也就意味着家用市场销量降低,无法支撑研发工厂,进而影响到商用产品的开发。可以说一旦英特尔不能跟上形态变化的步伐的话,整个英特尔帝国都会土崩瓦解。


 


轻薄本正遭遇形态瓶颈


  当乔布斯在2008年1月16日从信封中拿出Macbook Air时,全世界都震惊了——原来笔记本可以做到这么薄。正是由于与苹果的合作,英特尔才不断地在超低电压处理器上作出改进,而核芯显卡的性能同样是在苹果等合作伙伴的强烈需求下才能实现今天这样的水准。可以说作为一家上游厂商,英特尔的每一次成功都需要与引领产品前沿的PC厂商通力合作才能实现。但在今天,这样的关系似乎随着手持设备的不断强势而渐渐产生了微妙变化。


  Macbook Air已经问世4年之久,而这4年来它的形态一直没有获得太大的改观,反而在手机端的iPhone则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进化,苹果甚至自行研发了A6处理器。这对于英特尔是一个危险信号,这意味着市场意见领袖及伙伴已经将工作重心转向了ARM阵营,这也意味着在超轻薄本领域两大巨头的合作迎来了瓶颈期。


  同时,英特尔在应对ARM手持设备的道路上,一直都很难拿出像样的芯片提供支持,只能以Atom处理器作为英特尔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核心,而Atom这一品牌可以算是英特尔处理器中扮演过最多角色的产品:配备过上网本,搭载过UMPC,尝试过服务器,进驻过一体机……但讽刺的是这些案例几乎都以失败告终。这时候,我很希望看到一个不同的名字出现在这个市场上,而Haswell就是开启这扇希望之门的钥匙。

 

  8W,将让x86电脑拥有iPad的体型  早在2011年底英特尔推出超极本时,就已经宣称Haswell处理器可以将笔记本35~45W的TDP降低到10~20W,让笔记本尤其超极本具备与手持设备抗衡的实力。


  在IDF 2012上,我们看到了实现这一目的的设计——Haswell U系列处理器,与其他的Haswell处理器不同,U系列将电压调节模块也融合到处理器当中,同时也会将处理器与芯片组封装在一起(注意:它们并不是封装在一个核心中,只是放在一起,也就是俗称的胶水封装,严格来说并不算SoC)。这样的设计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更高效的进行电源管理,对笔记本而言就意味着更长的续航时间;二就是有效地减小主板尺寸,让笔记本更小巧,也更清凉。未来的轻薄本很可能身材会像平板那样极致。而这颗处理器在运行《天堂》测试时功耗仅为8W,这意味着Haswell处理器完全可以安装到与New iPad尺寸相当的平板电脑当中(New iPad满载功耗约5W),无疑让英特尔至少在平板电脑领域具备了一定的竞争潜力,毕竟每瓦性能ARM可远不是英特尔的对手。而且虽然我目前没听说过Haswell会进驻智能手机,但不代表未来不会有衍生的更低电压版本出现。


  在Haswell时代,除了常规的节能技术升级外,英特尔还将会对笔记本内部元器件的用料(芯片级)甚至连固件做出相应硬性规定,而不再只是对PC厂商给出建议。英特尔给我们举了一个例子:只需简单的更换一下固件,就可以将主板上某个芯片的功耗由50mW降低到5mW。从这一现象足以看出,市场远景已经逼迫英特尔不得不加强对PC厂商的控制,也反映出采用Haswell的产品对英特尔而言十分重要。实际上,苹果也一直在实行如此严格的监管,正是从操作系统、产品用料到底层固件的全面优化,才让苹果本的续航能力明显优于同配置的Windows笔记本。



在IDF 2012上展示了两代超低电压处理器运行《天堂》测试时的功耗,第四代Haswell已经降低到了8W的水准


 


编辑观点:英特尔早就应该降频降功耗了


  英特尔的每次升级,基本上都是“功耗不变,性能提升”的模式,虽然从PC的角度来看,17W的确是一个很低的功耗值,而且从2009年的CULV到今天的IVY Bridge性能提升非常明显,但现在的情况是英特尔不能再仅仅扮演PC这个角色了,信仰多年的“性能至上论”在手持设备时代已经不再是金科玉律。好在Haswell U系列总算让我看到了英特尔的改变,在制程不变的情况下,保持原有的性能进而降低功耗,这会让产品设计发生质的变化!


转型:PC厂商所扮演的角色更为关键


  作为一个iPad老用户,在我看来它相对笔记本最大的优势就是续航能力,因为即便是目前功耗最低的笔记本也无法实现10小时连续工作,而TDP低至8W的Haswell处理器让2013年的超极本有了实现这一目标的可能。但技术上可行是一方面,PC厂商愿不愿意跟进又是另一方面,已经有不少PC厂商在抱怨高度集成化的SoC方案让产品之间的差异性进一步缩小,上游愈发强硬的产品把控态度让PC厂商有些“失去自我”的感觉。但所谓“锅里有,碗里才能有”,当前PC业界正处于一个转型初期,英特尔配合微软主导了一场“攻打手持设备领域”的战役,我们今天不讨论这一转型是否正确,或者有没有考虑PC用户的感受,单从转型的角度来看,PC业界独特的上下游厂商分离结构就注定了这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同时这也就意味着对于英特尔而言,Haswell是传统PC时代的句号,也是一个新时代启程的冒号,未来的处理器研发重点将可能渐渐从笔记本转移到手持设备端,要知道,巨人的转身往往更困难,失败者如柯达,成功者如IBM,作为迈出的第一步,Haswell背后的意义显然就不仅仅是一颗处理器那么简单了。
 
本文出自2012-10-15出版的《电脑报》第41期 C.笔记本整机
(网站编辑:周俊)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讨论)
发表给力评论!看新闻,说两句。
匿名 ctrl+enter快捷提交
读者活动
48小时点击排行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