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IT业界 > 新闻
自然科学一等奖陷“抄袭”风波
  • 2015/2/5 15:43:05
  • 类型:原创
  • 来源:电脑报
  • 报纸编辑:电脑报
  • 作者:
【电脑报在线】这一年度奖项奖金高达20万人民币,它被认为是一项极高的荣誉——过去15年间,一等奖曾9次空缺。这也是继1989年唐稚松院士之后计算机领域再获此大奖。


        1月4日,中南大学“透明计算”实验室,大学生在操作和演示透明计算系统“移动客户端”在平板电脑上的应用。

        “用开源代码是合理使用,不算抄袭。”2月4日,铺天盖地的质疑声中,张尧学不得不再度回应。

        1月9日,“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揭晓,一等奖颁给了清华大学教授、中南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尧学及其团队所研究的“网络计算的模式及基础理论研究”(俗称“透明计算”)。

        这一年度奖项奖金高达20万人民币,它被认为是一项极高的荣誉——过去15年间,一等奖曾9次空缺。这也是继1989年唐稚松院士之后计算机领域再获此大奖。

        时隔25年之久的殊荣,却在计算机和学术圈里陷入史无前例的争议中。2月3日,甚至有网友发帖称获奖项目实为“远程桌面项目”,且涉嫌抄袭国外IT工程师上传的开源代码。

 

“颠覆”诺依曼的“透明计算”

 

透明计算扩展冯.诺依曼结构原理示意图

        根据相关材料,透明计算由张尧学在2004年提出。在官方语境中,透明计算先于云计算,又包含云计算,从根本上突破了统治计算机领域60余年的冯·诺依曼结构。

        “‘透明计算’基本思路,是通过网络将存储、计算与管理分离,不仅能像云计算那样把数据和应用软件放在云端,而且把‘计算机的大脑’——操作系统也放到了云端。”根据张尧学的说法,所谓“透明计算”,提供的是一种“不知不觉、用户可控”(即“透明”)的个性化服务,由终端设备、服务器和连接二者的网络组成。

        根据透明计算的获奖公示材料,这一研究的成就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提出了时空扩展冯·诺依曼结构和透明计算模式;第二,提出了网络计算中协议的逻辑化综合设计和优化方法;第三,提出了网络计算系统的性能优化和评价方法。

        根据相关报道,透明计算它把“计算机的大脑”放到了云端;其次,由于将网络资源存储于用户指定的服务器,因此彻底解决了安全隐患;最重要的是,基于透明计算推出的超级操作系统(Meta OS)不排斥任何现有硬件和软件,因此“国产操作系统可以与外国操作系统共存、互补,从单个应用软件起培养用户、赢得生存空间,最终实现全面超越”。

        根据相关资料,“透明计算”自2004年提出后,英特尔、中国移动、联想集团、卡内基梅隆大学、清华大学等知名企业和高校纷纷跟进研究。22012年9月IDF上,英特尔软件与服务事业部总经理詹睿妮表示:“透明计算将引领下一个计算时代。”

而《光明日报》、《中国科学报》等报道则称,这一成果“从根本上突破了统治计算机领域六十余年的冯·诺依曼结构”,理论上“可防御所有病毒对计算机系统的攻击”,““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比如“在出差时可以在计算机终端插入小型个人身份硬件卡,即可将这台终端变成你常用的那台”        。

从殊荣到质疑

        1月9日,“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揭晓,张尧学的获奖,对中南大学而言无疑是个好消息。不过,舆论风向很快就变了。中南官微在祝贺张尧学获奖的一条微博中,将张定义为“路由器之父”,这一说法遭到了众多网友挑战,继而演化为对透明计算本身价值和获奖的质疑。对透明计算和张尧学的质疑有三:张的透明计算是否有足够的原创分量,当此殊荣;业界是否看好透明计算;张本人做官已久,难以胜任研究。

        1月20日,方舟子发文声讨透明计算。称在透明计算的报奖材料中,8篇论文中的6篇与透明计算的内容无关,既有张署名又与透明计算相关的2篇论文也未发表在主流学术期刊上,其“不够分量”、“得不到国际一流专家的认可”。

        此外,一批IT业内人士与众多媒体也参与到了对透明计算的批判中,几乎所有的质疑声都在细究一点——透明计算并不具有独创性和创新性,且距离商业化甚远。所有争议声中,中国计算机学会(CCF)的声明最惹人关注。1月21日,该协会在其网站上请求政府退出最高自然科学一等奖的评选工作。2天后,这份声明为另外一条声明所替换。

