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装机升级 > 主板 > 评测
原生居然不如桥接 7款USB3.0主控横评
  • 2011-8-31 0:15:00
  • 类型:转载
  • 来源:泡泡网
  • 网站编辑:admin
【电脑报在线】    泡泡网主板频道8月31日USB3.0标准出台三年,从最初NEC的首款USB3.0芯片问世,发展到现在目前市场上的方案已经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由于市场方案繁多我们对目前市售的USB3.0主控方案作一个全面的分析,主要考核各个芯片方案的性能差距。        USB3.0作
    泡泡网主板频道8月31日USB3.0标准出台三年,从最初NEC的首款USB3.0芯片问世,发展到现在目前市场上的方案已经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局面,由于市场方案繁多我们对目前市售的USB3.0主控方案作一个全面的分析,主要考核各个芯片方案的性能差距。

    USB 3.0


    USB3.0作为新一代的串行传输标准,速率提升到5Gbps,等效数据带宽为500MB/s,而USB2.0带宽仅为480Mbs,实际等效数据带宽为60MB/s,提升了近10倍。当然受到一些存储设备的限制,理论速度可能很难实现500MB/s的性能。

    目前市面上的USB3.0解决方案主要包括AMDA75、ASMediaASM1042、EtronEJ168A、FrescoLogicFL1009、NEC/Renesas礑720200以及VIAVLIVL800芯片。其中AMDA75是目前为止首款原生支持USB3.0的南桥芯片。

    原生居然不如桥接 7款USB3.0主控横评

    目前只有A75芯片组原生支持四个USB3.0接口

    在系统支持方面目前最新的windows7操作系统并不原生支持USB3.0,下一代的Windows8系统则首次把USB3.0列入原生支持,通用串行传输标准有望在Windows8上真正实现。

     USB3.0仍然是一个不完善的标准

    在Windows8没有正式发布前,你可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你的主控器可能并不能完全支持市面上所有的USB3.0设备,这得从USBAttachedSCSIProtocol(UASP)协议说起,目前市面上共有2家公司从事UASP的开发,而芯片和设备厂商需要获得授权执照。

    USB 3.0

    在测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更多的是一些USB3.0标准并不是真正的标准,被应用在主控和桥接之间的SATA设备及USB3.0总线并在一个水平上。

    另外一个问题是目前市面上的USB3.0线缆参差不齐,并不是所有的USB3.0线缆都是对等的,例如你购买一个MicroUSB3.0线缆可能会出现一些连接错误,大多数的时间它只处于USB2.0的水平,这个时候Windows可能会提示你插在一个USB3.0端口上会获得更快的速度。另外对于消费者来说找到一个完全符合USB3.0的线缆也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USB 3.0

    不同厂商的USB3.0主控在架构设计上往往差异很大,比如PHY物理层,有的每个PHY要负责USB3.0/2.0两种接口,而有的是每个USB3.0或者USB2.0都有自己的PHY。

    然后就是xHCI(扩展主控制器接口)规范的支持,有些早期的仅支持到xHCI0.96,有些新的则做到了xHCI1.0。因为Intel不肯全面公开技术文档,两种版本之间的具体差异谁也无法完全了解诶,但是至少,xHCI1.0增加了对UX状态的支持,可以让不同外设进入多种休眠模式,只是可惜能够实现的外设非常少。

     市售7款USB3.0主控方案全面盘点

    AMDA75

    USB 3.0

    AMDA75是目前唯一首款芯片组原生支持USB3.0的产品,另外它也是目前仅有的支持四端口USB3.0的方案,不过AMD并没有提及产品支持的xHCI版本。目前市售的A75芯片组主板正式得益于4个USB3.0端口,几乎没有主板再去采用第三方USB3.0芯片去扩展额外的接口。

    ASMediaASM1042

    USB 3.0

    USB 3.0

    ASMediaASM1042是目前主板上用的最多的解决方案,产品通过了USB-IF的认证,由于产品开发的相对较早,所以产品仅支持xHCI0.96规范,ASMediaASM1042和另外一款单端口的ASM1041目前被广泛应用在华硕、华擎、映泰、杰微、微星和蓝宝等厂商,另外在一些笔记本上也能常常看到它们的影子。

    EtronEJ168A

    USB 3.0

    Etron是台湾第二大的主控厂商,产品同样获得了USB-IF的认证,EJ168A芯片的尺寸大小为14mmx14mm,不过这个尺寸并没有阻碍主板厂商选购它,因此这款主控看起来和ASM1042一样流行。另外EJ168A支持xHCI1.0规范,作为一款板载芯片,我们没有一张真实的照片,EJ168A这款芯片主要被应用在技嘉和华擎的产品中。

