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科技生活 > 新闻
绝非危言 1999年的互联网泡沫大破灭正在重演?
  • 2015/7/9 16:31:37
  • 类型:原创
  • 来源:电脑报
  • 报纸编辑:电脑报
  • 作者:
【电脑报在线】最近一个月来,绝望的气氛正在持续弥漫。

分析

六大指标对比中国科技股与纳斯达克泡沫异同

    乐观之处是,潮退了,才知道谁在裸泳。这一轮去泡沫化的过程,同时也是去芜存菁的过程,美国正是经历了纳斯达克互联网泡沫的洗礼,苹果、微软、甲骨文、思科、雅虎、亚马逊等全球经济的翘楚企业,无一不在股市中实现了与资本的联姻,涅槃重生。对于中国科技产业来说,浴火重生,长期看绝对是一件好事。

 

1、政策环境:中美都催生了科技互联网热

   上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处在“黄金十年”,时任总统克林顿先后提出“信息高速公路”战略和“英特网-II”以及“下一代互联网”计划,使信息技术产业成为热门行业。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催生了美国“科技互联网泡沫”。

    反观国内科技市场,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的全民创业创新、“互联网+”都是搅动这一池资金春水的重要推手。此外,与2000年不同,互联网已经全面进入我们的生活。移动互联网、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教育等等,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能够真切接触到的带有实体性质的虚拟产品。

2、暴涨到暴跌:短时间内都从暴涨到暴跌


从1991年到2000年,纳斯达克指数一直处于上行通道,其中98年10月到2000年3月上涨最为迅速:仅一年半时间,纳指就从1419点上涨到了5048点,涨幅高达256%。同期标普500仅上涨45%。不过,在随后到来的暴跌之中,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企业有500家破产,有40%退市,80%的企业跌幅超过80%,5万亿的纸面财富被蒸发。从那以后,纳斯达克用了14年的时间,才能疗伤止痛,回到了起点。

相比之下,A股市场更加疯狂。创业板指从2012年底的585点,到2015年的6月上旬的4000位置,2年半时间涨幅超过6倍,这些公司的股价高涨看上去更像是基于投机,而非投资。这或许是创业板在3周内,就下跌超40%,逼近全板块实质跌停的重要原因之一。

3、投资主体:都是中小散户投资者


      在1996年Netscape上市时,中小投资者热情高涨。当时,就有美国分析人士指出,美国全民炒股,当所有人都在参与投资时,就要当心泡沫了。后来的事实验证了这些担心,也让今天的美国资本市场中小散户投资者较少,大多为风投和机构等相对成熟的投资者。

    反观国内市场,创业板中散户投资者的比例高达75%,远高于上海市场的47%和深圳主板市场的63%。而且在创业板,股票的平均持有时间仅为17天,整体来看这是一个不成熟的市场。利好消息是,创业板规模较小,总市值只相当于上交所股票总市值的10%。而在2000年3月时,纳斯达克市值相当于纽约证交所股票总市值的60%。

 4、国家经济:业绩不达预期、经济不景气

根据申万宏源发布的《纳斯达克互联网泡沫启示录》研究报告称:2000年纳斯达克崩溃,不是因为太贵而是逻辑的破坏:微软反垄断案件,安然、世通财务丑闻明显打击市场情绪;业绩低于预期、互联网景气度下滑;1999年6月美联储开启了加息周期,但是直到第4次加息之后(2000年2月2日),才对纳指产生了明显抑制。

事实上,后面两个原因:业绩不达预期和流动性收紧不仅是刺破纳斯达克泡沫的神针,也是任何泡沫破灭的推手。从2007年的A股牛市到今天的资本市场,同样如此。另一方面,在2015年,中国国内的宏观数据依然疲软——工业增加值增速和工业企业利润继续回落;CPI仍在低位,PPI继续下探,资本市场的炒作成为经济疲软下的无奈之举。

