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苹果谷歌PK 3大系统谁能独霸江湖

2012-9-7 9:32:04中关村在线

    曾几何时,IT业界一片安宁。不同的厂商,不同的市场,不同的定位,都让这些不同的产品各自生存,互不妨碍。不过近几年来随着产品线的不断整合,这些原本并没有交集的产品线逐渐聚在了一起。越来越程式化的产品让原本风平浪静的产品线掀起一层又一层大浪。

    近两年平板电脑以及智能手机的兴起,让不同平台不同系统的产品混战在一起。逐渐地,阵营开始逐渐分化。分别为PC(包括笔记本台式机)、平板电脑以及智能手机。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我们能够看到的是智能手机的强势、平板电脑的崛起以及PC的坚守阵地。在这表面现象之外,或许我们还能够看到其他不同的东西。


    除了不同阵营的硬件平台,还有一方面也出现了明显的分化,那就是系统。谷歌、微软以及苹果,分别通过自己成熟的系统牢牢地掌控者属于自己的那一部分市场占有率。于是,在2012年,我们就已经能够看到这样的奇妙现象,那就是三大阵营、三大平台构成的三足鼎立的壮观景象。


微软、苹果、谷歌三大阵营三足鼎立(图片来自于网络)

    这场战役血雨腥风,三大阵营谁也不愿意让出自己的位置。而每一大阵营又想不断侵蚀对手的市场。就在这群雄逐鹿的现在,三大阵营到底都有什么样的优势,同时他们的历史、现在和未来到底是什么样子的,笔者就以这三大平台作为出发点,来和大家一起聊一聊有关于这三大阵营的那点事儿。

    那么首先,笔者就来介绍一下Android系统。这个系统拥有着强大生命力系统,从当年的初出茅庐,到现在的风靡一时,相信近几年开始接触智能手机的用户有很大一部分都会把Android当做第一选择。这个2007年横空出世的系统,不断地更新改进,从起初的一个“毛头小子”逐渐成长成人人喜爱的成熟型产品

Android版本以及开发代号

Android 1.0发条机器人
Android 1.5纸杯蛋糕(Cupcake)
Android 1.6甜甜圈(Dount)
Android 2.0/2.1松饼(Eclair)
Android 2.2冻酸奶(Froyo)
Android 2.3姜饼(Gingerbread)
Android 3.0蜂巢(Honeycomb)
Android 4.0冰淇淋三明治(Ice Cream Sandwich)
Android 4.1果冻豆(Jelly Bean)

    Android系统在开发代号上的命名也是非常有趣,从Android 1.5的纸杯蛋糕(Cupcake),再到经典的Android 2.3姜饼(Gingerbread),最后到现在最新的Android 4.1果冻豆(Jelly Bean)。每一代系统的代号不仅都是甜品级食物,并且每一代的代号的单词首字母都是按照顺序进行排列。

    当然,开发代号上的用心只能映射出谷歌对于这款系统的态度,如果Android想让大家接受的话还是得靠真功夫才行,事实上它也的确做到了。



早期的Android界面并不能用“炫”来形容


Android的刷机乐趣其他系统可能体会不到

    想当年我们刚看见Android界面的时候,甚至可以用简陋来形容,初始版本的Android只是为用户提供一个可滑动的界面,一些应用,以及其他基础的功能。但是随着版本的不断更新,Bug修复,增加新功能,甚至是将界面改头换面,这样的改变用户看在眼里,爽在心里。加之不少Android手机都可以运行个人修改版ROM,让用户可以体验刷机的快乐,这种玩法是其他系统所做不到的。

    这样的结果究其原因,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Android的开源。基于Linux的Android不仅向大家开放源代码,同时也鼓励程序高手进行改良和二次开发。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能够让开发人员真正了解用户的需要什么,什么需要改进,什么可以抛弃。所以我们才看到经过多年发展的Android并没有其他系统那样变得越来越臃肿,相对地却更加干练。



Android衍生出了不少深度修改的系统

    除了Google官方推出的Android原版系统,各个厂商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产品对系统进行深度定制。所以我们看到了Flyme OS、MIUI等优秀的定制系统,这些系统更加符合国人的操作习惯,让国际化的Android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市场,这也符合Android本身的设计初衷。


Android系统比较常用的分辨率就有如此之多(图片来自于Android开发者网站)

    开源是一把双刃剑,因为开源可以让系统的发展速度更快,但是如果开源后不能很好地制定规范,反而容易造成开发过程中的混乱。令人惋惜的是,即使是如日中天的Android,也犯下了这样类似的错误,这样的错误也给Android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MP3/MP4播放器也打上了Android的烙印

    Android的开放让每一个厂商都可以介入并推出自己的产品。推出的产品也是稂莠不齐,规格迥异,小至便携播放器,大到平板,甚至是PC整机以及电视,我们都可以看到Android的身影。但是规格上的各不相同让厂商很容易跟不上系统版本后续的更新,所以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目前还有很多用户停留在Android 2.3版本甚至更早的版本。

    如果我们翻开Android历史的长卷,就会发现Android的产品线可以说是异常的丰富。由于任何厂商都可以参与到Android硬件产品的开发,所以我们现在在市面上看到的很多产品都是基于Android系统。其中有不少机型也是在市场上广受好评。笔者这里并不会给大家介绍具体的产品以及型号,但是也通过一些例子为大家侧面反映出Android系统的发展。



