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IT业界 > 新闻
冰雪经济之下的互联网创业
  • 2018/1/12 16:24:01
  • 类型:原创
  • 来源:电脑报
  • 报纸编辑:电脑报
  • 作者:
【电脑报在线】冬奥会来了,滑雪场多了,滑雪产业火热了。本来就有上升势头的中国滑雪产业,在2022年冬奥会申办成功后,开始呈现爆发式增长的态势。

@特约作者 钟清远

作者简介:曾经的媒体人,科技媒体记者,科技专栏作者。如今投身互联网企业。《电脑报》特约记者。

 

      冬奥会来了,滑雪场多了,滑雪产业火热了。本来就有上升势头的中国滑雪产业,在2022年冬奥会申办成功后,开始呈现爆发式增长的态势。在国内滑雪市场的行业信息化和互联网化较为落后的情况下,创业者纷纷涌入滑雪产业,在丰富售票渠道、滑雪教学、收集用户数据、滑雪资讯、装备电商、轨迹记录、社交等方面进行着产品与服务卡位。

滑呗:做滑雪爱好者的朋友圈

      2022年冬奥会申办成功,催生了一批冰雪行业的创业公司,深度和他的“滑呗”就是其中一员。“深度”的本名叫杜海军,户外的人喜欢给自己一个“代号”,他中国滑雪影像领军人物。杜海军这项所长所创业的“滑呗很大关系。

      摒弃大而全的去覆盖票务售卖、雪具租赁、教学培训等线下业务,成立于2015年的滑呗提供基于地理位置的影像共享服务,包括照片和视频,内容涉及雪场美景、滑雪内容、雪场美食。影像资料来源除了滑呗的专业摄像师和雪场提供的摄影摄像服务,内容也已经向用户端开放上传权限。对于喜欢的照片,用户还可以分享至自己的朋友圈。

      滑呗APP还可上传15秒内的小视频,主要帮助用户分享记录。“15秒的视频足够完成一次滑雪路径,用户可以借此比对自己与大神的动作。”杜海军介绍,视频记录整理起来帮助用户建立滑雪影像资料库,便于朋友、教练在不同阶段可以立即掌握你的滑行技术等。未来也许会接入直播,将这种在线教学更直观化、更双向传播。

      滑呗希望成为滑雪爱好者的“朋友圈”,在建立社交关系之后可以有更多的服务和商业拓展空间。在杜海军看来,之前滑雪场一般是有影像服务,但都是付费的,使用率有限,用户接受度不高。而“滑呗App”的模式增强用户互动的同时,增加了雪场的曝光率,这一定程度上为滑雪场引流。而除了影像服务之外,滑呗的切入点还包括轨迹记录和线上赛事。

 

滑呗APP希望通过影像服务切入滑雪市场

 

     杜海军告诉记者,从长期来看,“滑呗App”希望依托用户数量的导流以及影像增值服务完成变现,未来想接入场地、票务等第三方服务商作为盈利点与现金流。杜海军希望让滑呗成为雪场、俱乐部、滑雪者的一个共享平台,为三亿人上冰雪的目标起到的推动作用。

      不过,滑雪毕竟是一项季节性的运动,雪季过去后滑呗该如何运营呢?“我们计划直接复制滑雪服务的模式,接入滑板、滑行、冲浪等极限运动,一次完成淡季的或客,保持平台的活跃性。”杜海军认为,非雪季的运营不是掣肘。

 

互联网+滑雪创业:从C端的多点切入

      滑雪场是重资本型经营项目,其投资不是小本生意,因此对于创业者而言,想参与到中国滑雪市场发展的进程,互联网或许是一条可以选择的路径。

      互联网天然与用户接近,因此互联网+滑雪的创业者大多都是以C端用户作为切入,而同时面向C端的切入点却也繁多。从提供的内容角度来看,“互联网+滑雪”的商业模式探索可以分为四大类:社区、资讯平台类;装备、硬件工具类;滑雪旅游产品预订服务;B2B雪场SaaS系统服务。

      社区、资讯平台类企业为用户提供雪场交友、论坛交流、雪场攻略信息和滑雪领域最新热门新闻报道等,以社区、内容为切入点,导流到销售滑雪装备和滑雪线路、雪场门票、交通、雪卡预订等。

      装备、硬件工具类创业者主要为用户提供滑雪硬件装备选购服务,滑雪进行过程中用到的一些智能硬件,比如可以把导航信息和运动数据显示在眼镜上的AR护目镜,滑雪轨迹记录仪、滑雪视频拍摄,基本的滑雪器材导购等,尤其是一些智能硬件可以帮助滑雪爱好者提高自己的技术,比较实用。

      滑雪旅游产品预订服务为用户主要提供国内外滑雪打包线路产品预订,此类产品一般包括从交通到目的地接待打包服务,对于小白用户来说十分便捷。

      B2B雪场SaaS系统服务则致力于打造连接雪场与用户的桥梁,改变滑雪行业信息缺失、获取渠道缺失的状况,聚拢众多分散的滑雪产品和信息,增加滑雪行业的产品供给。

      业内人士认为,“互联网+滑雪”的创业不能通过单一切入点切入,因为任何单一切入点都无法触及并获取足够数量的用户,也很难保持用户粘性。然而,多个切入点的模式则需要产品有相对清晰的产品逻辑,即多个功能之间有相对紧密的联系,并能够在前端展示和产品运营上能够体现这种逻辑。

 

细分领域破局:如何形成商业闭环?

