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IT业界 > 新闻
那些被风险投资玩死的公司
  • 2012-7-23 14:23:11
  • 类型:原创
  • 来源:电脑报
  • 报纸编辑:黄旭
  • 作者:
【电脑报在线】这是最美好的时代,这是最糟糕的时代;这是智慧的年头,这是愚昧的年头;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的春天,这是失望的冬天。风投和你结婚的唯一目的,就是尽快离婚瓜分家产,要么光荣上市,要么悲惨并购清算出局。

 

    这是最好的时代:蓝海一望无际,各色风投(VC)大举涌向中国,成为无数创业者的梦工厂。众多企业得以功成名就、一飞冲天、盆满钵盈……

 

    这是最坏的时代:急功近利的风投贪婪无厌,甜蜜天使变身魔鬼的狰狞。在风投的“卖身契”中,在风投的指手画脚中,在风投的种种陷阱中,无数创业者或被踢出局,或在苟延残喘中悲惨死去。

 

    最近轰轰烈烈的雷士创始人投资人战争并不是特例。太子奶、红孩子、亚信、亿唐、8848、港湾网络、PPG ……很多曾是时代标杆,引领时代潮流的大旗,在风投入住后命运多舛,一夜间远离人们视线。而那些一时失手的投资者,早已擦干伤口,甚至来不及反省,迅速加入下一个赌桌游戏。

 

    风投不是救世主,更不是活雷锋。创业者把整个身家性命都压在了公司的命运上,但在很多投资者眼里,他们不过是赌桌上的筹码。风投斥巨资扶持的终极目标,不是培养一个重量级的大型企业,和你结婚的唯一目的,就是尽快离婚瓜分家产,要么光荣上市,要么悲惨并购清算出局……

 

    刘强东炮轰:投资者吃人不吐骨头

 

 

    真相和企业未来,在赤裸裸的资本面前,已经不再重要。

 

    “阎焱这种投资者是吃人不吐骨头的!谁和他合作谁完蛋!”、“我呼吁企业家千万别和这种公开撒谎、屡违职业道德的投资人合作!”、“四处标榜自己为‘中国VC教父’?老实说,你实在不配!

 

    很难想象,这些恶狠狠的话,出自京东商城CEO刘强东。更难想象的是,这些话,和京东无关,而是来自雷士照明——这家号称中国本土最大的照明品牌供应商、最大的节能灯制造商 ,自2012年5月以来,上演了一出迄今没有完结的创业者与投资人之间的博弈战。

 

    被自己一手创建的公司“拒之门外”,是雷士照明创始人吴长江当初引进风险投资时,未曾想到过的一幕。

  

    2012年5月25日,雷士照明发布公告:创始人吴长江“因个人原因”辞去公司董事长、执行董事、CEO,以及下属所有企业的一切职务。接替吴长江出任董事长的正是来自于软银赛富基金雷士第一大股东的阎焱;而出任CEO的,则是来自于法国施耐德雷士第三大股东的张开鹏。

 

    此条消息犹如一颗重磅炸弹砸在资本市场,投资者还没反应过来究竟是怎么回事,伴随而来的便是雷士股价即刻暴跌超过五成。

 

    2006年,阎焱的赛富亚洲(当时名为软银赛富) 手握资金,在吴长江最苦难时以2200万美元换得雷士照明35.71%股权。同时,投资协议里面也规定雷士照明要于2011年8月1日前上市,否则赛富有权要求吴长江回购投资股份,并支付投资累计利息。

 

    短暂甜蜜后,是雷士照明创始人与投资者之间的重重矛盾。而作为投资人的赛富基金的阎焱,则从资本投资到参与管理,进而上演 “逼宫”一幕。6月19日,雷士照明在香港举行的股东大会,吴长江并未现身。众多媒体则收到了一封匿名邮件,指阎焱联手施耐德逼宫,导致吴长江最终出局。

 