    FrescoLogicFL1009

    USB 3.0

    USB 3.0

    FrescoLogic是一家美国公司,它也是继NEC之后第二家通过USB-IF认证的主控芯片,它同时也是首款支持xHCI1.0规范的USB-IF认证芯片,FL1009是一款2端口USB3.0控制器,其突发速度可以达到400MB/s。目前国产的一些主板上很多都搭载了这一主控方案,另外最近技嘉的一些Mini-ITX上也采用了这一方案。

    NEC/Renesasu720200

    USB 3.0

    USB 3.0

    NECu720200是一款最古老的USB3.0芯片方案,早期的主板和其它设备都无一例外的采用了这一方案,不过随着市场上USB3.0方案的争相怒放,这一局面才发生了变化,不过由于这一方案的过早推出,所以NECu720200仅支持xHCI0.96,另外在后来Renesas收购了NECElectronics,产品也变成了Renesasu720200,另外收购后的NECElectronics后来还推出了新的u720201和u720202,相对来说价格更为实惠。

    Renesasu720201

    USB 3.0

    USB 3.0

    Renesasu720201是一款四端口USB3.0主控,不过相对于前辈NEC礑720200,新的方案功耗也更低,并且成本也控制在合理的价位,最主要的是Renesasu720201还兼容xHCI1.0规范,性能相对于NECu720200提升非常明显,特别是在写入性能方面,另外突发速度表现也很抢眼。

    VLIVL800

    USB 3.0

    USB 3.0

    VIALabs首批USB3.0主控为VLIVL800,它是一款四端口USB3.0控制器,并且通过了USB-IF的认证,另外与VLIVL800同期发布的还有一款VLIVL801,不过规格方面只支持2个USB3.0,同样通过了USB-IF的认证,不过这两款主控都只兼容xHCI0.96规范,而对于VLIVL800由于4个端口共享一个PCI-Expressx1带宽,所以可能会出现传输瓶颈。这也是为什么前段时间Intel打算推出PCIExpressx2,搭配产品方面,VLIVL800被使用在索泰和EVGA的主板上面,另外在一些USB3.0扩展卡上也可以看到它。

    ASRockXfastUSB

    USB 3.0

    ASRockXfastUSB并不是一款SUB3.0控制器,它是一款USB3.0软件,不过借助它,USB3.0端口速度可以得到大幅的提升,这也是目前市场上唯一一家推出USB3.0加速的软件。

     测试平台搭建

    为了测试USB3.0主控,我们也需要USB3.0的设备,而为了尽可能满足USB3.0的带宽需求,我们选择了高速SATA6Gbps硬盘,通过USB3.0-SATA6Gbps转换芯片实现,方案搭载一块PatriotWildfire120GB而目前市面上也仅仅只有一款符合要求的芯片--ASMediaASM1051E,不过USB3.0转SATA3Gbps的产品倒是很多。

    USB 3.0

    另外两套USB-SATA转接控制器方案为AkitioNT2U3和VLIVL701USB3.0-SATA3Gbps转接控制器,其中AkitioNT2U3内部采用了两块海盗船ForceGT60GB,通过JMicronSATARAID控制器加ASMediaSATA3Gbps-USB3.0转接控制器;而VLIVL701USB3.0-SATA3Gbps转接控制器,搭配一块海盗船ForceGT60GBSSD。

    USB 3.0

    另外在测试平台方面,A75原生集成了USB3.0,要单独作为一组用来测试,而其它所有的测试都是基于技嘉GA-Z68X-UD3H主板,2个平台系统统一windows7UltimateSP164-bit。

    USB 3.0

    因为考虑到CPU与Z68芯片组之间的带宽不是很大,在高负荷测试时可能会出现PCI-Expressx1设备之间互相争抢带宽,我们把测试的卡统一连接到与CPU相连的PCI-Express,而显示输出此时就需要IntelSandyBridge处理器来提供了。

    不过也出现的一些卡不兼容PCI-Expressx16的情况,FL1009在PCI-Ex16插槽中无法正常工作,在PCI-Expressx8插槽中又不兼容VL701,此时只能放在PCI-Expressx1插槽里;NEC扩展卡在PCI-Expressx16插槽中也有问题,但在PCI-Expressx8插槽中正常,另外顺便加入了它在PCI-Expressx1插槽中的数据。

