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科技生活 > 新闻
六年磨一剑 Magic Leap One究竟是一款怎样的产品?
  • 2017/12/29 11:35:58
  • 类型:原创
  • 来源:电脑报
  • 报纸编辑:电脑报
  • 作者:
【电脑报在线】Google、阿里前赴后继地领投,6年融资19亿美元……誓要“重新发明人与计算机和现实间交互方式”的Magic Leap,本月终于向世人交出了一份看得见的答卷——Magic Leap One。

Google、阿里前赴后继地领投,6年融资19亿美元……誓要“重新发明人与计算机和现实间交互方式”的Magic Leap,本月终于向世人交出了一份看得见的答卷——Magic Leap One。

有人说这正是混合现实,但创始人却坚称Magic Leap One“超越AR、VR甚至MR的存在”。这款产品究竟怎么样,且跟随本报一探究竟。 

向立体镜成像原理宣战

“我喜欢把这玩意叫做‘工业蟑螂’——它蠢透了,却总是死不了”。

Magic Leap创始人、做外科手术辅助机器人起家的罗尼·阿波维茨(Rony Abovitz),喜欢把透镜式立体镜技术叫做“工业蟑螂”。当下热门的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都与透镜式立体镜成像原理有着或多或少的关联,但阿波维茨却坚信我们一直以来都对这种“不自然的”3D成像方式太过依赖了:“从早期出现在影院里的红蓝眼镜到现今各式各样的VR头盔,过去的将近两百年时间里我们一直在原地踏步”。

这并非阿波维茨自负,事实上,这种由苏格兰科学家大卫·布鲁斯特(David Brewster)发明于1838年的技术,通过让人眼同时感知两幅拍摄角度略有不同的静态图像来生成具有3D效果的立体画面,采用类似原理制成的头显设备,不仅难以实现成像质量上的突破,还会不可避免地为佩戴者带来眩晕。

而在正式产品推出前,Magic Leap就放出过几段市场反响颇为强烈的概念视频,虽然这些视频后来被证实是后期合成的,但人潮涌动的海滩上空从海里一跃升空和从室内体育场馆中翻涌而起的那两条巨鲸,其实就已经向外界透露了他们的核心想法——直接以人眼(视网膜)代替传统的透镜式立体镜成像,创造出极近真实、可交互并且能够满足长时间佩戴需求的设备

 

Magic Leap早期概念视频截图

正是因为这样,当12月20日Magic Leap正式掏出最终产品Magic Leap One的时候,人们一时间很难凭借现有经验为这款产品下一个准确的定义。

戴上Magic Leap One,虚拟和现实能够在我们的视野中以类似AR的方式完美并存,而那些原本不存在的虚拟“造物”则比VR中的物体更有质量感和体积感,更重要的是,由于直接借助人眼视网膜进行成像,长时间沉浸在这个混合了虚拟与现实影像的世界中也不会出现眩晕感。

“请从现有的门类当中跳出来——Magic Leap One在我看来应该是超越AR、VR甚至MR的存在。”阿波维茨这样说道。

分体设计+六大技术亮点

那这次发布的Magic Leap One究竟有何不同?

首先,Magic Leap One并不是一个独立设备,它由主体Lightwear、负责供电并提供图形与计算处理能力的Lightpack和控制手柄三部分组成。

 

主体Lightwear就像一个泳镜

这样的分体式设计理念其实在早前外媒曝光过的Magic Leap原型机上已有体现,不过早期原型机的体积还十分巨大,戴上那时的Lightwear也许会给颈椎带来不小的压力;包含了大量运算处理单元的Lightpack也得像背包一样背在背后。

而这次发布的面向开发者的Magic Leap One已是第九代原型产品,无论从外观设计、体积还是功能上都已经非常接近消费级。从实际体验来看,Lightwear十分轻便,佩戴感受就跟“戴上玩具泳镜”一样轻巧。

除此之外,将电池和运算单元从头显中独立出去之后,Magic Leap One自然还拥有了更长的续航时间和运算能力,不会出现微软HoloLens那样由于设备过重(600g)而无法长时间使用。


Magic Leap One的正确使用姿势


尊敬的读者,因版权问题,如需阅读全文请订阅《电脑报》哦!谢谢大家的支持!

纸质版订阅可在当地邮局订阅,订阅代码77-19,订阅价250元/全年刊!

或者你也可以订阅电子版,无纸化更便宜,订阅价158元/全年刊,支持手机、电脑、iPad多个终端观看,读者想从哪期订阅就从哪期订阅,还拥有6版独家电子增刊!

点击这里进入购买页面

或手机淘宝扫描下方二维码


本文出自2018-01-01出版的《电脑报》2018年第01期 A.新闻周刊
(网站编辑:shixi01)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讨论)
发表给力评论!看新闻,说两句。
匿名 ctrl+enter快捷提交
读者活动
48小时点击排行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