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IT业界 > 新闻
微软在华遭遇黑色8月
  • 2014-8-7 16:26:52
  • 类型:原创
  • 来源:电脑报
  • 报纸编辑:胡进
  • 作者:
【电脑报在线】对于微软来说,这个夏天是苦楚的,尤其是在中国,天上炽热的太阳似乎预示着微软在华将遭受多种煎熬。


本报特约记者 白进  驻美特约记者李多多

 

    对于微软来说,这个夏天是苦楚的,尤其是在中国,天上炽热的太阳似乎预示着微软在华将遭受多种煎熬。

    从遭到政府部门垄断突查,到裁员行动引起巨大反弹,再到Windows8频频出局政府采购,加之Surface平板电脑在中国的销量惨不忍睹,微软在中国已经陷入了一个巨大的漩涡。

这个夏天,微软在华要完蛋了?  

煎熬一:工商总局成立微软专案组


国家工商总局连续刊出微软反垄断调查的公告看,显示出强硬态度

 

    执法人员突查希格玛大厦

8月4日下午,国家工商总局对外发出一个强硬公告,要求微软公司不得以任何方式干扰、阻碍案件调查,保证案件调查的客观公正。在这天,对于微软全球副总裁兼高级法律顾问Mary Snapp女士来说也是令人沮丧的一天——她成为微软历史上第一个被中国反垄断机构调查的高级管理人员。随后,微软中国公司公关总监曹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遵守世界各国的当地法规,既是微软的生存之本,也是微软的发展之道。我们有业界领先的监测和执行机制,确保在全球各地市场运营的合规性。微软在中国市场的业务运营模式绝不例外,始终如一遵守并符合中国法律法规。我们致力于创造产品来满足客户对功能、安全和可靠的要求。我们会积极解答政府部门可能有的疑问。”

         微软为什么会引起国家工商总局的强烈反应?

         时间回到7月28日,北京知春路49号希格玛大厦,这里是微软中国总部所在地。上午10点左右,大批身着制服的执法人员进入希格玛大厦,在跟大厦安保人员简单交涉之后,执法人员进入了微软中国有限公司的部分办公室,包括财务、市场、法务等多个部门办公室。与此同时微软中国的高层被告知这是国家工商总局的突击检查,要求微软公司进行全面配合。国家工商总局工作人员并未透露更多信息,未说明投诉者是谁,也未明确指出微软公司存在哪些违规行为。微软中国法务部员工与国家工商总局员工进行了交涉,公司运营暂未受到影响。

        在多个受到检查的办公室内,执法人员复制了微软公司部分合同和财务报表,提取了电脑、服务器中储存的内部沟通文件、邮件等大量电子数据,查封扣押了两部工作电脑。与此同时,工商总局执法人员在现场与多名微软工作人员进行调查谈话,包括微软公司副总裁、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市场、财务等部门相关人员。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微软方面对于这次突击检查毫无准备,显得有些惊慌失措。执法人员在列出名单之后,微软中国方面表示部分待检查人员无法马上接受调查谈话,要么不在北京,要么联系不上,微软的这个态度让国家工商总局感到非常恼火,总局领导已经要求相关执行部门加大对微软方面的压力,必须将所有在名单上的微软人员完成调查约谈。

        7月29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次突击检查的具体执行部门为工商总局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局,主要参与人员是微软反垄断专案组成员。早在去年6月,国家工商总局就接到企业举报,反映微软公司存在对其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办公软件相关信息没有完全公开造成的兼容性问题、搭售、文件验证等问题,涉嫌违反中国《反垄断法》的情况。随后国家工商总局进行了核查,先后约谈了微软公司和有关企业,微软公司就总局关注的问题提交了报告。期间,相关企业也不断向国家工商总局反映情况。一些网上消息来源透露,国家工商总局在核查过程中对于微软的态度始终不太满意,因为作为一家跨国企业,微软方面很多受到调查的配合举动都必须向美国总部汇报,导致调查进度并不顺利,甚至非常缓慢。  在核查一年之后,国家工商总局根据微软的前期表现下了一个结论:“经过前期核查不能消除微软公司上述行为具有反竞争性的嫌疑。根据法律规定,已对微软公司涉嫌垄断行为立案调查。”

        正是因为如此,国家工商总局微软反垄断专案组对微软公司在中国大陆的四个经营场所,即微软(中国)有限公司以及上海、广州、成都的分公司同时进行突击检查。8月6日,记者再次接到消息,国家工商总局专案组再次行动,由北京、辽宁、福建、湖北等4省市工商执法人员对微软公司在中国大陆的一个经营场所、一个其他有关场所,即微软(中国)有限公司尚未完成检查的部门和人员和承担微软公司财务外包的埃森哲信息技术(大连)有限公司同时进行突击检查。埃森哲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管理咨询公司和技术服务供应商,它原是全球安达信(Arthur Andersen)会计事务所的管理咨询部门。在2013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排名第385位。