      2015年中国大陆人均GDP突破8000美元,朝象征着冰雪产业爆发的1万美元节点进一步迈进。北京、张家口申办冬奥会成功后,人们更是纷纷聊起了3亿人上冰雪的宏观愿景。种种利好之下,原本不太受关注的冰雪产业迅速升温,更多公司、资本、外来力量开始投身其中。

      从数量和增长空间上看,冰雪经济发展潜力无疑是巨大的。《2016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滑雪人次1510万,较2015年的1250万人明显上升20.8%。相比之下,美国冰雪市场的体量约1200亿元,滑雪人次在6000万左右,滑雪人口占比约为2.5%。依此估算,按照中国经济发展和消费水平提高速度,千亿市场并不遥远。

      3亿人上冰雪的宏观愿景,加上国内滑雪市场的行业信息化和互联网化较为落后的现状,互联网创业者们纷纷涌入滑雪产业,在丰富售票渠道、滑雪教学、收集用户数据、滑雪资讯、装备电商、轨迹记录、社交等方面进行着产品与服务卡位。

      不过,瑞士人凡奈特对“互联网+滑雪”有着自己的体验和看法。凡奈特从2004-05雪季开始搜集全球各地滑雪市场数据,2009年后每年发表第一份《全球滑雪市场报告》。在其发布的《2016年全球滑雪市场报告》中文版中,也有《2016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的部分内容。

      “我经常说互联网在这个行业的问题就是它并不会滑雪。”凡奈特说,“我看到的是互联网没有真正改变任何滑雪环节。虽然用互联网买雪票的确变得容易了,技术也很好,但互联网售票在欧洲并不流行。在瑞士,互联网售票所占市场份额只有3%左右。”

      对杜海军其他创业者而言凡奈特的经验和看法可以理解,不过并不太担心。在他们看来,欧洲滑雪产业经过长时间发展,线下环节早已成熟完善,留给互联网施展的空间并不多。在消费端,滑雪爱好者习惯在订酒店时用邮件,购票、消费时刷信用卡或现金结算,通过互联网途径预订到的酒店可能并不如前者。

      对于互联网的能力上限,《2016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的作者伍斌的观点或许更加具有参考性。“互联网是没法教人滑雪的,滑雪爱好者最终还是要进入到线下去体验和参与。”伍斌认为,线下才是真正塑造滑雪产业消费渠道的核心,也是决定滑雪场成败的根本。

      在伍斌看来,互联网+滑雪的创业者要想成功关键问题在于:滑雪行业由于相对垂直,因此互联网强调流量分发的商业模式可能不是最佳的。伍斌认为,理想状态是将流量在自己的商业闭环内消化,提高流量在内部转化和分发的效率,并尽量转化之毛利率较高的变现渠道上去。

 

投资者说:

只有少数人可以到达美好的彼岸

      滑雪是一个小众但有望高速成长的行业,尤其在北京取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的背景下。虽然户外是个创业比较难的行业,但滑雪是个高ARPU(每用户平均收入)值的行业,商业价值潜力比较大。

      不得不承认的是,这个行业中用户数量并不一定是最重要的指标,较高的用户活跃度和转化率,以及利润相对稳定的核心业务可能是更为关键的要素。由于市场容量有限,流量分发的商业模式能否成立尚有待观察,我们更认同沉淀流量至内部闭环的商业模式。在互联网属性较弱的细分领域内,资源掌控力、高效的运营、优质的服务可能是值得关注的要素。

      乐观的是,经过两年多的发展,行业参与者对滑雪行业的认知已经趋于理性,滑雪行业在从业者心目中也不是一个动辄用户数量可以数百万的行业,整个行业也需要更长时间的积累和耕耘。短期看来更多的从业者涌入,改善了行业的人才储备,并扩大了市场边际。而由于市场容量有限,我们认为最终存活的玩家数量会有限,尤其是在互联网属性较强的细分领域,最终的存活者数量会非常有限。

      目前是滑雪相关APP兴起的起始阶段,大部分玩家都还在打磨团队以及测试方向,未来,随着产品竞争脱离“模式之争”而进入“执行力比拼”,团队在开发和运营上的能力将决定产品本身的价值。

 
本文出自2018-01-15出版的《电脑报》2018年第03期 A.新闻周刊
(网站编辑:pcw2013)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讨论)
发表给力评论!看新闻,说两句。
匿名 ctrl+enter快捷提交
读者活动
48小时点击排行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