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人物观点 > 新闻
每做一件事,就想达到搜集数据的目的——专访大数据时代下的数据分析师
  • 2014-12-26 15:21:48
  • 类型:原创
  • 来源:电脑报
  • 报纸编辑:邓晓进
  • 作者:本报记者 邓晓进
【电脑报在线】甄少明的团队是进入重庆市移动互联网产业园比较早的公司。这个开园不久的产业园入驻的公司还不太多,所以记者进入之后还向一楼这个园区唯一的一家餐厅老板打听了一下,才顺利找到了芝诺数据的具体位置。当采访中跟甄少明聊起关于员工工作用餐问题时,他向记者聊起了一个有趣的话题,员工们向他投诉这家餐厅由于在园区内处于“垄断”地位,价格高且食物非常难吃,因此申请甄总做一款订餐APP,让这个餐厅出局。


         甄少明的团队是进入重庆市移动互联网产业园比较早的公司。这个开园不久的产业园入驻的公司还不太多,所以记者进入之后还向一楼这个园区唯一的一家餐厅老板打听了一下,才顺利找到了芝诺数据的具体位置。当采访中跟甄少明聊起关于员工工作用餐问题时,他向记者聊起了一个有趣的话题,员工们向他投诉这家餐厅由于在园区内处于“垄断”地位,价格高且食物非常难吃,因此申请甄总做一款订餐APP,让这个餐厅出局。

       “我觉得做任何一个产品,结果都不应该是要夺掉别人的饭碗,而是应该去促进改进。”甄少明认为其实要达到员工的诉求很简单,但是产品不能那么冷冰冰。面对对产品有着这样一个表达的科技企业创始人,记者突然觉得他的梦想也许并不那么简单。

 

专业大数据分析师还很少

甄少明,80后,数学系毕业,因此,就连他创建的公司——芝诺数据,都是以古希腊数学家的名字来命名的。也正是因为自己在数学方面的兴趣与成绩,他成为了一名数据分析师。

“数据分析师对数学方面有很高的要求,现在公司有中国商业联合会数据分析专业委员会颁发的证书的数据分析师,算上我只有三个,按正规要求来说一个数据分析事务所需要有五名持证的数据分析师,但是现在很好的是国家在政策上对我们这些新兴企业有很大的扶持”,甄少明告诉记者现在这方面的专业人才非常紧缺,除了再继续寻找相关人才加入团队之外,他也正在参加更高一级的相关专业考试(大数据分析应用开发高级工程师、国际注册高级数据统计分析师),“大数据分析师现在是一个比较有前景的职业。这是近年来新推出的一向职业资质的考核。现在整个重庆乃至中国获得美国认证协会(ACI)认可的专业大数据分析师都还比较少。”

给记者展示了数据分析师的资质证件之后,甄少明小心翼翼地将它们收进一个盒子放进办公室靠墙的一排书柜中,可以看得出来,这些证件之于他,之于这个企业都有着非凡的意义。

 

数据搜集无处不在

转过身时,甄少明突然开口说:“你知道现在的搜集数据已经变成一件很好玩的事情了吗?”

不等记者回答,他便再次发问:“你也玩微信吧?”记者应了一声“嗯”,“那你一定参加过一些有趣的活动!”

随即,他笑着在电脑中打开了一张动态图片,那是一片夜色中的中国地图,背景是一片如天空般的湛蓝色。地图上很多地方都有密密麻麻的亮点,像一盏盏黄色的明灯交替地闪烁着。“我们这个‘你最喜欢去哪里旅游的调查’就是通过让参与者在自己想去的地方点亮一盏灯,然后参与抽奖,奖品就是旅游券。”

甄少明说,网站、微信、微博中很多类似的体验式游戏活动,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搜集数据。这个调查在一天内获得了5万次点击,就相当于获得了5万份数据。以前在网络不发达的时代,他做数据搜集主要是发问卷或者打电话,那是相当的辛苦。

他告诉记者,现在很多微信上的小游戏几乎也是基于数据搜集这个目的。比如,一个游戏要你猜一个商品的价格,然后价格最接近商品的真实价格者可以获得该商品作为奖品,“这其实就是在为一个即将上市的产品做一个定价的调查”甄少明边把玩着手中的菩提子。

 那么,怎么来把控数据的真实性,要是缺乏真实,会对结果产生偏差会怎么办?甄少明从容地回答道,现在从移动互联网端搜集到的数据量非常大,样本基数大了数据分析的结果偏差就会小。而以前做调查,样本能搜集到几百上千份就已经是很厉害的了,且周期非常长,那样的调查数据才会对最终结果有很大的误读。

“另外在对数据的筛选中,还是有一些需要用到人工的地方。”说道这里,甄少明感叹中华文字博大精深,“最难的数据分析应该是评论数据,比如在以文字点评为主的数据中,在不同语境,不同的地域表达等所展示的意思也是不一样的,因此面对这样的数据只有进行人工来筛查判断,以保证数据准确真实。”

接着甄少明继续给记者讲解无处不在的数据搜集。“淘宝、腾讯还有百度,这三家几乎掌握了中国交易数据、社交数据的主要来源。你买一件衣服、在QQ、微信上面聊个天、在京东上面去逛一圈哪怕你不买任何东西也能让这些平台搜集到很多重要的大数据。”

淘宝有数据魔方、百度有大数据引擎,京东等电商都有自己的数据中心。进入大数据时代以来,大家都意识到了数据对于自身的重要性。“以前做相关行业数据分析还可以在网上去找到一些数据,现在可以免费使用的数据是越来越少,很多重要的数据都需要花钱才能购买,而且价格不菲。”

甄少明说,一些比较大的平台已经开始把自己搜集的数据转换成一笔巨大的利润来源了,而同时这些重要数据搜集、存储的平台现在还会有一些开放的数据,以后一旦封闭数据那将成为他们的重磅武器。

这也是甄少明这类从事数据分析、靠数据吃饭的人所担心的事情。正因如此,甄少明有一个非常明确的目标,“以后大数据会在生活中发挥我们如今无法想象的作用,因此我现在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想达到一个目的,那就是搜集数据,拥有自己的数据搜集平台,那么以后就不再会畏惧什么了。”

 

对话:用数据来做什么

电脑报:我比较好奇搜集起来的数据有哪些用途?