    到了7月中旬,对抗已经升级为一场备受瞩目的群体“混战”:雷士照明股票暂停交易,雷士照明员工和经销商与公司董事会数十小时公开“对决”无果,宣布开始罢工、罢市;消失数日的原董事长吴长江回归公众视野,公开反击阎焱此前的多项指责;而现任董事长阎焱也重新面对媒体,指责吴长江违规。

 

    记者调查发现,在中国风投圈里,阎焱无疑是教父级人物。早在1994年,阎焱就成为AIG旗下AIF基金(Asia Infrastructure Fund)董事总经理。 “强势”是外界对阎焱的一致评价,他同时担任了神州数码、橡果国际、ATA、完美时空等多家公司的董事以及独董。

 

    阎焱最得意的投资案例是盛大和完美时空。2003年,阎焱以4000万美元投资盛大集团,2005年以5.6亿美元退出。这还不算是他最为成功的案例,在完美时空投资案中,阎焱的基金一年可以赚80多倍!“2006年我们投资完美时空,800万美元进入,10个月上市,退出回报80多倍,比盛大多得多了。”阎焱此前如此得意回忆。

 

    不过,对盛大的投资最终也是不欢而散——现任凯旋创投创始合伙人,原软银赛富合伙人周志雄公开表示,自己在盛大项目上付出了极大心血,而最后功劳却全算在阎焱一人身上。

 

    登陆纳斯达克上市的盛大,在短暂风光之后,因不满分析师的指手画脚,选择了退市。“华尔街不懂盛大,盛大也不想跟在投资人背后亦步亦趋。”去年10月,陈天桥在谈及盛大退市时如此表示。

 

    至于刘强东炮轰阎焱,则是积怨已久。公开资料显示,在2009年京东艰难融资中,刘强东遭遇过阎焱强势抨击,最后两人不欢而散。

 

    雷士结局如何?董事会、吴长江、阎焱、施耐德、股东,谁在折腾雷士?谁在为雷士利益着想?真相究竟如何?或许,在赤裸裸的资本面前,一切都不再重要。

 

    爱国者有一半不属于冯军?

 

 

    所谓对赌,就是提出不可能完成任务的借口,借以将创业者一口吃掉。

 

    或许,爱国者冯军最能体会吴长江的心情。

 

    “对赌协议还未结束。”2011年9月,在业界风传爱国者和鼎晖对赌失败,爱国者上市梦破灭时,冯军如此对本报记者回应。此前,爱国者原定2011年8月启动上市计划,希望于2011年底或2012年初登陆创业板。

 

    但爱国者迄今未能上市。7月中旬,黄枪多次向冯军咨询最新情况,未果。“爱国者都差点被鼎晖搞死了,还提什么上市。”一位业内人士分析。

 

    关于鼎晖创投基金,一条有趣段子是其合伙人王功权的私奔故事。当然这不是重点,2009年2月,鼎晖与爱国者签订对赌协议:鼎晖投资2.5亿元获取爱国者存储25%的股份。协议规定爱国者不晚于2013年在境内A股公开发行股票及上市;爱国者2009、2010年连续两年的净利润增长要达到30%以上,同时2009年度,爱国者存储的“经审计净利润”结果出来后,协议双方会根据具体审计结果在20%-45%浮动区间进行股权调整等。

 

    所谓对赌协议,就是投资者与企业或大股东约定,当企业业绩(一般是税后净利润)达到一定水平时,投资者就要追加投资或赠送股权;反之,如果没达到事先约定的标准,企业就要向投资方支付现金或是赠送股权。“所谓对赌,就是提出不可能完成任务的借口,借以将创业者一口吃掉。”一位风投人士对黄枪坦诚。

 

    在这场赌约中,如果爱国者达不到双方约定的“2009、2010连续两年的净利润增长要达到30%以上”的目标,那么鼎晖有权将其股权最高增持到45%。可以看出,决定赌局输赢的关键是爱国者2009、2010年连续两年的业绩。

 

    黄枪调查得知,在这场对赌中,鼎晖冲着爱国者上市预期而去,爱国者则是为其数码相机寻找救命稻草。谈到对赌,爱国者总裁冯军2010年曾得意地告诉媒体:“完成了呀,最后顺利达到了目标。”并且透露说,这份协议其实是在员工与鼎晖之间签订的,如果达不到,输掉的是属于员工的股份。

