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人物观点 > 新闻
资本寒冬下的创业众生相
  • 2016/12/28 9:48:34
  • 类型:原创
  • 来源:电脑报
  • 报纸编辑:电脑报
  • 作者:熊雯琳
【电脑报在线】创业的道路上,面对挫败、负重坚持、迎接胜利的戏码,几乎每天都在上演。不论寒流如何凶猛,不论结局如何,每一个创业者至少都活得精彩……


2016年就要落幕。

这个月对于“90后”创业者路鸣(化名)来说意味着创业终结,资金链断裂,团队工资发不出,业务无法进行下去,从今年初到现在,他的公司只活了不到11个月。

对于看中医创始人罗峰来说,在经历过短暂的“夏天“后及时调整团队和收缩,最近几个月旗下业务数字开始变得好看起来,12月对他来说是“这一年熬过来了”,“活下来了”。

同样是12月的一天,乐刻运动创始人乐活(韩伟)意气风发的站在华兴资本北京办公室的发布会现场,这一天对他和他所创办的乐刻来说都是一个大日子,创业20个月,乐刻获得了超1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

相比那些受一直在受追捧和赞誉又经历惨败的融资项目,上述的创业者更像是资本寒冬经历过后的一个缩影。一些人还活着,不再空谈创业的理想,更多考虑挣钱的生意,一些人进入了新的战场,一些人仍然在坚守和等待,希望能够有一个更好的结局。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下去,是他们共同的目标和信仰,活下去,才有迎来曙光的机会。

也许多年后还会有人记得这一波创投圈的疯狂,而他们的故事,是像是2016年潮起潮落的一个缩影。


大学生创业 从炙热到寒冬

“90后”创业者路鸣赶上了最后一拨大学生创业的末班车。去年4月,还没毕业的路鸣拿着印有自己名字和创始人的名片时,“孵化器”、“O2O”都还是时髦词汇。在学校的校招听了一家电商合伙人的讲座后,路鸣觉得必须要去创业。“当时是做面向校园的社交产品,主打直播,我们有很多高校的校花校草资源。”路鸣尽管接受了我的采访,但并不希望我实名他和他的公司名,“因为以后还想在这个圈子混下去。”

之后几个月,这盒名片陪路鸣走遍了全北京各种各样的路演活动,每到活动现场,路鸣就把名片上的电话都存到手机里,并且一定要加微信,接着群发商业计划书(BP)。“微信和手机沟通的效率比邮箱高,不然没人理你。“在这种努力下,终于在2015年年末,得到了一家投资机构的认可,愿意给他们团队投200万元。不过,第一批只给100万,剩下100万,必须要求路鸣的公司实现一个阶段性的数据才可以投入。

即便是这样路鸣也非常高兴,尽管路鸣以前在大学曾经有过做小生意的经验,但终究是一个毫无经验的新人,这样的机会十分难得。

“双创”的大潮之下,创业者蜂拥而入,各类众创空间超过4000家。路鸣在这样的情况下,入驻了一家北京的孵化器,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创业。

从招人到找办公室,路鸣都没有花费太多时间,“那时候身上仿佛自带光环,很多应届毕业生听说我们拿到了投资,都跟风而来。”路鸣还是比较冷静的在技术以及产品运营等不擅长的领域,招来了一些有过工作经验的人。

最初的日子,就像是打鸡血的状态,一天只睡几个小时也无所谓。“整天考虑的是如何能够快速达到投资人要求的数字,这样才能拿到接下来的钱。“按照路鸣的规划,最快到6月份,就可以达到投资人要求的数据。”

借助今年的直播以及网红盛行的东风,路鸣的团队成功了在预计时间内完成了投资人要求的数据。距离投资人要求的日子不过两天,路鸣生日还邀请团队成员打搓了一顿,想着下一周投资人钱到账,就给大家涨点工资,可第二天投资人却告诉他,因为现在资本环境不好,所以钱暂时不能投了“。

从炙热到寒冬,只需要一瞬间而已。但路鸣毕竟只是一个创投圈的新人,他对记者坦然,前面为了实现数据拿到下一笔钱,确实做了很多不理性的举动。在之后的几个月里,他倒卖项目和资源,透支信用卡,求助他的天使投资人(他父亲),追讨供应商尾款,甚至不得已降薪和缩减团队规模。到10月末的时候,他意识到,公司不能再继续下去了。

路鸣不知道的是,寒冬来临之际,大学生团队是所有投资人第一个甩掉的包袱。杨光(化名)在北京一家早期投资机构任职投资总监,他所在的基金在今年已经停止了对大学生团队的投资——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市场回归理性”变成了 VC 们经常讨论的话题。当然,这并非是指当时的投资决策就是“非理性”的。

去年,杨光所在的基金投资了不少大学生团队的创业公司,他曾对这些项目抱有很多期待,尽管彼时资本寒冬论甚嚣尘上,但他相信这些大学生们依然有可取之处。“这些大学生团队在当时确实有一波很快的增长,但我们现在回过头看,这种增长不是正常的,是种虚假的繁荣。”杨光说,“这种繁荣不是因为产品本身有多好,实际上现在这些公司活的都不怎么样。

至少从杨光的角度看,即便在最疯狂的那段时期,资本也会对创业公司怀揣最大限度的理智。但在那样的环境下,投资行为会被赋予更多意义——相当数量的投资行为背后有各自的公关目的。

“这本质上是种利益权衡,我投你几十万几百万,你能给我带来什么回报。”杨光说,“这种回报不光是投资回报,90 后、大学生都是吸引眼球的东西,媒体追逐的、政府喜欢的,VC 就跟着做,实际上是为品牌造势,这也是回报。”

 

本文出自2016-12-26出版的《电脑报》2016年第51期 A.新闻周刊
(网站编辑:shixi01)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讨论)
发表给力评论!看新闻,说两句。
匿名 ctrl+enter快捷提交
读者活动
48小时点击排行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