    USB 3.0

    另外为了尽量保证驱动的稳定,我们基本都选择最新和最稳定的驱动和固件,不过在Etron方案里面我们却选择了一个Beta版驱动,不过这个驱动已经很接近WHQL驱动。

    另外我们也重复的使用了其中的一写不同版本的固件,以找出最适合的固件,确保兼容性。

     性能测试:ATTODiskBenchmark

    由于选择了三套测试方案,所以所有的测试中都分为三组。

    在ATTODiskBenchmark测试中,测试块大小按照默认的0.5KB到8196KB,

    在表格中更具每个测试的结果瞄点,然后连接成曲线。

    ASM1051EPatriotWildfire方案

    随机读取方面,AMDA75虽然为原生方案,但是表现却非常一般,读取速度都在210MB/s,其余大多数的方案均在240-250MB/s之间,而华擎的XfastUSB非常抢眼,在32KB大小区块时就已经达到了其余方案的水准了,而随着分块的增大,速度最终稳定在300MB/s,相对其余最高的250MB/s高出了50MB/s左右的速度。

    USB 3.0

    USB 3.0

    写入方面华擎的XfastUSB更是在2KB分块就达到了稳定,而此时最慢的方案要数古老的NECu720200,最大速度仅有170MB/s,与ASM1042等方案相去甚远。

    AkitioNT2U3方案

    USB 3.0

    USB 3.0

    在AkitioNT2U3测试中,各方案表现比较相近,不过AMDA75表现依旧不理想,读写都排在尾部,不过我们也注意到FrescoLogicFL1009安置在x8槽时出现了一些问题,数据传输极不稳定。而且在写入时仅比AMDA75方案要稍微好一些。

    VLIVL701CorsairForceGT方案

    此方案读取测试中,前两项中表现优秀的ASMediaASM1042却大失水准,读取速度只有成绩最高的Renesasu720201的一半左右,另外VLIVL800表现也一般,读取速度在160MB/s。

    USB 3.0

    USB 3.0

    写入方面,都在意料之中,AMDA75依然处于倒是,Renesasu720201和VLIVL800名列前茅。

     性能测试:ASSSD

    ASM1051EPatriotWildfire方案

    在ASSSD项随机读写测试中,AMDA75和古老的NECu720200依旧排在尾部,写入速度分别只有165.34MB/s和146.68MB/s,而在读取测试中华擎XfastUSB表现一枝独秀,读取速度达到281.46MB/s,稳居首位。

    USB 3.0

    USB 3.0

    接下来的4K64线程测试中,EtronEJ168A表现比较出色,写入达到了最高的62.71MB/s,同时读取也获得了最高的22.36MB/s。

    AkitioNT2U3方案

    USB 3.0

    USB 3.0

    换用AkitioNT2U3方案后,随机读写测试中,Renesasu720201表现最为出色,读取和写入速度均获得第一,而AMDA75依旧以138.3MB/s写入和169.01MB/s读取排在倒数。

    VLIVL701CorsairForceGT方案

    随机读写测试中,ASMediaASM1042表现继续大失水准,随机写入68.25MB/s和不足100MB/s的读取毫无疑问的排在了榜尾。而自家兄弟的Renesasu720201和NECu720200则表现不相伯仲,排在榜首。

    USB 3.0

    USB 3.0

    4K64线程测试中,EtronEJ168A以微弱的优势排在榜首,仅仅追随的Renesasu720201表现也非常出众,读写速度分别为19.29MB/s和64.28MB/s。AMDA75继续垫底。

     性能测试:CrystalDiskMarkx64

    ASM1051EPatriotWildfire方案

    USB 3.0

    CrystalDiskMark随机读写中华擎XfastUSB依旧以高达292MB/s的读取速度虎视群雄,另外Renesasu720201和ASMediaASM1042表现也非常抢眼,排在前列,而AMDA75和NECu720200继续虎落平阳。

    AkitioNT2U3方案

    USB 3.0

    AkitioNT2U3方案下CrystalDiskMark随机读写测试中,Renesasu720201读写表现均全面胜出,排在首位,EtronEJ168A表现也非常出色,158.5MB/s的写入也让其位居前列。AMDA75这次也没能表现出与众不同。

    VLIVL701CorsairForceGT方案

    USB 3.0

    此方案读取测试中,Renesasu720201和NECu720200继续稳居此项测试的榜首,而ASMediaASM1042依旧表现糟糕,而AMDA75相对VLIVL800略微好了一点点。