 

    但公开资料显示,2010年1月6日,爱国者宣布其2009财年业绩整体增长50%,具体运营数字不详;2011年,爱国者没有公布任何业绩。但即便是公布的2010年业绩,也被知情人士指责弄虚作假,称其毛利率和净利润并没有快速增长。

 

    事情远未结束,人事变动又让爱国者和投资方的矛盾更加突出。2011年7月,冯军亲自邀请的曲敬东因未能完成上市目标出局,此外爱国者副总裁黄辉华、运营管理部总经理贾涛等多位高管也纷纷离职。

 

    有趣的是,在今年1月,针对冯军在欧洲等国家寻求帮助的举动,曲敬东连发微博指责冯军:“冯军,如果你真的懂得感恩,你的企业就不会个个亏损了,趁着你今天还有钱去骗老外,赶紧反省一下。”

  

    截至目前,爱国者上市梦已成镜花水月。客观来说,爱国者缺乏产品竞争力是最大的短板——尽管其产品种类繁多、技术噱头频频、口号响亮,却缺乏市场竞争精品,是爱国者发展艰难重要原因,但与鼎晖的对赌协议,则是爱国者前途迷茫直接原因。

 

    目前,爱国者电子与鼎晖之间股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黄枪向鼎晖投资董事长吴尚志、爱国者总裁冯军发送了邮件,截至记者发稿时,双方依然没有给出明确解释。而按照原有规定,鼎晖有权将其股权最高增持到45%——也就是说,爱国者有一半不属于冯军了。

 

    “最大问题是,这种协议在中国已经变味了。”一位企业家认为,对赌协议在中国已经成了投资人强加在创业者身上的“卖身契”。

 

    这位企业家对记者解释:站在企业家角度看,天平明显偏重投资方,比如有的“对赌协议”中要求给投资机构派出的董事“一票否决权”“优先利润分配权”。如果企业达到了标准,自然皆大欢喜,投资方可以通过企业股价的上涨获得数倍的补偿;如果企业没有达到对赌标准,投资方依然可以获得大额股权或现金作为补偿。这么想来,投资方基本可以“旱涝保收”。

 

    “唯一风险可能就是企业彻底关门,只要它还有一口气,投资方就亏不了。”这位企业家说,对冯军而言,更难的还在后头。

 

    红孩子噩梦:风投踢开创始人

 

红孩子四人创始人团队(从左至右:马建、李阳 杨涛 徐沛欣)

 

    亡羊补牢已经晚了,控制权一旦易手,再想夺回来则千难万难。

 

    冯军还有梦可以做。而对曾经的知名母婴电商品牌红孩子创始人来说,则是更为悲惨的结局:亡羊补牢已经晚了,控制权一旦易手,再想夺回来则千难万难。

 

    公开资料显示,2004年3月,红孩子公司在北京成立。起初,红孩子注册资本为200万元人民币:徐沛欣和郭涛各自出资40万元人民币;李阳、杨涛各自出资60万元人民币。

 

    2007年,郭涛因另外创业机会离开红孩子。那时的郭涛不会想到,他的三位伙伴,很快会被踢出一手创办的企业。

 

    2008年10月6日,李阳在国庆节假期后回到公司,投资方之一凯鹏华盈派驻红孩子代表直截了当地通知李阳,董事会决议,让他立刻离开由他创建的公司。

 

    事前没有任何征兆。自2004年6月红孩子创立以来,这家母婴用品电子商务网站在2007年的营业额已达4亿元,并于2008年3月跃过盈亏均衡线,成为当年风头最劲的电子商务公司。李阳向另一位守业同伴——公司董事长兼CEO徐沛欣问询,得到回答亦是:“这是董事会的决议。”接下来,李阳没能联络就任何一个大股东,就此被迫离开红孩子。

 

