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科技生活 > 新闻
视角——积累和蛰伏
  • 2018/12/6 13:59:51
  • 类型:原创
  • 来源:电脑报
  • 报纸编辑:电脑报
  • 作者:
【电脑报在线】国内的韩春雨等不断发生的学术不端事件,我们能感觉到,曾经能为了目标或者兴趣而坐几十年冷板凳的科学家们,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似乎也耐不住寂寞了。

基因编辑婴儿事件的来龙去脉,电脑报和公众号“锌刻度”做了详细的报道,这里就不多说了。但从这个事情,以及近年来的韩国黄禹锡、日本小保方晴子,国内的韩春雨等不断发生的学术不端事件,我们能感觉到,曾经能为了目标或者兴趣而坐几十年冷板凳的科学家们,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似乎也耐不住寂寞了。

《知识分子》杂志发表文章犀利地提问道:这是否与我们一直营造的“成功才是科学家,荣誉利益纷至沓来;失败什么也不是,同行都会冷对待”的“成功文化”有关?在这种氛围的驱动下,科研者的心态也开始扭曲。

这不禁让人想起当年的陆步轩,这位北大中文系毕业生,在34岁那年开始了杀猪剁肉的买卖。“北大才子当屠夫”当年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此事还一度成为“读书无用论”支持者的有力论据。

不过在最低潮的时期,陆步轩却把卖猪肉这件事做到了“北大水准”。他从来不卖注水肉,一个档口他能卖出十二头猪,收入远超同行。而且生意之余还写了一本书:《屠夫看世界》。之后,他和师兄陈生一起合力创办屠夫学校,共同打造壹号土猪品牌。从他操起切肉刀的那一天开始,至今已有18壹号土猪年销售额也超过了10亿元。

陆步轩当年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过自己的理想是搞学术研究,或许他真的做成了,期刊数据库中不过又多了几篇不尴不尬的论文。据全球最大的文献摘要与科研信息引用数据库Scopus统计显示:2006-2016年间,中国发表的学术论文从18.9万篇猛增至42.6万篇,居世界第一,占全球科研产出数量的18.6%;而美国则从十年前的38.3 仅增至40.9万篇。但对科研和教育领域稍有了解的人都明白,这个第一的水份有多大。

在今年的诺贝尔奖颁布以后,业内曾有讨论说为什么日本获奖者有如此之多。一位日本科学家就对他的中国同行说,中国不要急,日本这十几年之所以每年获一个诺贝尔奖,那是前20年的积累和蛰伏。一个“急”字,确实点出了我们的科研诚信中的病症啊。

 

本文出自2018-12-03出版的《电脑报》2018年第47期 A.新闻周刊
(网站编辑:PCW-hjz)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讨论)
发表给力评论!看新闻,说两句。
匿名 ctrl+enter快捷提交
读者活动
48小时点击排行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