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IT业界 > 新闻
硬科技+软营销 戴森这样打造网红爆款
  • 2018/10/31 17:44:07
  • 类型:原创
  • 来源:电脑报
  • 报纸编辑:电脑报
  • 作者:@本报记者 李觐麟
【电脑报在线】从吸尘器到吹风机,再到最新发布的卷发棒,戴森的每一个新品都能引来巨大的关注。作为一家科技创新家居公司,既不打价格战,也不搞情怀战略,它的成功或许与其独特的定位与营销手段有关。


历经5127次失败的成功

 

戴森创始人詹姆斯·戴森

 

戴森的第一款产品是真空吸尘器。40年前,戴森创始人詹姆斯·戴森和自己的家人住在农舍里。每每使用吸尘器清洁房屋时,吸力总是不断减弱,这点让他十分苦恼。原本就热衷于手工和设计的戴森决定把吸尘器拆开,他发现机身内部的集尘袋会被灰尘阻塞,从而导致吸力减弱。

随后,他从工厂中通过离心力分离油漆颗粒的气旋装置中受到了启发,他开始思考如何将同样的原理应用到吸尘器中。当他做第5台吸尘器模型的时候,第3个孩子出生了;做第2627台模型的时候,钱花完了;做第3727台模型的时候,卖掉了房子继续研究。直到5127个实验模型的诞生,戴森终于成功了。

第一台样机被命名为G-force”,戴森带着这台样机四处找合作伙伴。一开始,由于欧洲的集尘袋产业较为封闭,从业者也不愿意贸然创新,于是纷纷拒绝了戴森的合作请求。

在公司濒临破产的之际,戴森决定带着G-force”去日本试试。没想到很快就找到了合作伙伴,并在日本受到了广泛欢迎,甚至一度成为泡沫经济下富人们的身份象征。

但随着日本泡沫经济的破裂,G-force”的销售量也持续下滑。失去日本市场后,戴森终于下定决心成立自己的公司。1993年,戴森在英国开设了研发中心和工厂,戴森牌吸尘器开始迅速占领英国市场。

不过,戴森在进入中国市场后,我们才真正认识到了这个品牌。 随即,一系列的成功营销也为戴森带来了不错的销量。此前,戴森首席执行官吉姆·罗文在北京出席三款全新产品发布会时曾表示“戴森在亚洲的销量非常好,官方体验店的数量占到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

数据显示,2010-2016年,戴森营业收入从12亿美元增至33亿美元,净利润也从3亿美元增长至8亿美元,增幅接近两倍,净利率则始终保持在25%以上。核心产品吸尘器是戴森最大收入来源,占总体收入的55%。品牌关注度上,2016年,戴森在吸尘器市场获得了用户34.33%的关注,保持在冠军位置。

 

出色的营销能力

 

小红书中关于“戴森卷发棒”的笔记已有1811篇

 

Wow,戴森自动卷发棒来了,这才是今年的终极草单》——这是“Camelia山茶花”公众号发出的一篇关于戴森新款自动卷发棒的营销文。文章内容无外产品的特色、价格等介绍,但却迅速获得了十万+的阅读量。精选出来的留言也轻松获得了6.4万、5.6万的点赞数,可以看出文章的热度十分惊人。

以往能够获得如此大关注的文章,要么与热点实事、重磅消息有关,要么能够引起大多数人的共鸣。但这样的一篇营销软文,却能斩获如此巨大的流量,这与戴森一直以来的营销模式无不相关。

戴森刚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超市里的吹风机、吸尘器还处在千元以内的价格。戴森高于市场价格4-10倍的定价,的确难以吸引消费者。但随着网络营销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她经济”的发展,戴森也顺势迎来了发展契机。

戴森吸尘器是其第一款从网络营销中尝到甜头的产品。中国家庭的拖把,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握在女人手里,所以戴森营销的第一步就选择了主妇圈。虽然高昂的价格会让一部分勤俭持家的主妇望而却步,但是戴森首先想要的就是中产阶级,以及对生活品质要求较高的人群。