5、上市公司:超高融资,超低业绩


     泡沫的前兆之一就是疯狂融资。在国内互联网行业容易越来越容易的今天,以互联网金融为例,2015年上半年的融资就超过了2014年全年。

美国互联网泡沫时,其上市公司业绩在股市最疯狂之前已经开始下滑:数据显示,1994-1996年是美国互联网用户增长最快的时候,年增速都在80%以上;1997到1998年的增速虽然明显下降,但仍维持在30%以上;1999年以后互联网用户的增速则下降至20%以下。与此同时,这些科技股却能用一个所谓的“.com”概念,就得到了难以想象的融资。

这和今天的中国科技产业极其相似。只需要一个互联网概念,就能得到巨额融资。数据显示,截止到目前,2015年互联网行业投融资共600笔,额度已超过千亿元。不过,A股创业板的业绩增长却无法和纳斯达克指数同日而语。2014年创业板446家上市公司利润总和同比增长16.67%。2015年一季度创业板公司的利润同比增速下降至10%。这远远低于当年纳斯达克泡沫时的水平,甚至远低于纳斯达克上市企业现在的利润增速。

6、商业模式:中国科技产业难见纳斯达克的创新

   近日的美国科技企业,正是经历了纳斯达克互联网泡沫的洗礼,苹果、微软、甲骨文、思科、雅虎、亚马逊、英特尔等才成为全球经济的翘楚企业——这里面最重要的原因是,上述企业哪怕在互联网泡沫大破灭时期,也未曾停下科技创新、掌握科技核心技术的步伐。

   但是,尽管中国理论上拥有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市场以及网民数量,覆盖深度和广告也日渐深入,但互联网行业创新却比较缺乏。在中国互联网市场,无论是门户、搜索、视频、团购还是电子商务,几乎都是学习和复制海外互联网模式。

总结:

对互联网公司而言,技术创新是企业成长的重要动力。事实上,本土TMT企业 技术能力整体低于国外同行。在这种前提下,国内成长起来的网络龙头,具备一定创新能力的公司,都已经奔赴海外上市。留在A股市场上的,大都是行业中弱势群体,造成了“一流公司奔海外,二三流公司上A股”的现象。但令人惊奇的是,这类公司获得的关注,却远远高于海外同行。一些传统业务公司,仅仅因为贴上了一个互联网或互联网+的标签,也迅速的获得了高倍的溢价,市值随之膨胀飘飘悠悠浮到空中。

因此,A股前年难遇大跌对中国科技产业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去芜存菁、回归脚踏实地的好事。

 

相关链接:

全球科技公司也有泡沫危险

其实不仅是中国科技初创公司,全球科技初创公司的估值目前看上去都存在众多泡沫。Uber、Airbnb和Snapchat等尚未上市,其估值分别达到了 500亿、240亿和160亿美元。与此同时,规模相比较小、且知名度相比较低的初创公司们也正达到曾经少有的10亿美元的水平,比如Zomato(一家搜索餐馆的应用)、Kabam(开发多人社交游戏)和SimpliVity(IT基础设施平台OmniCube的承包商)。

 根据纽约的CB Insights公司的数据,去年,全球估值达到了十亿美元水平的未上市新科技初创公司的数量增长了150%,达到了38家。全球现在有111家估值过十亿美元的私营初创公司。2013年,这类公司还仅仅只有25家。

大批投资者追逐少数几家公司,这让老练的VC对泡沫化估值感到担心。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是他们中最知名的一位,他表示估值目前“有点高”,呼吁大家自律。一位银行家警告说,少数基金获利后的成功退出正在鼓励其他人争抢“乐透彩票”。
本文出自2015-07-13出版的《电脑报》2015年第27期 A.新闻周刊
(网站编辑:shixi01)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讨论)
发表给力评论!看新闻,说两句。
匿名 ctrl+enter快捷提交
读者活动
48小时点击排行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