微软垄断的三个关键词


到目前为止,国家工商总局并没有公布微软涉嫌垄断的具体内容,也没有对外透露整个案情的调查情况。

    记者注意到,国家工商总局在对外公告中提到三个关键词,分别是Windows和Office的“兼容性、搭售、文件验证”,认为微软在这三个方面存在违规行为。

    1.兼容性

  就是Windows、Office与其他软件产品的兼容问题。因为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办公软件都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任何其他软件产品要安装到个人用户电脑上面,都必须获得微软方面的兼容性认可或者授权,否则就会出现兼容性问题,无法安装或者运行错误。

        Windows操作系统是绝大多数应用软件的底层,如果微软没有正当理由拒绝向应用软件商开放接口,等于抽掉这些软件的生存基础。总局提到的软件兼容和文件验证,可能是指微软拒绝Windows兼容其他应用软件。

        实际上这个软件兼容性的背后,是一个微软跟其他软件公司合作的问题。如果微软为了特定目的,不希望某家软件公司产品在市场上获得市场份额,完全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拒绝提供该款产品的兼容性授权,导致这家软件公司变相被排除在市场之外。

        也正是如此,这种做法有可能导致软件公司以“违反市场正当竞争”的理由举报微软。

    2.搭售

        搭售一般指消费者从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企业购买一种产品(即搭售产品)时被要求购买另一种产品(即被搭售产品)的情形。虽然某些搭售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选择或是更为实惠的价格,但其本质上是一种强卖行为,因此某些限制竞争、损害消费者利益的搭售为法律所禁止。目前微软在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办公软件的销售都是采取打包销售的方式,尤其是前者,往往是集成IE浏览器和应用软件。这种销售行为是否违反反垄断法,在中国还没有严格的法律界定,因为很多手机硬件产品也往往采用预装软件的行为。一位消息人士透露,目前国家工商总局也在调研微软这种搭售行为,同时参考欧美反垄断机构对于微软的处理措施,准备在这种占据市场垄断地位的软件公司搭售产品的行为给出一个具体的处理意见。

  3.文件验证

  “文件验证”主要是指微软License销售(即软件使用范围授权)。

这个问题主要出现在企业市场,比如微软会在一定范围对某些企业级用户进行一个免费授权,允许他们在一定期限内使用正版windows操作系统或Office办公软件。在免费授权的Lisense期限之后,这些企业用户就必须付费延长授权许可,以此完成文件验证使用。这个做法目前到底是否违规,也存在一定争议。因为《反垄断法》第十七条第二条款明确规定:“没有正当理由,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

《反垄断法》大棒痛打微软霸权?

在记者的采访中,各方人士对于微软入华22年之后为何首次遭到国家工商总局的高级别立案调查也存在不同的看法。 最主流的一种看法是微软在销售Windows和Office办公软件上面的做法触犯了国内相关法律,遭遇反垄断调查。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就表示,微软这次遭遇立案调查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将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捆绑销售的问题,尤其是将操作系统和IE浏览器搭配销售的做法。“在美国和欧盟地区,对于操作系统的销售有着严格的规定,首先不能在销售操作系统的时候随意搭售任何其他应用软件,必须经过执法部门的批准。其次,对于操作系统里面集成的应用软件,也同样要经过第三方或者行业机构的认证许可,进行一个规范化的证明。”倪光南说。在这方面,中国还并没有做到美国和欧盟机构那样严格,对于操作系统是否应该集成开发商自己的应用软件并没有细化规定。倪光南就建议,有关部门应该出台管理政策,确保在预装Windows操作系统中不包含其他应用软件,包括杀毒软件、办公软件、检索工具、即时通讯软件、截图工具、媒体播放器和各类浏览器等。

    一位律师告诉记者,从目前的情况分析,微软之所以被国家工商总局盯上,最大可能是涉嫌违反了《反垄断法》第十七条,即“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反垄断法》第十七条法是什么内容呢?

    第十七条 禁止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从事下列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

    (一)以不公平的高价销售商品或者以不公平的低价购买商品;

    (二)没有正当理由,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

    (三)没有正当理由,拒绝与交易相对人进行交易;

    (四)没有正当理由,限定交易相对人只能与其进行交易或者只能与其指定的经营者进行交易;

    (五)没有正当理由搭售商品,或者在交易时附加其他不合理的交易条件;

    (六)没有正当理由,对条件相同的交易相对人在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上实行差别待遇;

    (七)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认定的其他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

       本法所称市场支配地位,是指经营者在相关市场内具有能够控制商品价格、数量或者其他交易条件,或者能够阻碍、影响其他经营者进入相关市场能力的市场地位。

       很显然,微软在Windows销售上的做法,最有可能是触犯了《反垄断法》第十七条下面的第五条款和第七条款。

煎熬二:被裁员工全面抗争

微软被裁员工在多个场合进行抗议

 