     性能测试:HDTunePro

    ASM1051EPatriotWildfire方案

    USB 3.0

    在平均读取中华擎XfastUSB以高度275.7MB/s的读取速度和238.5MB/s的写入速度继续虎视群雄,AMDA75、NECu720200表现均一般,排在榜尾。

    USB 3.0

    最大读取速度方面华擎XfastUSB继续领先,不过ASMediaASM1042的读取速度几乎和华擎XfastUSB不相上下,写入也达到了232.8MB/s。

    USB 3.0

    突发速度表现上,华擎XfastUSB表现不济,其读取比AMDA75还要低出一些,ASMediaASM1042和Renesasu720201表现不俗,写入都达到了212MB/s左右。

    USB 3.0

    CPU占用率方面,除了AMDA75在读写方面均超过了10%意外,其余一些方案聚在3%-5%左右,而尤以VLIVL800,写入仅占2.6%。

    AkitioNT2U3方案

    USB 3.0

    HDTurnPro平均随机读写测试中,华擎XfastUSB综合表现最佳,AMDA75读写均落后其它方案,排在末位。

    USB 3.0

    最大读写速度方面,ASMediaASM1042、EtronEJ168A和FrescoLogicFL1009表现都比较抢眼,写入均超过了210MB/s,而AMD继续以166.9MB/s的速度保持不变。

    USB 3.0

    突发速度个方案表现比较平均,不过AMDA75依旧表现不济。

    USB 3.0

    CPU占用率方面,AMD稍微有所好转,读写均降到了10%以下,分别为9.6%和9.4%,而ASMediaASM1042和VLIVL800表现一样,读写均未超过3%,并列第一位。

    VLIVL701CorsairForceGT方案

    USB 3.0

    平均随机读取测试中,华擎XfastUSB依旧令人意外出现了102MB/s的读取速度,不过写入速度倒是以166.6MB/s排在了首位。Renesasu720201和NECu720200两兄弟读取均达到了188MB/s,排在前列。

    USB 3.0

    最大读写速度方面,华擎XfastUSB依旧只有较低的104.1MB/s。VLIVL800和Renesasu720201都达到了相同的221.1MB/s速度。

    USB 3.0

    突发速度方面,ASMediaASM1042读写均跌破100MB/s大关,而

    EtronEJ168A以读写169.4MB/s和169.8MB/s的速度综合成绩最为优秀。

    USB 3.0

    CPU占用了,AMDA75依旧没有改变高占用率的局面,其中读取达到了10.2%,ASMediaASM1042以2.3%(写)和1.3%(读)的成绩和VLIVL800位于一个级别上。

     测试总结:USB3.0标准厄待统一

    测试完所有的项目,要做一个全面的总结还是比较困难,几乎没有一个控制器的测试成绩是我们期待的结果,驱动、兼容等问题几乎困扰着所有的这些芯片。

    被寄予厚望的AMDA75,虽然独一无二地做到了原生支持,但配套驱动还比较弱,导致实际性能普遍都是名列榜尾,CPU占用率也居高不下。NECuD720200依然有着很强的竞争力,新款uD720201更是展示了老牌厂商强劲的实力,只可惜还要等几个月才能批量上市。EtronEJ168A给人的印像也很深刻,尤其是打开了Turbo模式后经常能够取得领先。ASMediaASM1042偶尔会碰到兼容性问题,但顺利的情况下还是很快的。VLIVL800性能一般而且兼容性交差,甚至和自家的VL701控制器都无法和平共处。睿思FL1009也碰到了一些兼容性困扰,性能也比较平淡,而且目前产品偏少,想普及开来很难。

    原生居然不如桥接 7款USB3.0主控横评

    蓝色的是USB3.0接口,其它颜色是USB2.0

    整个测试的项目力求简单,以非常方便的区分出产品的差异,然而在最后,依然没有一个典型的赢家,只能说ASMedia、Etron、Renesas在整体表现中相对突出一些。

    另外对AMD的表现也确实不敢恭维,落后的性能还占据着过高的CPU占用率。而测试中兼容性也是非常头疼的事情,两种不同版本的xHCI规范、不同方式的UASP协议驱动及其授权,使得硬件架构的千差万别。

    虽然目前看似市场上USB3.0普及风风火火,但是各种设备之间的兼容还是有待提高,希望市场尽快统一规范,相信在原生支持USB3.0的Windows8推出后这一局面会有所好转。■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讨论)
发表给力评论!看新闻,说两句。
匿名 ctrl+enter快捷提交
读者活动
48小时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ViewControl.热点推荐_Vs2$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