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IT业界 > 新闻
全球第六:WeWork凭什么?
  • 2016/3/17 16:13:52
  • 类型:原创
  • 来源:电脑报
  • 报纸编辑:电脑报
  • 作者:
【电脑报在线】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截至2016年3月,全球初创公司市值排行榜新鲜出炉,前六位排名是这样的:Uber以510亿美元估值排名第一,小米以460亿位居次席,第三位是Airbnb,255亿

行业风向:靠收房租已成过去式

       应该说,WeWork打造的不仅是众创空间品牌, 而是一种场景办公的新体验。所以,它也格外受到投资人的青睐。2016年3月10日,WeWork宣布,已经完成新一轮4.3亿美元融资。此次融资由联想控股和弘毅资本领投,使得它的估值将达到160亿美元。也因为中国资本的缘故,WeWork马不停蹄要在上海和香港落地。或许是WeWork的故事动人,所以毛大庆的优客工厂也趁着东风,完成了2 亿 A+ 轮融资,估值近 40 亿人民币,再加上无界空间与科技寺,36 氪、氪空间和纳什空间,纷纷达成合作协议,一场Co-Working Space的竞争由此展开。

       不过,跟WeWork模式相比,国内的所谓同行似乎还需要在联合办公空间的内功方面多加磨砺。首先,美国的从业环境相对宽松,小微企业、自由职业者的市场相对成熟,所以需要WeWork提供的人性化且灵活的办公环境。但是,国内联合办公空间鱼龙混杂,创客空间、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创业社区等名目繁多,而且入驻的企业大多固步自封,并未将重心倒入社交网络所带来的互补优势。

       其次,收房租显然已经不是联合办公空间的重中之重,WeWork的高估值,体现了“轻办公、重社交”的新理念。所以,仿效WeWork模式的SOHO3Q、Mo.ffice、Blueprint等项目,正在北京、上海、香港抢占市场。梅花、经纬、真格等投资人纷纷预测,未来3个季度以WeWork为代表的联合办公空间将会全面进入发展期。第三,建立在这基础上的媒体宣传、培训课程、撮合交易等各种衍生的合作,都成为了这个赛道充满诱惑力的亮点。不过,考虑到国内政策导向作用,很多场地是免租金的,而且也有专业的第三方公司来承接财税、法务、技术服务等工作,所以对于很多创业公司而言,更大的力气肯定是花在产品开发优化与运营推广上。而联合办公空间,是否能够给入驻团队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还是未知之数。

本土案例:国内联合办公更像WeWork的创业版

       截至目前,优客工场物理上已入驻企业 200 余家,其中北京的三个项目入驻企业融资额达6.7亿元。优客工场已实现了国内16 个城市、36个项目的签约,总面积12万平方米、可设置2万个工位,预计容纳超过3千家企业。所以,这里更像一个生态系统。平台变成社区,相互之间在关联中实现产业聚集,并使得创业企业彼此成为服务商。

       如果说生态是第一层,那么社群就是第二层,优客工场本质是整合,整合资源、服务和创业者。所以,它成立了优橙会,让更多创始人聚在一起,上课,分享经验知识,比如与投资人之间的博弈、股权问题以及其他创业公司的案例等等。入驻的每一家企业都被要求贡献课程,由此衍生出了优客工场商学院,通过全案例教学,引导后来的创业者。同时,优客工场还将组织社区自治,这样具有中国特色的社群组织,属于本土化的部分。

       因为中国不像美国有派对传统,因此这样的社群组织更能激发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如果一味地仿效WeWork,反而无法形成社群文化。而且,自2016年4月起,会员企业就可以在线上实现办公自动化和会议自动化, 分享信息,自动交流。而优客工场也会通过大数据等方式分析企业的动态轨迹,提供相应的服务和帮助。目前,WeWork通过会员收费服务宣称已经实现盈利,但是优客工厂还没有达到这个目标。

       优客工场创始人毛大庆认为,未来不排除通过会员收费手段,靠粉丝经济带来收益。当然与传统的线上粉丝不同,优客工场还包括很多现场的物理粉丝。目前,优客工场有2千多名会员,其日后的增值空间很大。关键还是要把篱笆扎好,把社群维护好,把社区建设好。

       综上所述,从独角兽公司排行榜,可以看出WeWork实现高估值的主要原因,还是赢在指向未来的办公场景。据说创始人纽曼曾经跟埃隆马斯克有一段对话,后者一直希望SpaceX冲上云霄,到火星驻扎。而纽曼就放话说,只要你到了火星,我们就有信心把WeWork也带上去。       

总结:不可忽视的中美差异

       如果剥离了政策红利、财政补贴、地产合作,其实联合办公空间的优势,就剩下入驻项目互补共赢的生态建立情况。这里要特别强调一下,中美之间的文化差异,那就是中国人含蓄低调,美国人开放大条。前者有防备心,强调私密性。而后者有安全感,所以乐于分享。这将为空间中社交网络的建立带来隐患。修炼内功气氛、环境,感觉非常重要。因此,WeWork来了是利好,但是众创空间行业的洗牌也会加重。

       首先,必须切割地产与众创空间的利益脐带,把垂直做到位。如果还是一心要做租客,那就回到了卖桌子的老路。这套逻辑并不是WeWork的题中之义。要把租客变成创客,必须要聚焦,由一个文化项目隐身并延伸出来的,可以融入到空间的链条之中,也许不够完善,但是至少能找到接口。这一点,特别重要。因为创业者,大公司,都看重资源生态及其背后的作用。其次,众创空间并不是二房东,而是与创业者休戚与共的好基友。如何能够陪着它一同成长,需要在服务转型升级上做深做透做细,比如需要准确把握创业心态上,相应的投资服务也需以创业者的视角来看待问题,创业周期和投资周期要有机地结合起来。第三,从物理空间到心理空间的距离并不遥远,要提供某种归属感,并由此产生化学反应。让社交网络真正在空间中活起来。人的资源整合,其实是关系的重新匹配,只有在比较宽松的环境中,大家才可以释放出更多的善意与期待,从而获得更多的理解和关照。

本文出自2016-03-21出版的《电脑报》2016年第11期 A.新闻周刊
(网站编辑:pcw2013)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讨论)
发表给力评论!看新闻,说两句。
匿名 ctrl+enter快捷提交
读者活动
48小时点击排行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