    2011年1月,另一位创始人杨涛以“长期休假”方式离职。而剩下的唯一一位创始人、CEO徐沛欣同样逐渐淡出了红孩子的管理。

 

    目前,红孩子业绩巨额亏损,华南区等多地区分布撤销。最新消息显示,红孩子被传将被苏宁易购收购,虽然消息双方均以否认,但难掩红孩子遭遇的困局,以及再次印证投资人与创业人之间博弈如何伤害企业。

 

    好吧,让我们来回顾一下红孩子融资过程,看看一家希望公司是如何被风投们给彻底搞死的。

  

    2005年11月,邓峰领衔的北极光和风险投资基金NEA对红孩子第一轮投入250万美金。2006年,北极光和NEA追加二轮投资共300万美元。

 

    2007年,KPCB联合创始人周志雄提出,与红孩子签署对赌协议,前者投资2500万美元,红孩子一年内销售额需要达到16亿元,否则创始人将失去手中一定比例的股权。红孩子当时保持着260%到300%的整长,年营业额为4亿元,要达到这个目标,红孩子的业绩还需要至少翻一番——但红孩子直到今天也未能达到这个目标。

 

    2008年,周志雄离开KPCB自立门户,带走了包括红孩子在内的7个项目。2011年中和2012年7月,红孩子再次完成两轮2000万美元融资,仍由上述三家VC追加投资。粗略计算,红孩子三家投资方——北极光、NEA及凯旋创投累计约投入1.2亿美元。而众所周知,上述三家VC并不是私募股权投资,多次追加较大规模投资实不是其风格。

 

    不幸的种子,在风投进入时就埋下了:2008年,彼时几位创始人有过激烈争论,是全面转型电子商务,还是专注母婴用品市场,或者引入3C、化妆品做综合型B2C。结果是,代表资本意志的徐沛欣获得了胜利,红孩子继续聚焦母婴用品市场。李阳等人则被迫离开。

 

    那时,红孩子几位创始人的分工是,李阳和杨涛负责业务,徐沛欣则负责融资和与股东沟通,后来李阳对此后悔不已。

 

    邓峰说,他能够拿出大把的银子浇灌红孩子,并非是心血来潮也不是扮演救世主的角色,而是因为红孩子与邓峰选择投资项目的标准是吻合的,即创新、市场与团队。他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一个关键词:控制权。

 

    李阳等人被迫离开后,大批人士空降红孩子,原北极光经理廖卫国出任红孩子副总裁,财务总裁来自KP,COO则由邓峰推荐。最后,曾代表资方意志的徐沛欣也被架空,红孩子从上至下控制权都被资方牢牢掌控。

 

    “这个公司实际上已变成了风投直接管理的公司。起码在我所知道的企业里,没有这种情况。”一位中层管理人员说,投资人的过多干预,企业只顾内部斗争,红孩子的失败结局就已注定。

 

    可怕的是,这样的悲惨结局,在最近两年的电子商务、团购狂潮中不时出现。大货栈、一号店、团宝网……等众多创业公司,在热钱涌入却先后死去。

 

    “融资越多可能就输得越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国际投行基金经理说,风投给项目投资时会先做个预期估值,若企业未能在约定期限完成业绩目标,企业不但要给风投支付全额筹资款项,还需支付一笔金额不小的利息,“在过去一年时间里,风投之间抢电商项目已经到了疯狂地步,有些项目我们经过小组评估,刚想签约,其他风投收到风声,已经通过抬高估值等手段抢先下手。于是,第一轮投资者拔苗助长,再转给下一轮投资者,一个个传下去,上市就像树梢上的果实,越长越高,欲罢不能。”

 

    一部风投魔鬼狰狞史

 

 

    某种程度上,中国IT的发展史,就是一部风投的魔鬼狰狞史。

 

    1998年1月,通信软件和服务提供商亚信召开融资后的第一次董事会,风险投资商占亚信一半的席位。在这次董事会上,田溯宁——这位见证中国通信行业信息化发展进程、创建中国第一个商业化Internet骨干网的IT先驱受尽“屈辱”。

 

    当时,风险投资问亚信创始人田溯宁:“亚信1998年营业额多少?”田溯宁回答:“3000万美元或者4000万美元。”风险投资商董事反驳,“3000万和4000万相差很多。”田溯宁悉心解释,这位董事大喊“废话!”

