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人物观点 > 新闻
智能零售才是终场,邦马特脱颖而出的秘诀
  • 2019/1/15 10:39:29
  • 类型:原创
  • 来源:电脑报
  • 报纸编辑:电脑报
  • 作者:
【电脑报在线】电脑报对话邦马特CEO黄阳 实录


 

邦马特CEO黄阳

电脑报:我们看到邦马特在2018年获得6000万A轮融资,请问邦马特是凭借哪些特点吸引了资本方投资的呢?

黄阳:硬件方面,我们实际地解决了传统无人售货机的困境,克服传统售卖机的缺点,应用于更多的场景,例如:写字楼、药店等。软件方面,我们通过线上商城留存用户,建立用户池,通过精准场景化布局,帮助客户有效激发用户的二次购买,真正把无人终端的价值最大化。

 

电脑报:邦马特产品的核心技术是什么?

黄阳:我们在柜内装上“小帮智能小车”,它的思路类似于亚马逊物流机器人KIVA,KIVA是通过仓库地面上的二维码、传感器、电磁等做自动定位来完成拣货;智能小车是自动扫描货柜内的垂直平面的货架变化,记录货道的位置和宽度,在用户下单后,自动定位订单商品,并使小车快速移动到指定货位拣货。

智能小车可以一次取多件商品,也支持拿取易碎商品,货柜的SKU得以丰富,通用性和用户体验都得以上升。我们所有的硬件结构和控制系统都是自主研发,目前已经申请四十多项专利,具备一定先发优势。

 

电脑报:目前邦马特主要落地形态有哪些呢?

黄阳:

我们现目前主要的落地形态有三:

一是货柜,也就是我们的“智能机器人商店”。智能小车作为整套设备的核心固件,支持拼接和延长,因而相对更适合做大型货柜。以3米宽的大货柜来看,小车可以在20-25秒内完成拣货,其硬件成本要低于3台1米宽的传统货柜。

二是改造实体门店橱窗的“智能橱窗”。采用智能小车的另一个好处在于,设备内没有一根外露电线,前后通透,因而能将传统门店的橱窗替换为具备销售功能的智能橱窗,小店也可以做24小时营业,目前这套方案主要在药店进行测试。

三是“无人仓”。利用多车联动和多取货口,构建出5-50平米以下常温和冷藏两种方案,可以作为线下自提点、前置仓、中转仓等等。

 

电脑报:现在便利蜂等新零售线下模式,纷纷倒闭之下,邦马特的压力和应对方式是什么呢?

黄阳:关于便利蜂等这类创新零售模式的成败,导致的因素是多元的,有模式问题、竞争问题、团队问题等,但我们应该不存在压力和应对。我们并不是一家零售运营公司,我们提供的是新零售的工具和技术,而且我们的技术本身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就是针对以前O2O公司,服务成本过高问题设计的,所以应该对我们来说是机会。

 

电脑报:看到有人说邦马特要挑战“无人便利店”,您怎么看?

黄阳:我们相当于迷你版的7-11。在收集消费偏好数据反向指导供应链选品的思路上,邦马特和7-11非常相似,不过仅仅“迷你”这个差异,这也是我们团队深思熟虑后的选择。

 

电脑报:邦马特遇到过哪些瓶颈问题?

黄阳:一是在公司创立的最初,我们也曾试着寻找业界内可以参照的管理模式,但后来发现每个公司的情况不同,运营管理模式也并不符合我们自身的定位。我们为此花了很长时间做选择题。二是我们一开始融资很少,做软件的时候需要找厂家做配合做硬件制造,机器这东西做一台问题不大,难的是量产,还有生产标准化的规范。从不懂如何做量产和标准化、能力都一般的小厂家合作,到现在的和富士康合作量产导入,我们在这期间浪费了半年时间。

 

电脑报:新一轮融资后,是否有新的愿景,近一年内规划是怎样的?

黄阳:我们目前给自己的定位是“技术型公司”,从一开始的产品软件到硬件,我们运营了两年时间,无论是量产,还是我们的三个产品配合销售。我们期望通过硬件+软件服务盈利,最核心的关注点是打通线上线下,提高交付效率。现阶段还是希望能与客户做更多磨合,打磨好技术方案,夯实产品市场,服务好客户,建立好行业标杆。2019年的重点,是和客户一起做好做深行业应用。

本文出自2019-01-21出版的《电脑报》2019年第02期 A.新闻周刊
(网站编辑:PCW-hjz)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讨论)
发表给力评论!看新闻,说两句。
匿名 ctrl+enter快捷提交
读者活动
48小时点击排行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