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IT业界 > 新闻
玄铁RISC-V生态竖旗 “中国芯”迎来希望
  • 2023/3/3 11:29:32
  • 类型:原创
  • 来源:电脑报
  • 报纸编辑:吴新
  • 作者:
【电脑报在线】3月2日,由阿里巴巴平头哥举办的首届玄铁RISC-V生态大会在上海举行。会上,RISC-V之父、图灵奖得主大卫皮特森表示:RISC-V是一个全球现象,有超过60个国家的开发者们在研究它,亚洲许多知名企业、学术机构、行业协会都积极参与,从嵌入式到各类型的计算机最后到大型主机,我认为3到5年后RISC-V将无处不在!

自主可控的指令集架构,打破枷锁的关键



先大家要搞清楚,什么是RISC-V,简单来说它是一种指令级架构(ISA),指令集架构是沟通软件和硬件之间的关键技术,是芯片行业发展的另一大基石。英特尔x86架构和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的深度融合开启了PC时代,ARM架构和谷歌安卓的生态繁荣则将人类社会推向移动互联网时代……

由此可见,每个时代的硬件生态都将会有一个属于该时代的指令集架构,随着万物互联的智能时代来临,开放、简洁、模块化的RISC-V架构崛起,并从终端走向云端,极有希望发展成为继x86和ARM之后的第三大架构生态。从出货量来看,2022年采用RISC-V架构的芯片约100亿颗,有关机构预测到2025年将突破800亿颗。

我们知道,在智能互联时代,中国消费者走在了全世界的最前头,移动支付、物联网、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这也激发了RISC-V的浪潮,而站在这个浪尖上的企业尤其以阿里巴巴平头哥最具代表性,目前平头哥已推出三大系列共8款RISC-V处理器,在此次玄铁RISC-V生态大会上,嘉楠科技推出了全球首款支持RISC-V Vector1.0标准的商用量产芯片K230、算能推出64核RISC-V服务器芯片,与平头哥的合作实现从嵌入式芯片量产到云端芯片的全面覆盖。

众所周知,当前的国际局势千变万化,面对动辄“卡脖子”的被动局面,为什么RISC-V成为了包括平头哥甚至中科院的重点发展对象,能让倪光南院士在很早之前就喊出“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对RISC-V架构的研发上”的口号呢?

这是因为RISC-V架构虽然也来源于美国,但却是集全球智慧的结晶,其中自然也包含了中国科研人员的努力,最关键是其拥有着永久免费、开源的属性,是不受任何国家管制的,因此在这方面技术上持续发力,能够得到很好的保障,任何人都可以无偿使用该指令集开发自己的芯片,或者往自己已有的芯片中集成开源免费的RISC-V IP Core,这是比较吸引电子设备厂商的重要原因。

RISC-V国际基金会CEO雷德蒙德在玄铁RISC-V生态大会上介绍,基金会的22位高级会员中,有12名来自中国,在国际标准建设中,平头哥领导了其中的11个主要技术小组,推动了29个技术方向的标准制定,是公认的投入力量最大的中国机构,平头哥也拿到了全球首张架构兼容性测试证书,与此同时,平头哥还在持续推动RVV1.0架构标准、面向人工智能的全新Matrix矩阵标准以及RISC-V安全技术标准等……

在玄铁RISC-V生态大会上,英特尔软件和先进技术事业部副总裁谢晓清演讲中称,英特尔IFS计划将提供半导体代工制造服务支持包括RISC-V的各种芯片,也将进一步推动软件开源开放,促进生态创新。

简单来说,以平头哥为代表的中国科技企业在RISC-V的发展中起到了“先手”作用,不用再担心发生“卡脖子”“实体清单”事件重演。

未来虽可期,但商业前景仍在探索之中



虽然RISC-V可以实现自主和可控,但它能实现商业上最重要的目标:繁荣么?

事实上,从厂商角度来看,哪怕经历10年左右的技术迭代,RISV-C或许可以挑战针对物联网的ARM Cortex M,但几乎不可能达到ARM针对高性能移动端的Cortex A,更别指望能够跟x86掰掰手腕,RISC-V更像是一种领域专精的指令集架构。

而且从商业模式来看,RISC-V有着和MIPS类似的IP碎片化风险,因为RISC-V是自由授权,不像ARM那样需要付费授权,同时还允许厂商自由定义指令集模式,这意味着指令集会变得尤为碎片化,标准公版无法延续也无法得到保护,导致软件和编译器生态最关键的兼容性存在不稳定因素。而MIPS正是因为IP碎片化的原因,现在已经基本“凉凉”。

在RISC(注意,没有V)领域,ARM就是一个很好的反例,它严格控制架构授权,凭借其量大优质管饱的特性吸引了包括高通在内的企业从自研转向ARM公版,并且与EDA生态和代工厂合作紧密,输出了大量设计工具和周边IP,形成了一圈圈的正反馈,而作为对比,目前的RISC-V甚至都还没有出现一个百亿级别晶体管密度的商用案例。

所以,眼下RISC-V最容易落脚的,就是物联网和边缘计算领域,由于RISC-V拥有精简、低功耗、模块化、可扩展等技术优势,尤其适合对生态依赖比较小的封闭或半封闭产品、深嵌入式或新兴的物联网、包含嵌入式人工智能等应用的边缘计算领域及需要定制化的场景。

但目前来看,开发RISC-V芯片项目有三种方式,一是购买商用IP,二是参考开源代码,也就是套用公版,三是理想化的完全自研。第一个方法如果是从美国的RISC-V商用IP厂商购买IP,则会受美国出口管制,比如不能出售IP或为华为、中兴等实体清单内企业、单位服务。

而如果采用开源代码或自行开发,目前来看不受管制,但仍需避免被标准组织终止会员资格,而且美国社区仍可能做出限制。所以基本上要实现真正的自主可控,还是只有第三条路可以走。

当然,即便是难题重重,长远来看,RISC-V对中国半导体产业仍是值得把握的突破口,它首先是提供了一个摆脱国外垄断,实现处理器内核国产自主的机会。并且这种处理器内核不是闭门造车做出来的,而是拥有全世界认可的主流架构和主流生态,而且如果第一步取得了突破,那么就可以极大地加强我国在处理器IP上的话语权,换句话说就是RISC-V给了中国IP产业一个机会。

虽然目前我国在RISC-V上仍然落后,但相对于其它IP技术来说,落后并不太远,而为了刺激吸纳更多的开发者投入RISC-V的怀抱,在玄铁RISC-V生态大会上,平头哥还公布了生态计划,面向芯片开放社区的15万开发者推出在线学习平台“RISC-V学院计划”,鼓励参与全球RVFA认证。

从这里看,平头哥举办的首届玄铁RISC-V生态大会为未来的中国自主、可控、繁荣的指令集架构甚至芯片举起了一杆旗,RISC-V依然处于生态繁荣的前夜,要把开发者生态培育起来,路还很长,需要全球软硬件RISC-V开发者的共同努力。

总体来说,RISC-V是目前“中国芯”最好的潜在实现方式之一,但从影响力的角度来说或许在未来很长一段路要走,既需要解决处理器性能较弱,只能在中低端MCU、物联网嵌入式芯片领域供应,且软件适配有待提高的问题,开发者还会担忧外设IP授权的风险,这些问题依然在短期内难以突破,也是高性能RISC-V发展道路上的一大拦路虎,所以RISC-V的前景依然是风雨交加,前途未明。

编辑|张毅
审核|吴新
本文出自2023-02-27出版的《电脑报》2023年第08期 A.新闻周刊
(网站编辑:ChengJ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