 

    会后,田溯宁受到了严肃警告:“小心从公司滚蛋。”1年后,田溯宁被迫离开一手创办的亚信。

 

    1993年,田溯宁、丁健等留学生在美创建了亚信。1996年,亚信移师北京,源源不断的订单及系统集成商预先垫付货款的行规,使得亚信公司资金链紧张。

 

    此时,时任万通实业集团总裁兼万通国际集团董事长王功权犹如及时雨出现,条件是以25万美元换取亚信8%的股份。然而,事与愿违,由于亚信不能在短时间内给予万通回报,8个月后,王功权撤资。

 

    1997年底,华平、中创、富达三家风险投资一次性注入亚信1800万美元,其中华平1000万美元,中创600万美元,富达200万美元,而这巨额投资是以亚信出卖为数不少的股份,即卖血换来的。

 

    这可能是中国IT历史上投、融资第一次博弈。在田溯宁看来,亚信的投资前企业价值为9000万美元,而投资方则认为亚信达不到这个价位,如华平做出的估价大约为4000万美元。对亚信,投资并不是可有可无,而是救命的,所以他们等不起。所以,亚信让步了,同意在相同融资额度下出让更多的股权给华平公司。

 

    后来,我们都知道了——在1998年的一次董事会中,出现了创始人被“羞辱”的一幕。

  

    到2004年7月,联想集团与亚信科技在北京签署协议,联想集团以其IT服务业务主体部分作价3亿元,置换亚信15%的股权。1年后的9月,花费645万美元现金和价值255万美元股票购得的人力资源管理和商业智能软件业务,被亚信以1500万元人民币卖给了上海和勤软件。此后,亚信逐渐被掏空,仅剩下金融和网御两块,其销售业界也一路下滑。

 

    不过,在风投的狰狞面孔下,公司的兴衰荣辱,一切变动,都和田溯宁、李阳、陈华、李途纯等人无关了。

 

    很难得出精确数字,有多少创始人在引入风投后,被迫离开公司,同样很难得出统计,有多少创业公司被风投活生生扼杀在希望之中。人们更多记住的,是这样一些故事:丁磊的网易因获得徐新500万美元的风投,在互联网叱咤风云,徐新也有了800%的效益;沈南鹏领衔的携程,先后获得近1800万美元风投,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盛大网络因“傍”上软银这棵资本大树,摘得网游桂冠,软银也获得了“投资盛大4000万美元,最后退出时收回了5.6亿美元”的高额回报。

 

    只是,对一名创业者,对一名公司创始人来说,或许更重要的是记住那些被风投玩死的公司。“我好恨好悔。”这是酷讯网创始人陈华、吴世春被逼离开后的心声。他说,如果没有资本的推手,缓慢展开学习积累并非不可为。

 

    酷讯网成立于2005年,最早以火车票搜索迅速蹿红网络,一度成为国内最大的生活信息搜索引擎。在创立仅九个月时,它便完成了两轮共计1200万美元融资。

 

    团队、产品、市场、资金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就被逐一落实,堪称所有创业者梦寐以求的开局。但很快酷讯发现赖以启动的火车票搜索业务并无价值,而旅游、房产搜索则壁垒森严,急功近利,迫于见到成效风投,在2008年初一怒之下踢掉陈华和吴世春,指定曹建利为酷讯CEO。但一年后,曹建利也被投资方撤职。

 

    被风投踢出局的陈华,后来加入阿里巴巴,再后来从阿里离职创办 “最淘网”——一个电商导购促销网站。但两个月后,即宣告终结。陈华曾经的创业梦,就此风吹雨打花落去。

  

    相关链接:另一些被玩死的公司

 

    大货栈大溃败

    “大货栈”和“1号店”曾被誉为“网上超市双雄”,风光无限,最终却双双倒闭。

 

