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IT业界 > 新闻
融资造假无下限:丢人现眼到国外
  • 2015/9/30 13:56:29
  • 类型:原创
  • 来源:电脑报
  • 报纸编辑:黄旭
  • 作者:本报特约记者 钱伟 罗希元
【电脑报在线】9月下旬,记者收到了一封让人异常难堪、脸红的邮件:“如此赤裸裸的造假,难道这些人不觉得是种羞耻么?”


 

无论是创业者还是投资者,最终都将淹没在自己制造的经济泡沫中

       9月下旬,记者收到了一封让人异常难堪、脸红的邮件:“如此赤裸裸的造假,难道这些人不觉得是种羞耻么?”

       邮件来自新加坡的Phua  Yueh  Koon,中文名叫潘绍坤,与记者几年前相识于拉斯维加斯CES展会,那时他还是新加坡一家知名媒体的记者,现在转行做投融资研究。Phua  Yueh Koon说在新加坡媒体以及美国、英国媒体上看到了中国公司融资过程夸大数字的造假行为,后来查阅统计其他中国公司的融资情况,看到了许多疯狂的造假数字。

        在Phua  Yueh  Koon看来,这是让他不可思议的事:新加坡当地华裔商人都已形成人人恪守的实话实说、诚实守信的商业文明底线,为何在全球已享有高度声誉的中国高科技创业者们,却无技术含量的在融资数字上公然造假?

        记者不知如何回复这封邮件,也不好意思用“橘生淮南则为橘”的态度去糊弄。实际上,感到难堪的不止是记者,还有其他同行——“最近有国外媒体人经常虚心求教国内同行,‘报道融资额的时候,打个几折才合适呢’?”知名自媒体人八姐说。

       夸大融资额在国内早就是多年不公开的秘密了,80%-90%公布的融资数据都是虚假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创业者对记者表示,在各方作用下,虚报融资已经成长为积重难返的“怪物”,挟持了整个行业,制造了一个个一戳就破的巨大泡沫。

皇帝的新衣

 

根据饿了么的官方数据,其至今已完成总计11亿美元融资

     仅仅在一个月前,出生于1985年的张旭豪,还是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创业宠儿,一个月后,他却陷入了一个备受质疑的多事之秋——他所创办的外卖平台饿了么,从融资数据到急于卖身无果、线上商户食品安全问题,被国内外媒体和圈内外人士质疑了无数遍。

     这一切,始于8月底的那个周末:饿了么宣布F轮融资6.3亿美元,成为全球外卖最高行业最高融资。 此轮融资过后,饿了么的估值超过30亿美元。作为国内O2O行业的先锋者,张旭豪还在优酷节目中,与地产大佬潘石屹聊起了外卖的那些事。

     但随后不久,就有人士在微信圈爆料称,已从饿了么的某家投资方里获得内幕消息,其融资金额水份较大,实际金额仅为3亿美元左右,而估值也仅为15亿美金,其融资和估值都在实际基础上乘以2.5左右。这个观点也得到了另外一家O2O创业公司CEO的赞同:“如今大家都不吹NB了,都改赤裸裸说谎了”。

      创业公司谎报融资金额,似乎在圈里早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公司虚报融资额早已有之,早些年大家还会悠着点,融个1500万,四舍五入成2000万。后来直接2倍、3倍地乘;最近几年有些胆大的公司,直接把人民币替换成美元,甚至在数字后面添几个零。多位创业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更夸张者,或者将估值说成融资额,或者故意散布莫须有的融资信息或并购信息造势。比如,个性智能理财平台铜板街曾在2013年12月对外宣称完成千万美元A轮融资,但实际情况是,铜板街A轮融资额仅为200万美元,也就是说,铜板街对外宣称的融资额是在真实融资额的基础上再乘以5。

 创业明星张旭豪或许没有想到的是,“皇帝新衣”却被国外媒体给揭开了:9月上旬,来自美国的媒体VentureBeat盯上了饿了么,通过大篇幅报道称饿了么最新一轮融资额造假,实际融资额不足4亿美元。

 质疑的焦点还集中在,担任饿了么本轮融资独家财务顾问的华兴资本,为何会想媒体要求撤回6.3亿美元的融资新闻稿,为何将“F轮”改为“F轮系列”,这究竟是出于措辞严谨考虑,还是其中有什么不为人知的隐情。

     作为一家在全球颇具影响力的科技新闻网站,VentureBeat的报道,无疑让饿了么置于风口浪尖,也让其他国外媒体、投资人、网民开始关注国内的融资造假现象。

     这就是让记者和其他同行收到难堪邮件和问题的原因——在国外媒体和投资人眼中,对来自中国的创业者长期以来没有太好的印象。上一家被国外关注的是窝窝团,随着招股书的曝光,无论是2011年,还是2014年的融资,每一次都被发现了极大的水分,其真实融资额不足此前公布数据的1/4。当时甚至有国外媒体惊讶其造假次数之多,恶劣程度之高。

     但这并非仅仅是个案。“80%以上的创业公司都会虚报融资,扩大范围,甚至能到90%以上。”多位创业者告诉记者,国内科技公司中实际融资额能达到1亿美元以上的少之又少,A轮融资能真实达到达到1亿元人民币的公司2015年也很难超过15家——但仅仅是截至2015年9月初,宣称A轮融资达到1亿人民币或者2000万美元及以上的公司,就已经超过60家,其中有多家甚至连投资方都没有公布,其水分不言而喻。

     其中,最让人惊讶的是互联网房产中介爱屋吉屋。今年3月,爱屋吉屋创始人接受采访时确认了数千万美元C轮融资。5月,爱屋吉屋又透露了D轮融资1.2亿美元、公司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消息——这家2014年3月成立的公司,从零到估值逾10亿美元、累计融资超2亿美元,还不到300天。

       再比如一亩田。8月29日,这家农产品B2B公司被爆辞退1500名员工,而上个月它还宣布获得千万美元C轮融资。除了融资造假,一亩田此后又被曝出更恶劣的业务数据涉嫌严重造假。

     疯狂造假的,还有那些上市公司巨头。口号为“不说谎融资媒体”的铅笔道,其创始人王方原是一名做创业报道的记者,半年前,他花了约数周时间,浏览了60多家上市公司财报(多集中在互联网企业),并对应当时的新闻。翻阅了每个公司的全英文财报后,他发现了些许蛛丝马迹:时间跨度约10年,发现360、迅雷、京东、陌陌、唯品会、YY、阿里巴巴等14家巨头。

     比如陌陌。2012年,成立仅一周年的陌陌传来了B轮融资5000万美元的消息。但最后根据招股书显示,其实际融资金额仅为1800万美元,与流传的5000万美元相差甚远。

 

本文出自2015-10-05出版的《电脑报》2015年第39期 A.新闻周刊
(网站编辑:ChengJY)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讨论)
发表给力评论!看新闻,说两句。
匿名 ctrl+enter快捷提交
读者活动
48小时点击排行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