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IT业界 > 新闻
共享办公鼻祖濒临破产,国内跟风者何去何从
  • 2023/10/24 9:36:50
  • 类型:原创
  • 来源:电脑报
  • 报纸编辑:吴新
  • 作者:
【电脑报在线】近期,全球共享办公巨头WeWork股价彻底崩塌,市值坍塌至1.11亿美元,较两年前高点暴跌99%,而当共享办公鼻祖濒临破产之时,国内众多跟风者又该何去何从呢?

01

悬崖边上的WeWork

共享办公鼻祖、软银孙正义投资加持、巅峰估值高达47亿美元……WeWork曾是全球无数投资人追捧的巨型“独角兽”,更创造了投资界神话的软银创始人孙正义对WeWork持续疯狂下注,投资金额超过180亿美元。如今,这只巨型“独角兽”却来到了悬崖边上。                

10月初,WeWork股价持续下跌,公司总市值一度跌至1.11亿美元,而WeWork股价重挫的导火索是,公司日前宣布,10月2日到期的总计约9500万美元债券将不会支付利息。

一份监管文件显示,WeWork在票据上扣留了3730万美元的现金和5790万美元的实物付款,在违约前启动30天的宽限期。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在两个月前发布的二季度业绩报告中称,“严重怀疑”公司能否持续经营,当前公司面临持续亏损和办公空间会员不断取消租约的处境。   

言外之意就是,巨亏之下,公司现金流非常紧张,随时有可能破产清算。

面对困境,WeWork表示正在寻求与房东重新谈判其在全球几乎所有的租约,并计划退出“不适合和业绩表现不佳”的租赁地点。

WeWork首席执行官David Tolley在周三发布的一份声明中提到:“我们将保留大部分办公大楼,就像我们过去关闭门店时一样,我们将及时通知会员并提供替代安排和额外支持,以尽量减少任何干扰或不便。”行业分析也称,WeWork能否避免破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能否在昂贵的市场上终止或重新谈判大量租约。

只是连WeWork也陷入如此困境时,国内一众同赛道的共享办公企业还好吗?

02

风雨飘摇中的国内共享办公企业

共享办公巨头总喜欢给自己贴“科技“标签,但和老实承认自己是”二房东”的企业相比,巨头们财务数据实在惨不忍睹。    

2010年,WeWork诞生于美国纽约。Wework的商业模式很简单:租下各类办公空间,再以工位为单位分租给小型企业和创业者,并提供运营服务。快速成长时期,WeWork成为微软、SalesForce、三星、Spotify、星巴克、Pinterest、Facebook的供应商,同时WeWork还为IBM、Airbnb和亚马逊各自运营着一整栋大楼。然而,一切在2019年9月事情发生了大逆转。

2019年,WeWork带着“共享经济”的光环筹备上市,公司估值一度达到470亿美元,被认为是继Uber之后的美股第二大IPO。然而,首次冲击上市失败后,时任WeWork CEO的诺伊曼在各方炮轰中下台,现金流紧张的WeWork将提前租赁的多达100栋写字楼退租,这些建筑占到公司全部全球办公楼租约的10%至15%。

当成长的速度戛然而止,跳舞的估值也将行将破灭,随后便是裁员节流,也让软银收获了投资生涯的最大亏损。

虽然WeWork的成长史有些高开低走的味道,但在其快速成长的过程中,国内也孵化了优客工场、氪空间、方糖小镇等一大批追随者,借助O2O、共享经济等互联网科技概念混得风生水起。     

相比于充电宝、雨伞这类共享业态,租赁场地、做房东属于重资产投入,无论是从回报周期还是营运压力来看都是有增无减,随着疫情和创业生态的变化,众多共享办公企业也开始进入寒冬。

在国内,共享办公企业同样在运营过程中遇到不同的阻碍。如优客工场曾顶着“国内共享办公第一股”的头衔以SPAC方式于2020年在美国上市。然而亏损多于营收也是优客工场成立以来的常态。2017—2022年,优客工场共录得净亏损44.5亿元;同期,其总营收为43.79亿元。

今年9月,深圳万科星火的优客工场租赁群,更发生了管理员在未沟通的情况下在踢掉租客的情况,被不少人质疑优客工场管理员跑路。而此前,曾有租客向优客工场管理员询问生意盈利情况,管理员的回复是“基本上每个月都在亏损”。

还提到,今年疫情放开后,共享办公区域入驻率有所提升,但也没达到优客工场可以盈利的水平线。无独有偶,东方财富证券官网的“优客工场吧”里有消费者在今年6月初发帖提到,“优客工场陆家嘴职场关闭,至今押金也没退到,说是财务没钱了。”

最开始共享办公企业主要是找一些相对比较低端的产业园去建设共享办公空间,成本是可控的。如果选址较好、租金较便宜,共享办公企业是可以盈利的。但是此后资本涌入,共享办公企业选址更偏向离地铁较近的商圈,租金、装修的成本越来越高。对共享商办来说,稳健战略之外奔向更轻的资产运营已成大势,现金流仍面临较大压力。未来,这类“跑路”传闻恐怕会越来越多,而这也是当下国内共享办公企业风雨飘摇的写照。

共享办公本质上是没有高行业壁垒的模式型创业项目,在市场需求的高速增长期,由于需求的增量大于供给的存量,所以造就了一些共享办公企业的成长,但“轻管理、重资产”的运营模式,需要大环境兜底才能持续成长,而从目前的情况看,共享办公行业恐怕还得熬过漫长的寒冬。

编辑|张毅
审核|吴新
本文出自2023-10-23出版的《电脑报》2023年第41期 A.新闻周刊
(网站编辑:ChengJ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