    大货栈是由印尼第一大财团金光APP公司投资,“1号店”背后大股东是平安保险。按理说不差钱,但在2011年6月30日,“大货栈”上线一周岁的日子,创始人胡兴民却黯然离去。坊间传言,“大货栈”上半年亏损一千万,加上胡与金光集团在股权分配等方面有较大分歧,投资者“不愿意继续投钱”,最终将“大货栈”推向夭折境地。最后,“大货栈”网页无法打开,营运停止。

 

    中国咖啡第一股资金链断裂

    原本志在打造“中国咖啡第一股”的后谷咖啡,在引入投资方后,不仅没有实现既定的发展战略,最近陷入了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和足以拖垮公司的纠纷中。

 

    2011年初,北京一基金公司与后谷咖啡达成投资协议。该基金在同年7月联合关联的6家股权投资企业成为后谷咖啡的新股东,合计持有后谷咖啡36.25%的股权。但没过多久,投资方就与企业的经营团队起了争执。投资方入股后,通过种种手段抢夺公司控制权,双方最终矛盾爆发,银行的贷款无法进入,公司的资金链濒临断裂。

 

    风投逼死太子奶

    断货、欠薪、停产、逼债……很多人说,这都是风投惹的祸,是风投“逼死”了风光一时的太子奶。

 

    2007年初,太子奶集团引进英联等风险投资7300万美元,并签了一份对赌协议,协议规定,在投资后三年内,如果太子奶集团业绩增长超过50%,可减少投资方股权,如果业绩增长不足30%,创始人李途纯将失去对公司的控制权。

 

    太子奶集团获得注资后,为了上市,太子奶煞费心机,四处烧钱跑马圈地,同时为获得巨额风投,还与蒙牛一样与风投签订对赌协议,太子奶也因此被冠以“蒙牛第二”。2008年12月,太子奶“对赌”条款宣告触发。李途纯出让所持全部股权给英联等风投,李途纯被投行“扫地出门”,12年艰苦创业,未料一年内的风云变幻让一切灰飞烟灭。

 

    扑朔迷离PPG

    网络服装直销公司PPG李亮涉嫌携2000万美元潜逃的传闻,迄今外界猜测和质疑不断,但是PPG的投资方凯鹏华盈、集富亚洲和三山资本等风投一直没有站出来做一个官方的回应。虽然,PPG现在云山雾罩,外人难以厘清真实情况,只能雾里看花,但是可以基本确定的是,PPG已经元气大伤,而投资PPG的凯鹏华盈、集富亚洲等风险投资商们,也只能暗自憋气,后悔遇人不淑。

 

    今天你是否知亿唐

 

 

    亿唐,曾因“今天你是否有亿唐”的广告效应,被尊为互联网先驱,却在经历过重重挣扎、蜕变后,2006年被成立还不到半年的奇虎网以1000万元收入囊中,而这区区1000万元,仅是当初亿唐融资的十分之一。

 

    1999年,亿唐创始人唐海松凭借薄薄的一纸商业计划书,为亿唐招兵买马,并融得大量资金,先后从美国本土投资商DFJ、SevinRosen手中拿到两期共4700万美元融资。

 

    在亿唐,DFJ和SevinRosen扮演的更像是一个旁观者的角色。他们没有太多的涉足亿唐的管理,他们不看过程,只看结果。置身于互联网的汪洋大海中,亿唐东捞一把,西捞一把,反而两手空空。亿唐拿着风投的钱,四处试错,风投也失去了耐心。到2001年6月,经过两度大规模裁员,亿唐员工数从两百多名到几十名,各个分公司作鸟兽散。同时,亿唐网竟然也改头换面,把高调宣传的明晃晃的黄色改为绿色,这被人们看作是“明黄一代”终结的标志。

 
本文出自2012-07-23出版的《电脑报》第29期 A.新闻评论
(网站编辑:李亚)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讨论)
发表给力评论!看新闻,说两句。
匿名 ctrl+enter快捷提交
读者活动
48小时点击排行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