颜值高、科技感强、逼格高,这三个宣传点足以让不少人掏钱买单。尤其是在当下,越来越多人对科技产品感兴趣,戴森宣称“以前沿科技带来前所未有的生活体验”。这让不少想要离黑科技更进一步的人找到了切入点。

同时,戴森的推广不是集中在电视广告插播和网页投放上,更多的是网红博主、大V的软文推广。这样能够达到精准投放的效果,每一个博主、大V的粉丝群体都有自己的固有特性。根据不同的需求,就能做出相应的营销手段。

而这只是戴森走入大家眼中的第一步,随后是对吹风机的营销。这一步的广告投放精准到了美妆博主、种草博主这里,这部分博主的粉丝对自身的形象以及生活品质要求较高,恰好满足戴森的用户定位。

效果果然如预期所至,戴森吹风机销量持续走高,被不少用户评为“提升家居幸福感的必备网红产品”。并且与普通家电产品不同的是,戴森的产品被视作送礼佳品,甚至不少男生的撩妹必备神器。靠一台吹风机就能斩获女神的心,这笔买卖的确划算。

在这样的品牌营销之下,戴森已经逐渐拥有了一批自己的死忠粉和路人粉。所以当戴森卷发棒发布之时,已经不再需要戴森自己铆劲推广了,产品本身成了热点,大批人赶着蹭一蹭。甚至可以说,戴森产品与网红主播、大V之间不再是简单的客户关系,而演变成了相互成就的关系。

我们能在戴森卷发棒推出之后的一星期发现,这次的营销由科技类媒体首发,随即营销号迅速扩散,后期时尚美妆博主进一步扩大营销范围。不少博主发起抽奖活动,并且都将戴森卷发棒作为主打产品,吸引了不少粉丝关注。还有部分博主迅速买来产品,第一时间开箱实测,或种草或吐槽,总之又捞走了一批流量。

除此之外,戴森的成功营销也与网络大环境的变化不谋而合。近一年中,美妆与时尚在“她经济”中发展迅猛,先后已经有不少品牌因此一炮而红。同时,这样的情况也波及到了男性身上,“多赞美多送礼物”成为了当代男性必备的优良品质,不论是什么,只要说买买买就行了。所以营销从女性入手,路便走得更加顺遂了。

 

编者按:逆势而为不失为好策略

以往消费者比较盲目,要么认品牌,只买贵的不买对的,要么直接选便宜的。但随着中国市场变革,消费者在购买产品之前会对其历史进行了解,互联网的诱导性与扩散力度会直接影响消费者的决定。

有别于小米的低价策略,锤子的情怀战略,戴森一出场就“时刻高冷着”。优惠力度不大、也没有大力邀请流量明星宣传,营销手段看起来像是一些博主自己的真心推荐,网友间的口碑相传。

同时,尽管戴森的高冷定位吓退了一部分消费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却能看到戴森的客户群体在不断扩散,原先不会考虑戴森产品的人,也开始关注起来。“贵是我的错,不是它的缺点”也成为了不少人的口头禅和对戴森价格的理解。

有人赞赏戴森产品是黑科技,是家居必备神器;也有人说买戴森的产品就是在缴纳智商税,产品又贵又鸡肋。但面对消费者发出的不同声音,戴森也不会刻意解释和改变策略。就像詹姆斯·戴森一直坚持认为自己做的是一家科技公司一样,坚持产品的涉及理念也是品牌的一部分。

除了营销之外,戴森成功的重要原因还体现在技术上。戴森的核心技术是马达,但这一项技术背后是几十年的投入研发,才延伸出不同的产品。

综合这两点,可以作为中国传统产业向科技产业转型的借鉴经验。在巨头企业的带领下,如今越来越多企业把发展硬科技作为自己的竞争策略。有人甚至提到“移动互联网已老,硬科技将接棒新创业风口,互联网模式的创新并不能真正让国家强大,只有硬科技才是国之重器”。

本文出自2018-10-29出版的《电脑报》2018年第42期 A.新闻周刊
(网站编辑:PCW-hjz)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讨论)
发表给力评论!看新闻,说两句。
匿名 ctrl+enter快捷提交
读者活动
48小时点击排行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