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乱战场 亟待创新,2012年移动电源盘点

2012-12-14 9:36:30电脑报

    移动电源市场的混乱并不始于今年,但却在今年表现得特别严重。电脑报3·15特别报道里第一次对移动电源的市场乱象进行了报道,引起全国震动和各路媒体的争相追踪报道。时至年末,当记者再一次走访深圳,却发现移动电源市场更乱了。

商家数量急剧膨胀  市场混乱已显

    移动电源市场有多大?记者走访了华强北的明通数码城,原本在年初还有一半多商家出售手机贴膜、线材,MP3等各类小数码的三楼,现在,两百多家商铺中,几乎有近90%的店铺都在销售各类品牌的移动电源——而这,只是华强北众多数码城的其中一个缩影。据记者调查,仅华强北区域里就有近5000个商家专门从事移动电源的销售,足见移动电源对商家的巨大吸引力。

    以目前销量最高的品牌羽博来说,近单月的出货量就能达到60万件,占总量的20%左右,这意味着,移动电源每月拥有近300万件的销量,这还仅仅是目前一二级市场的销售数字。随着明年平板电脑、智能手机价格的进一步下降和其在三级以下市场的沉降,作为移动手持终端重要配件的必然还会迎来更多的发展空间和销量增长点。

    不过,就是在这样一个看起来风光无限的市场里,却出现了过多的竞争者,杀得天昏地暗。年初时,市场大约有500多个移动电源的品牌,而到年末时,经过一轮价格战洗牌后的品牌总数不降反增,猛涨至1000多个。众多移动电源厂商纷纷瞄准的,就是在IT产品利润日渐萎缩的今天,移动电源所保有的高利润率。

    事实上,最早杀入移动电源市场的,便是传统电池、电源行业的厂商。在传统手机电池、平板电脑电池等领域,市场价格已经触底,20~30元一块的手机电池基本上没有什么利润可言,而将原本封装在电池里的电芯换个方式转成移动电源,加装传输电路板和好看的外壳,便可使其利润和价值成倍提升,这最终使得移动电源成为众厂商纷纷热炒的焦点。

    在记者的印象里,中国的移动电源成品可追溯到2008年。当时正值3G版 iPhone 推出,深圳华强北已经悄然推出了作为苹果配件的移动电源产品,不过首批采用全新电芯的4000mAh移动电源产品的价格在300多元,销量惨淡,市场冷清。经过两三年的酝酿,二手、废弃电芯/电路板市场的成熟降低了移动电源成本后,加淘宝频繁的促销活动,高利润大折扣的移动电源被炒作成功,开始变成热卖的数码“必备配件”,部分产品毛利达到80%以上。

    正是由于高昂的利润率,越来越多的厂商进入这个门槛极低的市场,最终造成了目前僧多粥少的现象,引发了价格战,也带来了移动电源的各种猫腻和问题。

像这种并不怎么出名的移动电源商家,在华强北比比皆是

成本战引发的质量猫腻

    众多品牌的进入了市场门槛低、利润率高的移动电源市场,也直接引发了硬件市场常见的恶性循环:压价→利润降低→再压价→利润进一步降低……其成本的缩减也为移动电源质量带来了不少隐患和问题。

    移动电源是一个既复杂又简单的数码产品,完整的移动电源主要由电芯、电路板、外壳和配件(如充电线、转接头等)四部分组成,结构简单,但如果要将其做好做精,又会涉及到电芯内部构造、电路板需增加的各种部件,显得非常复杂。从成本上看,作为移动电源电芯的两大类,全新的18650 电芯成本价约为4.5元/1000mAh,聚合物电芯成为则约为7元/1000mAh;电路板的成本随其复杂程度可在3元~30元内徘徊;而外壳和配件的总成本水分更多。移动电源配件一般会配备多种接口,如Mciro USB,苹果30针接口,Mini USB等等。而这种接口的小配件,一枚从5毛到3元不等,低档和高档的接口一套配下来相差十几元,如果某品牌销量一个月有几十万,配件的采购成本会显得尤为重要。一位大型电芯企业的负责人“叮嘱”记者:一定要在文章中凸显他们的产品配件用料扎实,比山寨的更加可靠,否则这些隐性的成本不曝光,消费者很难认知。

    正常情况下,以市场上最热销的10000mAh移动电源为例,采用全新电芯的移动电源仅硬件成本价就会达到六七十元,而算上包括人工、运输、宣传等其他市场成本,一个移动电源上百元的总成本非常正常。但实际上,不论是淘宝还是线下,很多10000mAh电源的价格甚至远远低于硬件成本价。

    记者曾以淘宝进货商的身份走访华强北众多销售移动电源的店铺,诸如BIDE、NAVIDA、伊达斯等很多的商家都保证能以65元的进货价向记者销售10000mAh的移动电源,算上商家自身有10元以上的销售利润,移动电源成本之低,令人惊叹。这也引发记者的思考:厂家究竟靠什么支持成本战?这其中又有多少质量上的猫腻?

