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科技生活 > 新闻
不论中医或西医 都是AI风口上的猪
  • 2018/10/9 17:10:35
  • 类型:原创
  • 来源:电脑报
  • 报纸编辑:电脑报
  • 作者:@本报记者 李觐麟
【电脑报在线】在人工智能话题热度不断攀升的当下,各大科技巨头和诸多新兴创业公司都纷纷开始布局AI医疗。随着AI技术的逐渐成熟,即便是行业门槛较高的医疗领域也实现了诸多不可能。可以说,当前中国正处于AI医疗发展的风口上,行业潜力巨大。

在人工智能话题热度不断攀升的当下,各大科技巨头和诸多新兴创业公司都纷纷开始布局AI医疗。随着AI技术的逐渐成熟,即便是行业门槛较高的医疗领域也实现了诸多不可能。可以说,当前中国正处于AI医疗发展的风口上,行业潜力巨大。

 

 

手术机器人成为医生的好帮手

对于很多人来说,手术机器人可能还只是停留在实验室里的产品。但实际上,用机器人来做手术已经不是件新鲜事了。早在去年,我国开展的机器人手术案例就已突破四万例。与人的手腕相比,手术机器人的手腕有7个自由度,能够实现540度自由旋转。从而获得更高的自由度、更清晰的视野和更精准的治疗。

AI医疗领域当中,不得不提到的是Intuitive Surgical公司。这家公司研发的达芬奇机器人如今几乎垄断了AI精准医疗市场,在商业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截止201710月,达芬奇系统全球累计安装4200台,公司全年总收入达27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3%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手术界的垄断地位也与其专利数量有关。据了解,达芬奇机器人系统在微小手术机械设计、主从控制策略、三维立体视觉、人机工效学等方面有700余项专利。几乎覆盖了外科手术机器人的全部技术保护点,奠定了Intuitive Surgical稳固的垄断地位。也使其能常年保持70%的毛利率,高于20%的净利率。

面对这样的情形,国内的专家和企业也在紧锣密鼓地自主研发医疗机器人。就在近日,由我国自主创新的骨科手术机器人系统“天玑”,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完成了首例脊柱侧弯微创矫正手术。

在这台手术过程中,依靠提前输入的程序和数据,“天玑”辅助临床医生完成了四肢、骨盆骨折以及脊柱全节段手术。医生团队通过C型臂扫描完成图像采集,将三维图像传入机器人主机,使用机器人主机规划置钉位置,并采用三段8厘米左右的小切口,实现微创。

作为全球唯一的骨全科机器人,“天玑”机器人造价高达1500万元,专攻硬组织。是世界上唯一针对骨骼硬组织、能够开展脊柱全节段、骨盆骨折四肢骨折等创伤骨折、骨肿瘤手术还有关节导航的骨科手术机器人。

不过从综合实力上来看,我国目前的AI医疗领域还需要更多的政策扶持,研发能力也亟待进一步地提升,才能满足我国因地区资源分配不均而产生的医疗差异化等问题。


 

“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

 

 

以中医为内核的“医+养”系统

相对于较易切入的西医来说,中医在面对AI的发展时遇到了更多的挑战。如何更好的与AI技术结合,以丰富和提升自我,成为了中医领域的一项难题。不过目前AI在中医领域也已经找到了不少应用场景。

以平安好医生为例,目前从手机、电视、家庭三个端口切入中医AI,并推出了相应的的软硬件配套产品。主要让图像识别技术、人脸识别技术广泛应用于在线诊疗中,以达到中医所需的“望闻问切”的效果。

同时,“现代华佗计划”正推动中医从中医典籍、中医诊疗、健康护理等全流程的标准化、智能化。“现代华佗”专家委员会中,包括国家级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带头人、中医体质学创建人等中医国医大师,以及多家国内知名中医研究机构,共同研发了中医AI的“决策树”。

“现代华佗”所代表的人工智能,未来将贯穿于中医治未病、已病、中医保健、图像识别、健康管理四个层面。此外,在中成药剂研发上,AI系统平台也将根据用户的精准画像,提供定制中药方。

另外,将中医精髓与AI、大数据相结合的“医+养”形态的“全民慢病智能防控系统”也在最近应时而生。各种智能设备出现在养老院、社区、家庭当中,充当着智能医师的角色。致力于解决健康管理、健康预警、家庭陪伴、互动娱乐等多重功能,有效将慢病防控步骤智能化、科学化管理。