甄少明:无论是产品前期定位、定价、生产线改进、功能服务追踪还是企业的战略制定、重大营销运营等等都离不开数据的支撑。之前我们就做过一项关于通过一份数据分析报告,帮助向麦当劳等大型连锁餐饮业供应厨具的企业提升工作效率而节约成本的项目。

电脑报:对于这样的传统企业中遇到的生产方面的问题,我觉得要解决起来似乎没有生产工作经验是无法完成的。

甄少明:怎么说呢,在我看来这就是一道数学中的应用题而已,只要了解了客户需要达到的目的就可以根据生产中的数据搜集之后,建模进行相关数据分析并给出解决方案,数据分析的作用远比我们想像的要强大很多,关键在于你怎么去运用。

电脑报:现在传统企业都在向互联网领域转型,数据分析能在这个过程中扮演怎样一个角色?

甄少明:就拿我们现在正在忙碌的关于国有运输企业想投身电商的项目来说吧,现在很多传统行业像互联网转型第一件想到的事情就是做电商。我们要通过数据分析帮助这个企业解决三个问题,可以概括为:1.做不做电子商务2.电子商务做什么3.怎么做。在甄少明看来,不是每一个传统企业都适合做电商。根据我们对200多家做过电子商务的传统企业的调研,90%的企业只知道要做电子商务,却没有目标明确、风险可控的线上线下规划;70%的企业做了电子商务后半年就准备退出;40%的企业在电子商务运营1年后,由于看不到成效,而且又冲击了线下实体渠道,不得不放弃电子商务,重新走回老路。大企业有钱,但是他们缺乏互联网思维,能否找到一个懂电商、懂网络的人至关重要,当然除了这个,需要考核的指标还非常多,这些都要通过他们的团队进行深入调研、采集数据来进行分析探讨,一份这样的决策性报告可能关系到一个企业的生死,因此每一个结论我们都下得很谨慎!当记者问起做这样一份数据分析报告能有多少收入,甄少明不假思索回答:“几千块到几万块不等,这个得看具体客户的需求而定。

企业走向电子商务时需要面对的10个关键问题

电脑报:你之前也提到数据分析是营销运营的一个支撑,这个体现在哪些地方呢?

甄少明:是的,就想我们公司除了进行数据分析,还有在做关于移动互联网营销的项目。甄少明很自信地告诉记者,现在很多从事互联网营销的人其实并不专业,他们做的营销方案可能更强调的是一个包装形式、噱头,而在他看来专业的数据采集、分析应该才是其中的核心,一切的营销活动都应该建立在理性的数据分析上才能实现精准营销,“数据是最真实的用户需求反应,也是潜在需求挖掘的基础,在大数据时代创意、包装必须要以数据为基础。

电脑报:大数据那么火热,未来的就业前景如何?

甄少明:这个你算问到了,我现在是重庆理工大学的创业导师。授课的内容主要就是当今大热的:大数据时代。给你看下我上课用的PPT。现在对大数据的认识才刚刚起步,未来前的职业需求一定非常大,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大数据在未来的重要性,也希望学生们能够投身到相关行业。

记者手记

甄少明是广东人,尽管在重庆读完大学,又娶了重庆老婆,在重庆生活了十年,但还是乡音难改。对于为什么选择在重庆创业,有家庭的原因更重要的还是看准了重庆未来发展的前景。现在每年他有一半的时间在广东,去接触一些新的事物、新的人、新的思维;一半的时间在重庆,将学习回来的新东西用于经营自己的创业团队。甄少明应该是个勤奋的老板,在大学毕业不久之后,他在一家房地产公司从事数据分析的工作,写出了很多的分析报告,还制作了一套关于房地产方面的项目经济评价软件并出售。当记者问起这套软件的销售情况时,他很诚恳地回答:“卖得不好,没有达到我的预期,但是我很庆幸我做了这样一套软件,也算是为我在那个领域的工作做了一个总结。”如今,公司大半的业务都是冲着他来的,自然大多数的项目他都会亲自动手去完成。

3个小时的采访中,甄少明用始终温文尔雅的平和语调跟记者分享他的工作也分享他的生活,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同时作为一个创业公司的带头人,他对于员工来说是个充满激情的老大,但当说起小孩子曾经说:“我好久没见过爸爸了”,这个大男人的眼神有些动容了。

记者离开他办公室时,他抬手看了一下表,谦恭地道别之后,便钻进了旁边那个在记者到来之前就一直在进行讨论的会议室里。

本文出自2014-12-29出版的《电脑报》2014年第51期 A.新闻周刊
(网站编辑:ChengJY)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讨论)
发表给力评论!看新闻,说两句。
匿名 ctrl+enter快捷提交
读者活动
48小时点击排行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