     8月5日,微软中国向被裁员工发出邮件,称公司会按照诺基亚2013年曾实行过的补偿标准(即N+2),给予员工相应补偿。
 

诺基亚员工的抗争

这一补偿方案迅速引起诺基亚中国员工的集体抗议。一位前诺基亚员工向媒体表示:“诺基亚此前的补偿标准并非N+2,而是N+6。”在微软的公告中,记者看到:“公司将会使用诺基亚的补偿标准,具体来说将使用NCIC(原诺基亚设备与服务部门)2013年使用的补偿标准来计算NCIC员工的补偿。”

所谓诺基亚的补偿标准就是N+2,其中“N”为员工在公司工作的年限,“2”是公司为员工提供的额外特别补偿。一位曾经在诺基亚工作过的技术经理告诉记者,微软的N+2补偿方案,就是,N+2外加一个月的缓冲期;而诺基亚此前的补偿标准实际上是N+2+3+1,就是目前大家期待的N+6,即除了N+2,外加三个月的缓冲期和年底绩效工资,简称N+6。”

8月1日,诺基亚中国研发部门的部分员工在北京亦庄园区聚集,反对微软的此次大规模裁员,并举着“抗议微软恶意收购暴力裁员”、“我们要工作”等标语。据说这次抗议的起因是微软中国管理人员对诺基亚员工宣讲裁员方案,诺基亚员工表示不满,进而将微软管理人员当场轰下台。一名自称是前诺基亚中国区员工的网民在公开信中表示,当天是微软中国招聘团队介绍“微软招聘流程与工作机会的宣讲大会”,并未涉及裁员方案,相关人员也没有答复员工的满腹疑问。员工之所以情绪爆发,这位员工认为是最迫切的需求未被满足,而微软招聘宣讲人员态度恶劣。

N+2和N+6之争

微软中国则回应称正在“展开密切的谈话,以全面了解他们所提出的疑虑”,以及“公司已经在第一时间介入并积极协调,期待事件能够尽快的圆满解决”。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大部分被裁员工对裁员方案不满,主要有几个原因:

1.补偿金额太低

员工们基本上都期待的是N+6方案,但微软最终给出的N+2方案;

2.违背承诺

微软宣布收购诺基亚时,高管曾经表示在收购完成的一年内不会大规模裁员,仅仅过了不到一年时间,微软就开始全面裁撤诺基亚手机部门;

3.裁员缺乏缓冲期

由于微软明确表示只给1个月缓冲期,导致被裁员工很难有充足时间去寻找下家。有被裁员工表示,如果微软态度没有改变,那么他们还将组织更加强硬的抗议措施,来表达自己的愤怒情绪。微软对此也大为紧张,主导此次裁员的公司人事部门一直避免在公开场合使用“裁员”字眼,只称鼓励员工主动解除劳动关系。甚至有传闻说微软提出每天前300名主动要求离职的员工,每人会获得一部Lumia 630手机。

煎熬三:微软旗舰产品在华销售一片惨淡

Surface Pro 3的高价格注定它将继续成为中国平板市场的鸡肋

 

     在中国市场,微软力推的旗舰产品Windows8和Surface平板电脑均遭到销量滑铁卢。

悲剧的Win8

为了提升Windows8的销量,微软不惜强行终止对XP的官方技术支持,而这款操作系统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很大,无论是个人用户还是企业用户。

但是据记者了解,在过去一年,Windows8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依然很惨淡。政府采购中Windows8频频出局。5月16日,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发布通知称:所有计算机类产品不允许安装Windows8操作系统。随后,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又再次强调不会采购Windows 8系列产品。StatCounter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到今年5月份,Win7仍是中国最大的操作系统,市场份额为49.92%;虽然微软现在已经停止对Windows XP的支持,Windows XP位居第二,市场份额为41.35%。Win8市场份额则远远落后,市场份额仅为3.52%;Win8.1更低,为2.03%。

Win8之所以遭受这样惨重的打击,都与Windows8创新少,用户体验不好,缺乏刺激用户消费的革命性功能。

Surface成为鸡肋

Surface平板电脑在中国则是微软的另一个悲剧。

8月6日,微软向监管部门提供市场数据,Surface平板电脑自2012年发布以来已经给该公司造成了17亿美元亏损。一直以来,微软都不愿意对外公布Surface平板电脑的具体销售数字。可想而知,Surface平板电脑的销量应该并不理想。而在中国市场,根据记者从IDC公司了解到的数据,Surface RT竟然在去年一个季度,在中国市场创下了仅仅只卖出3万台的“纪录”,仅仅只有中国平板电脑市场3%的销量,销量之少让人大跌眼镜。而在全球范围,微软Surface销售更是糟糕透顶。截至6月底的这个季度,Surface业务的营收成本为7.72亿美元。因此该业务这一季度给微软造成了3.63亿美元亏损。这是自微软发布Surface的季度营收数据以来最大的单季度亏损。由于销售惨淡,甚至影响了微软新的产品开发计划。微软原计划在5月份发布Surface Pro 3的同时也发布Surface Mini小尺寸平板电脑,但在最后时刻改变了决定,据说就是担心这款平板电脑销量不佳。微软据说在Surface平板电脑的销售上为了打开中国市场,也试图从苹果那里学到一些先进经验,可惜微软毕竟不是苹果,不但没有学成,反而成了邯郸学步。