HTC G1的经典程度毋庸置疑

    那么Android起初的定位就是移动市场,所以我们看到了第一款搭载Android系统的产品便是一款手机:HTC G1。这款手机不仅在造型和设计上别出心裁,同时搭载了Android操作系统这款手机在当时独树一帜。


摩托罗拉Xoom为Android开启了平板之路

    2010年至2011年的持续疯狂,让平板电脑逐渐走在了潮流的最前沿。开源的Android马上进行反击,Android 3.0便成为谷歌进军平板市场的号角。摩托罗拉Xoom,这款如今看上去并不算便携的平板电脑却成为了真正的里程碑。到了Android 4.0的时代,手机和平台在系统上取得了统一,也逐渐巩固Android的地位。


Android x86只是简单的试水

    虽然系统主要针对手机以及平板电脑,不过我们还是能够看到Android曾经向x86平台做过尝试。但是硬件构架的不同、驱动的匮乏、市场的饱和等,最终还是没有让Android取得更大的成功。

    在竞争如此惨烈的市场中,Android凭借着开源这个必杀技成功赢得全世界的目光。也由于开源,厂商在开发上能够节省不少的成本,从而让最终零售产品的售价更加低廉。也是Android,让智能手机价格战愈演愈烈。如果Android能够进一步完善软硬件开发规范的话,相信会拥有更美好的明天。

    史蒂夫·乔布斯,这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风云人物。苹果公司同样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公司,苹果公司不生产任何硬件,却为全世界的人提供最出色的硬件产品。这可以说是苹果公司的优秀的经营决策能力,也可以将这个功劳归功于乔布斯。



虽然同为老牌系统,但是MAC OS在国内的知名度完全不如Windows

    目前苹果的操作系统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面向于台式机以及笔记本的MAC OS,另一种是面向于便携设备的iOS。相比于刚才介绍的Android系统,MAC OS可以说是更有历史。在国内MAC OS的认知度其实并不高,实际上,MAC OS代表了苹果强大的系统设计能力。


MAC OS X界面非常简洁

    MAC OS的设计理念其实很容易理解,就是简单、易用、稳定。MAC OS侧重于系统的优化,使系统在配置并不算高的硬件平台下也能够发挥100%的性能。简单的系统结构让初学者也能够快速上手,再加上苹果一贯追求的极致体验,让你使用之后立刻欲罢不能。

    MAC OS自从1997被正式命名为这个名字之后,苹果就已经显示出了一定的野心。在MAC OS X和iOS发展的这几年里,苹果的电脑整机、手机和平板快速发展,让这个不曾走进我们视线中的系统默默地积蓄着不可低估的力量。

    大家之所以对MAC OS X感到陌生,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内核的不同,苹果MAC OS X基于UNIX内核,并自行开发了图形化操作界面。这样的设计会造成两个结果,第一是我们普通的PC机是无法直接安装MAC OS X系统的。第二是完全自主开发的图形化界面给予苹果更多的创造新事物的机会,这也是MAC OS X在操作上独树一帜的原因之一。



MAC OS的文件管理方式都非常简单

    不同于Android系统的是,MAC OS X系统不仅不是免费开源,反而对系统的发布以及传播非常严格。基于UNIX开发已经让MAC OS X排斥了所有传统PC机,而苹果的硬件设计也让MAC OS X系统紧紧地封在了自己家的产品中,不光是MAC OS X,iOS同样如此。


想用苹果的系统就必须买苹果的硬件产品

    苹果发布的产品本身就并不算多,而对于用户来说,想体验MAC OS X或者iOS就必须购买苹果的硬件产品。这样的做法拥有一大好处,就是苹果可以完全掌握用户拿到手里的软硬件产品的品质,从而为用户提供最好的体验感受。


封闭的系统让MAC OS X的应用远少于Windows

    习惯了Android或者Windows的用户,对于苹果的系统,尤其是iOS,会对其文件管理的封闭性感到不满。当然这种不满是有理由的,iOS不允许用户直接访问文件,这样做直接导致iPhone/iPad在文件拷贝上出现麻烦,苹果的初衷是好的,但是这种设计可能在国内还是不能让人迅速接受。

    “Today we are introducing three revolutionary products this class. The first one is a widescreen iPod with touch controls. The second is a revolutionary mobile phone. And the third is a breakthrough internet communication device. So three things, a widescreen iPod with touch controls, a revolutionary mobile phone and a breakthrough internet communication device. An iPod, a phone and an internet communicator… An iPod, a phone… Are you getting it? These are not three separate devices. This is one device, and we are calling it iPhone! Today apple is going to reinvent the phone.”

    上面这一段经典的演讲词就是史蒂夫·乔布斯在2007年iPhone发布会上所陈述的。说起苹果,我们不能不提到他的产品。苹果的产品一直以绝佳的体验让大家津津乐道。我们不必去回顾苹果往日的产品,仅仅是苹果的三大主力,就可以将苹果多年来的积淀囊括于此。



iPhone改变了手机的概念

    iPhone,它改变了手机的操作方式,大幅提高了使用效率,更重要的,它改变了人们对于手机的认知。无论是挑战者Android还是微软的Windows Phone,多多少少地都会受到iPhone的影响。如今iPhone4s已经成为了衡量手机产品的标杆,不知道即将发布的“iPhone5”是都还能够回应大家的期待。

<s

分享到:

相关推荐

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