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IT业界 > 新闻
互联网思维下的小买卖就该有高估值吗?
  • 2014-11-14 14:36:32
  • 类型:原创
  • 来源:电脑报
  • 报纸编辑:电脑报
  • 作者:
【电脑报在线】宁当鸡头,不做凤尾。这就是现在用互联网思维做小买卖的传业者的心态,每一个都想在自己的细分领域做到最好,还有就是要高估值,融更多的钱。很多创业者就单纯地判断自己的项目只要套上互联网的概念确实就会有较高估值,有的项目甚至在完全还停留在想法中的时候,创业者就开始漫天要价。那么互联网思维下的小买卖真的就该拥有高估值吗?我看未必。

宁当鸡头,不做凤尾。这就是现在用互联网思维做小买卖的传业者的心态,每一个都想在自己的细分领域做到最好,还有就是要高估值,融更多的钱。很多创业者就单纯地判断自己的项目只要套上互联网的概念确实就会有较高估值,有的项目甚至在完全还停留在想法中的时候,创业者就开始漫天要价。那么互联网思维下的小买卖真的就该拥有高估值吗?我看未必。



黄太吉这个以小博大的奇迹不是每个创业团队都可以简单复制的

 

小买卖的不良心态

这里的小买卖的定义是还处于天使轮、VC轮融资的企业,下图列示了一些著名和不著名的用互联网思维做小买卖的估值对比:

 

 

 

估值

时间

叫个鸭子

5000

2014年10月

某鸡排店

15000

2014年10月

雕爷牛腩

40000

2013年9月

皇太吉煎饼

120000

2014年11月

 

上图最直接的结论就是,当传统行业嫁接了互联网思维的营销和包装,估值都低不了,而且呈现越来越高的趋势。部分创业者的心态就是,一级市场上,特别是投TMT行业的投资机构是“人傻、钱多、速来”。从投资从业人员的角度看,现在市场上各投资机构都在找项目,急着投项目,甚至某些项目需要抱创业者的大腿才能有机会拿到少许股份,而且还是在拼了价格、牺牲了部分收益的代价下换来的,似乎都怕“今天你对我爱理不理,明天我让你高攀不起”这个诅咒未来在自己身上出现。

用互联网思维和手法来改变传统行业的营销方式本身没有错,而且这就是大势所趋,而且80后、90后的创意、执行力真的就是让墨守成规的老一辈企业家们感到力不从心了。其实现在的用互联网思维做的小买卖都有如下特点:


    噱头在开疆破土时很有效,但总有审美疲劳的一天;山寨模式,很容易带来法律纠纷,如知识产权等;三俗和宅男宅女营销就把自身定得很Low,人群定位有限,也不利于品牌升级;微信微博营销基本成了标配,能精耕细作的确实凤毛菱角。从专业的角度,这些特点本身不具备高估值,很多时候就像A股一样炒概念,总有暴跌的一天。

高估值可能杀死你的项目

互联网思维运营项目,理性的投资者其实还是关注互联网手段带来的盈利点、增长性和可持续性,互联网思维让传统企业得到了价值重估。价值的重估其实是品牌的建设,品牌建设分为三个阶段,“劈开脑海”“补充记忆”“品牌升华”,个人认为现在很对还是处于劈开脑海阶段,但第一阶段最难,绝大部分的品牌基本就是见光死,能熬到第二阶段,就是公鸡中的战斗机,基本可以享受第三阶段的收益了

第一阶段就已经将估值的基调定得很高,这个风险自然就显现出来,第一,容易让项目团队拿到太多的钱而不知道干嘛;其次,下一轮融资必须要更高的估值,会让项目为了提升估值而剑走偏锋,误入歧途,为做互联网营销而营销,而不是提升产品的品质、客户体验、运营效率,大部分项目最后的结果就是虎头蛇尾。

很多投资大拿都在说,2014年秋天很像2000年的春天,钱多而优质项目少,而互联网思维下的小买卖创业就自然突出地成为一个有一个的明星项目,资本也开始带着一些盲目的情绪追逐。现在接触的大部分创业项目都会拿互联网说事,感觉一贴上这个标签,就跟贴上LV的标签一样立马成为大牌,身价倍增,很傻很天真的太多。

这些带着互联网思维的小买卖真的就值这么多钱么,没有沉下心来经营小买卖并把产品做好、服务做好,不管嫁接什么思维,资本市场吹起来的泡沫就很可能让小买卖们变成浪花一朵朵。高估值似乎成为了互联网思维下小买卖的夺命剑,一边夺取创业者项目的命,另一边夺取出资者的命。

答创业者提问

    近来收到一些创业的朋友和读者们发来的寻求帮助的邮件,挑选部分问题在此解答。

@xuxu:创业时在组建合伙人团队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Lucence:合伙人,顾名思义就是能够和你合伙的,互相能够合得来,有共同的目标和动力,最关键的是在最困难的时候将个人利益放置第二位,能与你同甘共苦的人。有些你看上的合伙人需要你用伟大的理想去感染他,用丰厚的利益引诱他,有点半洗脑的行为。有时候会想到有技术的、有资金的、有资源的,其实这些在初创阶段不是必要条件,idea做好了,模式成型了,风投资金会主动找你,更好的技术可以花钱买和自我研发,风投背后的资源也是够你用一阵子的。

 

@梁静:我的公司目前仅仅只有一个项目,请问应该如何找风投?

Lucence:项目制的融资比较特殊,基本上就是一锤子买卖,现在最多的项目制融资就是电影,剧本+导演+主演就能形成项目,然后找投资方,最后上映后票房分成。项目融资最好要去调查一下投资公司的投资方向,而不是瞎找投资方,然后用拿出项目的特点和优势,也就是是项目团队最好能对比市场上成功的案例,这样更能一开始打动投资方,接下来就要靠项目团队与投资方的深入沟通,谈合同条款、入资时间、出资比例、分成模式。

 

@衫林:融资时,是不是优先选择出价最高的?

Lucence:在同等条件下,用常识想肯定是出价最高的。但绝大多数并不是这个理想状态,找风投不能只为了钱,还应该看他还能带来除钱以外的其他增值服务,比如人脉、资源甚至是公司运营规范的梳理,纯给2000万的和给1800万但有增值服务的,你就真得好好对比,很可能那些增值服务的价值远超200万。当年软银的孙正义入股阿里巴巴4000万美元,蔡崇信让马云只要2000万美元,为的就是不能让创始人稀释过多的股份,这个例子也提醒创业者,在每一轮融资的时候,要考虑自己要稀释多少的股份,自己是否还能对公司有控制力,这点尤其关键。

本文出自2014-11-17出版的《电脑报》2014年第45期 A.新闻周刊
(网站编辑:soso)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讨论)
发表给力评论!看新闻,说两句。
匿名 ctrl+enter快捷提交
读者活动
48小时点击排行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