就拿苹果最擅长的饥饿营销来说。微软在发布第一代Surface时,也将首发渠道定为苏宁电器,希望通过限购的方式来激发大家的购买热情。结果不但没有激发大家的购买热情,反而让微软Surface的饥饿营销成为 一个业界笑料。后来有消息透露,很长一段时间内,Surface在苏宁单店的日均销售竟然只有个位数,几乎达到了无人问津的地步。

注定悲剧的SurfacePro 3

 至于价格则是压倒微软Surface在华销售的另一根稻草。当初微软在Surface 2的定价上坚持自己所谓的“高贵血统”,每款产品当初上市基本上在6000元以上。如今Surface Pro 3依然延续了这种高端路线的定价风格:最低售价5688元,最高售价13988元。记者了解到,微软方面提供了中国版(预装Windows8.1简体中文版和Office家庭和学生版2013)和专业版(预装Windows8.1Pro多国语言版和Office 365家庭高级版试用版)两个版本。根据处理器/内存/硬盘配置的不同,共有10款机型供选择。在英特尔都开始联合PC厂商将超极本价格拼命下拉,甚至到了5000元这个价位,甚至苹果在中国市场都开始打低价牌,微软却认为自己的平板肯定是高端产品,竟然一度打出了一万元以上的价位。目前无论是专业人士还是普通消费者,均认为微软在Surface Pro 3上面的定价策略简直是太高估自己的能力了。如果Surface Pro 3要走企业级用户或者高端用户路线,这个价位还勉强说得过去。如果微软希望和苹果iPad一样走大众市场,那中国用户只有对微软说一声:“到一边凉快去吧!”

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告诉记者,微软在华对于SurfacePro 3的销售策略也是一片混乱。比如在中国版和专业版的区别上。按理说专业版定位更加高端,但是专业版却预装的是Office365家庭高级试用版,“一款定位于高端用户的专业级平板电脑,却内置了一个家庭试用版,这不让人发疯吗?”更为可笑的是,微软在Surface Pro3里面无一例外全部预装家庭和学生版Office,但在市场推广上又强调这是面向办公用户的企业级产品,这样的表现让人怀疑微软中国的市场推广部门是不是一群“高级黑”。很显然,就这样的表现而言,微软想要通过SurfacePro 3与苹果等其他竞争公司的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展开竞争,几乎是痴心妄想。

记者手记:微软,你的名字代表失败

曾几何时,微软是那么的风光,尤其是在中国,微软几乎成为最成功外企的代名词。但是仅仅过了十年不到,微软在中国已经距离一个失败者不远了。

微软的失败表现在多方面。在跟民众和政府关系上,微软可谓一败再败。从当初的“黑屏事件”开始,微软在民众中的印象就跌倒了谷底,网上一谈起微软,几乎就没有好话。而在政府关系上,微软更是一败涂地,将国家版权局、发改委和国家工商总局等多个实权部门得罪了。

外界普遍认为,微软与中国政府的关系已经陷入非常糟糕的境地。如果在危机公关上不做任何改变,中国市场的紧张关系会进一步加剧。自2013年以来中国前所未有地强调网络安全,以及微软在XP和Win8等问题上的强硬态度,更使得微软与中国政府保持多年的良好关系遭到了破坏。在市场上,微软同样遭遇了滑铁卢。

为了提升Windows7和Windows8的销量,微软强行在中国等市场中止了对XP的官方技术支持,但是却并没有让Windows8销量增加。在中国移动终端市场,微软几乎没有任何作为,WindowsPhone手机沦为一块鸡肋,Surface平板则成为平板市场的笑料,这些都导致微软这家巨头在中国市场蒙受了太多的耻辱。而且从目前Surface Pro 3的上市价格来看,微软依然没有搞清楚自己在中国市场到底缺少什么,注定不可能在中国市场有多大的突破。

一句话,微软无药可救。

 

 
本文出自2014-08-11出版的《电脑报》2014年第31期 A.新闻周刊
(网站编辑:ChengJY)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讨论)
发表给力评论!看新闻,说两句。
匿名 ctrl+enter快捷提交
读者活动
48小时点击排行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