    采访中,业内人士老王告诉记者,实际上,很多厂商靠的是使用使用回收的废旧电芯、节省各种保护用小部件来压低成本,增加利润。为了应对价格战,目前,移动电源市场上越75%以上的产品都采用的是二手18650电芯而非全新电芯(使用聚合物电芯的厂家和产品并不多见,即使有,大多数也是使用二手电信),这使得移动电源的使用寿命非常不稳定,用户能用多久全看运气。事实上现在一些用户对于移动电源的认识还没形成一个正确认识,觉得只看参数和价格就是了,如果用了几个月电源出了问题也无所谓,毕竟投入不大,也就百把元的事儿。

    另一方面,商家在重要的保护用小部件上也是省之又省,例如,电芯部分存在的泄压阀和保护板两个保护部件,前者用于电芯在进入极端状况后急剧膨胀时喷出电解液以防止爆炸,成本1~2元;后者用于保护电芯进行电流的稳定输出,成本1角~3元。很多厂家为了节省成本,干脆直接省去了这两个重要保护部分(隐患极大,这种电池将随时摧毁你的手机电路板),甚至在重要的电路板部分也偷工减料,省去了用于避免电池短路的保护电阻。更不用说在在外壳、配线材质(很多山寨移动电源线材采用的是铜包铁的线材,便宜但内阻高,影响转化率)、转接头材质上动手脚,对总容量的虚标等猫腻手段了。

    为了节省成本,有些产品的电路板会做得相当省事,缺少很多电气元件的保护,比如右图里移动电源的电路板就相当节省成本,但在安全性上远不比过左边移动电源的电路板

延伸阅读:什么是18650电芯和聚合物电芯?

    锂离子电池分为两大类——液态锂离子电池和聚合物锂离子电池,两者使用相同的正负极材料,工作原理也基本一致,唯一不同的是,前者使用液态电解质而后者使用固态/胶状电解质。

    18650电芯属于液态锂离子电池,由于这种圆柱体电池规格固定为直径18mm,高65mm,这基本上形成了工业标准(好比5号电池、7号电池的形态标准一样),所以通称18650电池。聚合物电芯则是使用固态/胶状电解质的电芯。

    这两种产品已经有10年多的历史,技术非常成熟,一般不会出现问题,但由于短路、温度、环境变化等导致其出现非常极端变化产生问题时,成本较为低廉的18650电池会产生爆炸,而成本较高的聚合物电池外层为铝膜,会喷溅电解质和着火,但不会爆炸。

    4条并排的圆柱体便是18650电芯

从配置战到功能战、标签战

    事实上,移动电源市场的变化方式和任何IT产品市场都非常接近,不论是它的兴起,成长或是洗牌。

    移动电源刚流行时,概念新鲜,利润率高,惹得众人眼红一拥而上。在市场逐渐饱和而利润逐渐下滑时,厂商们就高高树立起拼配置和拼价格的大旗,在杀低移动电源价格的同时,不断拔高移动电源容量配置。尽管这一招在年初仍然有效,但“提升容量必然增加重量”的法则基本上将10000毫安定为目前移动电源的最高标准,即使继续提高配置也并不会有什么吸引消费者的亮点,相反,便携性和安全性(容量越大,爆炸或起火的危害越大)还会因此大打折扣。在价格乱战打到年末的时候,移动电源开始从配置向功能化转移,涌现了一大批功能化新产品。

    记者在华强北调查发现,进入新一轮功能乱战的产品中,以许多不知名的南方厂商为主,他们在上半年试验性地推出了诸如带打火机、电筒功能的移动电源产品,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也有了提价的砝码,下半年开始,小风扇、验钞机、音箱等各种功能的移动电源层出不穷,而事实上,在记者的实际体验中,这些功能的用处并不大。此外,接近年末时,第三波功能性移动电源里增加了带WiFi扩展和路由功能的移动电源,虽然在功能上拥有一定的价值,但在使用效果上仍然差强人意,常出现信号问题和发热问题。

    此外,一些移动电源品牌打上了“CCTV战略伙伴”的宣传标签,在差异化和品牌宣传上形成了新一轮标签乱战,其行为完全正确,无可厚非,但值得注意的是,记者曾拨打中央电视台(CCTV)的热线电话询问类似标签,央视矢口否认宣传标签与它们的任何关系。就记者看来,这样的乱战是否合适,有待商榷。

    另一方面,不少用户在使用这样的移动电源的过程中,对出现故障的移动电源并未采取积极维权措施,也对移动电源的质量、转化率等没有强烈的要求,间接助长了厂商的猫腻行为和市场乱战。而在市场监管上,有关部门暂时还没有,也做不出详细的认证标准。例如,最基本的电池寿命这一项标准,由于大容量电芯一次充放过程就需要好几个小时,如果将其进行普遍测试的话,按照普通电芯300次上限(300次后,电芯容量会随着充放电,容量会发生非常明显的下降,基本上可判定电芯处于报废边缘)来计算,完成一次完成的认证测试少则一个季度,多则半年——此时,新一代产品已经上市,认证测试已毫无价值。

    电芯会放在这样的分容柜里进行电容量和充放电检测,但每次测试都需要好几个小时,完全不能用来进行电池寿命的完整测试

编辑观点:技术门槛的洗牌希望

    作为一个拥有电能储备的数码设备来说,其实移动电源拥有非常广阔的技术发展潜力。例如,它可以升级3G上网和无线路由功能,这样完全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搭建WiFi上网平台;当然,它也可以增加无线路由功能、存储设备接口和配套APP,这样可以在任何地方搭建临时分享文件的NAS,方便移动手持终端设备进行文件的共享和查看……事实上,移动电源完全可以从目前的价格乱战、规格乱战、功能乱战中向智能化转移,即使没有很明显的认证或划分,大型厂商也可以凭借智能化功能的研发技术形成技术门槛和屏障,将目前大多数的山寨产品和伪劣产品进行划分和剔除,重新让移动电源市场走向良性发展,而这,也是移动电源市场唯一的发展希望。

本文出自第50期D.平板数码
分享到:

相关推荐

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