        不管这些质疑目的何在,在但透明计算的成果方面,目前确实很难找到实际的案例。而且透明计算得到产业界,尤其是国际IT巨头认可的说法也遭到了质疑。相关介绍提到,英特尔公司从2007年起成立针对透明计算的专门研究队伍开展持续研究,并大力推广相关应用。但有网友认为,英特尔提出的透明计算是指透明计算平台,包括HTML5以及CloudServices & Security,与张尧学所主导研究的透明计算并不完全对等。

 $PAGER$

合理使用还是抄袭?

        1月25日,张尧学以接受《科技日报》专访的形式,首次公开回应外界的部分质疑。他同时还公布了一个“透明计算”成果的演示视频链接。该视频时长12分57秒,名为“透明计算应用演示(一):在广域网环境下利用透明计算技术加载多种操作系统”。视频中,第四、第五部分均注明“透明计算知识产权归中南大学、清华大学透明计算实验室所有。”

不过,正是这份视频被指“涉嫌抄袭开源代码软件”。2月2日,网名为KraneSun的IT工程师在知名开源代码软件平台Github发帖质疑张尧学及其团队获奖项目,实际上为“远程桌面项目”,且涉嫌抄袭国外IT工程师上传的开源代码软件。        

        2月4日,张尧学及中南大学透明桌面项目组回应并否认获奖项目抄袭。张尧学称,成果演示视频是“透明桌面系统”,从2013年10月开始研发,是基于透明计算理念研发的应用原型之一。而“透明桌面系统”的研发成果并没有进入到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网络计算的模式及基础理论研究”的申报材料,该奖项的申报材料截止时间为2011年1月1日。“获奖的研究跟展示的应用没有关系,展示的应用只是为了让大家能看懂。”

        中南大学透明桌面项目组则表示,该项目组在研发过程中遵循开源代码重用协议GPL(通用公共许可),使用了bVNC(虚拟网络计算)和aSPICE(简单协议独立计算环境)的部分开源代码。这是一种合法的使用,也是软件行业公认的一种合理使用,不是“抄袭”,更非“盗用”。

        这一解释得到了部分网友的支持。GitHub社区内有用户表示,目前所知信息仅来自于视频,尚不知道“透明桌面”系统采用了多少开源项目的源代码,所以不能简单定论“抄袭”。

        但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这些回应和演示反而暴露了更多问题——现有技术完全可以实现所谓“透明计算”的演示成果,一位技术人士解释道:“2009年的时候,我们公司内部就自己动手在xen基础上搭建了安全内网,可以称为简易私有云。可以在上面虚拟任意操作系统,通过证书的功能在任意地方访问内网,本地电脑硬盘不启动,所有开发直接保存在内网服务器。我没有看出透明计算跟这个相比有任何优点”。

相关链接

英特尔的透明计算

        在IT界,一项研究成果商业化成功与否,与背后是否有大企业相关。那么,张尧学的透明计算,与英特尔的透明计算是否一回事?

        据悉,英特尔从2007年起成立专门研究队伍持续研究“透明计算”,这是一种跨平台技术,基于浏览器开放,主要为HTML5。可以查询到的资料是,2012年10月,中南大学曾联手英特尔建立了透明计算实验室。此外,英特尔在2013年IDF上演讲的“透明计算时代”其中也有与张尧学的合作描述。

        有业内人士表示,这至少表面双方有正式的合作协议。

冯·诺依曼结构

        让一些IT业内人士不能接受的是,透明计算被称为“从根本上突破了统治计算机领域60余年的冯·诺依曼结构”。那么,该结构是怎么回事呢?

        冯·诺依曼结构也称普林斯顿结构,是一种将程序指令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合并在一起的存储器结构。程序指令存储地址和数据存储地址指向同一个存储器的不同物理位置,因此程序指令和数据的宽度相同,如英特尔公司的8086中央处理器的程序指令和数据都是16位宽。目前使用的大多数计算机采用的都是“冯·诺依曼结构”,即内存与处理器分开,由输入指令和输出数据共享。

本文出自2015-02-09出版的《电脑报》2015年第6期 A.新闻周刊
(网站编辑:pcw2013)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讨论)
发表给力评论!看新闻,说两句。
匿名 ctrl+enter快捷提交
读者活动
48小时点击排行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