 

智能处方系统降差错提效率

以往医院开的处方是由医生手写的,但每天面对的病患很多,难免会出现差错。不过现在已经有三甲医院开始使用人工智能处方前置审核系统。结合医院合理用药需求,利用人工智能助力医院信息化审核。

具体而言,这种人工智能系统会在医生开出处方后,进行智能化审核,随后在药师处进行人工审核,层层把关后交到患者手中。

一方面,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引入可以根据医院不同需求进行配置,建立数据库以便未来的智能化发展。另一方面,语义识别、数据纠错、自动审核等功能可以显著提高效率、降低差错率。

与此同时,发现、审查和制止药品费用不合理之处,一直医改中的重点。目前我国医改对于药品不合理支出的管理方向主要集中于药品流通,通过“零差价”等手段抑制药品费用上涨。而实现智能化、数据化的医疗行业会变得更加透明,每个环节都有证可循,监管起来更加方便。

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与人工智能等技术相结合都将赋予医疗行业更多可能性。同时在未来,人工智能与医疗领域的结合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与政府合作的深度与广度。与政府的合作能够获取高质量的数据,通过强大的机器学习能力,将会为中国医疗领域的发展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正如此前中科院院士张旭所说:“‘医疗+AI’的终点是解决医学问题,目前AI还说不上取代,医生给予的人文关怀是医疗中最有温度的一部分,这个是机器无法替代的。”

 

AI连线

AI支配的恐惧还在继续 你的职业有危险吗?



 

近年来,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为许多行业赋予了生机,但与此同时,也让许多行业的从业人员开始恐慌。人类最终是否会被人工智能代替,这个问题时常出现在关于人工智能的讨论中。在李开复的新书《AI·未来》中,他预测了十种最容易受到冲击并名存实亡的工作。

电话销售被李开复认为是最快被AI取代的岗位之一。他认为与人工电话销售员相比,AI几乎是零成本,而且不抱怨、绩效高、与商业逻辑高度一致,所以电话销售类工作是没有未来的。

客户支持类工作重复性较高,最先被取代的将是聊天机器人和邮件客户服务,接着是涉及大量来电和相对简单产品服务的语音服务。这一过程会为AI积累大量数据,并最终使得AI的工作表现超过人类。

随着计算机视觉和机器人操控技术的发展,固定位置工人的工作会经历强度加大而后被取代的命运。另外,随着商务流程的电子化,商务智能系统可以让整个流程实现自动化,AI甚至能直接做出决策,所以出纳和运营人员也很有可能被替代。

电话接线员是电话类工作中最不需要用到人际技巧的工作。现在语音识别越来越精准,电话类工作会随着更多的人依赖信息而受到挑战。收营员正在被ATM机和自助结账机取代,如Amazon Go无人商店已经预示了一个商店完全无人化的未来。

食物的准备工作兼具重复性和场所固定两大特点,因此将不可避免地被AI取代。现有的连锁餐厅已经开始推广自动化点餐流程,很可能不久后便会使用面部识别和语音识别技术。下一步自然就是对食物的准备和烹饪进行自动化了。

洗碗工会被超大型洗碗机逐步替代,对于大型餐厅而言,能省下不少人力成本。生产线这类重复性高、环境固定的工作也将会逐渐被AI淘汰。但整个淘汰过程有可能长达二十年之久,因为操控机器人对AI来说仍有难度。

最后,快递员和送货员正在被快递机器人、小型汽车、大型卡车以及无人机取代。最先出现的将是结构化环境中的室内配送服务,之后会延伸至非公共道路,最后渗透整个快递行业。

而什么样的工作是人工智能无法替代的呢?需要创意性、战略性、灵敏性、适应全新未知环境的和人性化的这五种工作,能够充分的发挥人类的优势,也是在未来的人工智能发展中不太可能被替代的工作。

尽管AI有可能代替一部分工作,但这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把更多人从重复性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便能使人们有更多的精力去从事创造性工作,也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去完成自己想做的事。

本文出自2018-10-01出版的《电脑报》2018年第39期 A.新闻周刊
(网站编辑:zoey)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讨论)
发表给力评论!看新闻,说两句。
匿名 ctrl+enter快捷提交
读者活动
48小时点击排行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