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人物观点 > 新闻
大数据背后的利益之眼
  • 2018/10/16 17:13:26
  • 类型:原创
  • 来源:电脑报
  • 报纸编辑:电脑报
  • 作者:黄花园的锦鲤
【电脑报在线】大数据杀熟现象为何会频频发生?笔者了解到,目前国家对大数据杀熟造成的价格不公现象并没有明确的规范,很多平台还在打“擦边球”。与此同时,有不少媒体指出,商家如果对价格进行不公开的溢价,是可以定义为对消费者的价格欺诈。



近日,知名专栏作家王小山在微博上质疑飞猪旅行APP“杀熟”,称自己乘坐的利马到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机票,同一航班,别人2500元买到,飞猪卖给自己是3211元,中间竟然差了大概七百块钱左右。大数据杀熟的现象再次成为了网友们热议的话题。

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杀熟现象不仅仅出现在飞猪app中,在滴滴打车,携程旅行,京东购物中也频频出现。例如:新用户和老用户在京东买同一件物品的价格存在差异;用滴滴打车软件去同样的目的地,苹果手机用户的打车费用比安卓手机打车的费用高。尽管各大平台都极力宣称不会存在这样因人而异的现象,但如今这种依靠大数据分析的平台软件似乎都存在这样杀熟的消费现象。

大数据杀熟现象为何会频频发生?笔者了解到,目前国家对大数据杀熟造成的价格不公现象并没有明确的规范,很多平台还在打“擦边球”。与此同时,有不少媒体指出,商家如果对价格进行不公开的溢价,是可以定义为对消费者的价格欺诈。

大数据技术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成为了一部分人谋取利益的“帮凶”。大数据杀熟技术的原理就是平台将海量的用户信息及数据不断地收集起来,比如用户的消费习惯,搜索记录,地理位置,身份证以及银行卡信息。通过大数据可以轻易的知道我们的每一次出行,每一次网上浏览,甚至说可以知晓我们的一举一动。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更加可以直接精确的定位我们,进行精准的归类,实行个性化的推荐,并且对消费能力高的用户展示更高的价格,定位更好的商铺,赚取更大的利润。我们一丝不挂的裸露在大数据下,暴露在平台下,然而藏在大数据背后的那双眼睛却一直在盯着我们,适时出手刮取最大的利益。

无独有偶,因为通过大数据技术而收集他人隐私的事情几天前在Facebook又发生了,对于极其重视隐私的美国人民来说,这是一件绝对不允许发生的事情,况且这次Facebook是涉嫌通过Facebook社交平台收集儿童的隐私,这对于一个平台来将是一件很容易做到事。个人信息的采集是大数据应用的基础,以牺牲隐私来换取生活的便利性有谁愿意主动做这样的交易?所以大数据的应用更像是一把双刃剑。

所以数据隐私的保护是遏制大数据杀熟的关键。那么该如何对自己个人数据进行保护从而减少自己的损失呢?首先用户需要及时的删除自己的搜索记录和访问历史,甚至频繁的删除手机缓存,这样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也会对你无迹可寻;其次,可以尝试”货比三家“,通过不同的平台进行价格对比,甚至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用不同的机型进行对比;最后,可以将APP定期卸载掉,并且同时申请一到两个账号登陆。大数据杀熟之所以悄无声息的一直存在,其根源还是在掌握着用户的大量个人隐私,通过以上方法可以基本上对杀熟现象说NO。

大数据这样的技术,本身并没有错,但是如果被平台操控,很容易就会成为套路消费者的帮凶。所以技术本无罪,用的人决定了他的定义。

本文出自2018-10-15出版的《电脑报》2018年第40期 A.新闻周刊
(网站编辑:PCW-hjz)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讨论)
发表给力评论!看新闻,说两句。
匿名 ctrl+enter快捷提交
读者活动
48小时点击排行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