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去电影院 3D电影格式/播放全攻略
- 2011-6-26 0:10:00
- 类型:转载
- 来源:泡泡网
- 网站编辑:admin
【电脑报在线】 泡泡网显卡频道6月26日在立体3D应用中,3D电影是目前最为主流、普及程度最高的娱乐方式。立体3D做为一种正在发展中的技术,尚未统一的标准常常使得用户感到迷惑,究竟哪种格式更好?对设备的要求是什么?本文将针对3D电影的格式、设备要求等方面进行一次全面说明,解开种种疑惑。  
3D影片传输方式详解
根据不同的3D技术,3D影片的格式也存在区别。我们经常听到诸如“上下格式”“左右格式”“交错式”等叫法。实际上,这些叫法中有些并不太准确,甚至容易产生一些误会和混淆,虽然3D影片的格式可以分为很多种,但是只要弄清楚了其中原理,就不难理解了,我们所说的上下、左右等格式,是指影片中每帧图像的样式,每帧图像采用不同的样式,主要目的是为了让不同的设备识别。
另外,在蓝光3D规范推出之前,市面上除了电影院中放映的3D影片之外,用于家庭播放的原生3D影片较少,因此不少3D电影都是通过软件转换、制作的,标准的不统一也造成了格式众多且混乱。因此不少格式已经很少见或者被淘汰。而现在,3D电影至少从片源格式上有了统一标准,原生影片也越来越多,按照传输的格式来看,常见的影片格式包括:
●帧连续(Framesequential)
帧连续的实质就是连续发送画面,比如60Hz的影片,就以120Hz的速度发送每帧图像,每帧交替显示出来,依次针对左/右眼接收,因此,设备不需对信号进行处理,只要能够接受相应频率的信号并播放即可实现。从它的原理中也可以看出,帧连续的传输方式是针对快门式眼镜的,也就是时分3D技术。

这项技术主要在DLP投影机以及PC上使用,而蓝光3D标准并没有将之纳入,这种格式的优势在于对播放设备、显示设备而言,都无需复杂的技术,一个能够输出,一个能够接受、播放即可。但是对相应的眼镜来说,成本就比较高了,也比较复杂,此外还需要发射器以同步显示设备和眼镜的快门开闭信号。
●帧封装(Framepacking)

帧封装是3D蓝光的标准输出格式,也是HDMI1.4中要求必须具备支持的规格。它和帧连续有相似之处,但又有些区别。它的图像输出并没有加快帧率,依然是24Hz或60Hz,但是每帧图像中实际上包含了两幅画面,以按照上下顺序排列,(说到这里,你应该明白所谓“上下格式”的意思了吧。)例如原本1920x1080分辨率的画面,按照帧封装的方式将两幅画面合并为一帧,忽略中间的分隔标记,实际一帧图像的分辨率为1920x2160。图像信号传送到显示设备后,由显示设备负责识别画面并进行处理并播放。最终播放出的画面则可以为红蓝、偏振或快门式,这则取决于显示设备的功能。
●并排格式(Sidebyside)
顾名思义,就是将两幅图像并排排列。左右格式的叫法,即是源于并排格式的实现原理。不过,并排格式也分为好几种。最初,为了在广播电视中传播3D信号,SidebySide诞生。它将两幅画面压进一帧画面中。为什么说是“压缩”呢?因为它将画面宽度缩减了一半,也就是说,原本1920x1080分辨率的图像变为960x1080。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节省传输带宽。因此播放终端在接受到信号后需要进行处理,将画面先拉伸一倍恢复正常比例,之后以交错的方式播放。

后来随着传输带宽的增加,SidebySide的传输方式也不必限制将图像压缩,反之将每帧图像变宽,将两幅全高清图像合并为一帧图像,和帧封装的方式非常类似。
●棋盘式(Checkerboard)

这算是一种很古老的传输格式了,在棋盘式3D中,左眼和右眼的图像被交织,也就是每相隔一个像素,图像被用于左眼或右眼。和国际象棋期盼的方格很像,因此叫做棋盘式。最后由显示设备分离交织的图像,并依照顺序显示,最后的画面仅有一半解析度。虽然这种技术很老,投影机也并不支持,但是在过去几年中,这种格式的3D电视机却有不小的销量。因此,棋盘式至今仍被保留下来。
除了以上列出的之外,还有Topandbottom、Linebyline等传输格式。
根据不同的3D技术,3D影片的格式也存在区别。我们经常听到诸如“上下格式”“左右格式”“交错式”等叫法。实际上,这些叫法中有些并不太准确,甚至容易产生一些误会和混淆,虽然3D影片的格式可以分为很多种,但是只要弄清楚了其中原理,就不难理解了,我们所说的上下、左右等格式,是指影片中每帧图像的样式,每帧图像采用不同的样式,主要目的是为了让不同的设备识别。
另外,在蓝光3D规范推出之前,市面上除了电影院中放映的3D影片之外,用于家庭播放的原生3D影片较少,因此不少3D电影都是通过软件转换、制作的,标准的不统一也造成了格式众多且混乱。因此不少格式已经很少见或者被淘汰。而现在,3D电影至少从片源格式上有了统一标准,原生影片也越来越多,按照传输的格式来看,常见的影片格式包括:
●帧连续(Framesequential)
帧连续的实质就是连续发送画面,比如60Hz的影片,就以120Hz的速度发送每帧图像,每帧交替显示出来,依次针对左/右眼接收,因此,设备不需对信号进行处理,只要能够接受相应频率的信号并播放即可实现。从它的原理中也可以看出,帧连续的传输方式是针对快门式眼镜的,也就是时分3D技术。

这项技术主要在DLP投影机以及PC上使用,而蓝光3D标准并没有将之纳入,这种格式的优势在于对播放设备、显示设备而言,都无需复杂的技术,一个能够输出,一个能够接受、播放即可。但是对相应的眼镜来说,成本就比较高了,也比较复杂,此外还需要发射器以同步显示设备和眼镜的快门开闭信号。
●帧封装(Framepacking)

帧封装是3D蓝光的标准输出格式,也是HDMI1.4中要求必须具备支持的规格。它和帧连续有相似之处,但又有些区别。它的图像输出并没有加快帧率,依然是24Hz或60Hz,但是每帧图像中实际上包含了两幅画面,以按照上下顺序排列,(说到这里,你应该明白所谓“上下格式”的意思了吧。)例如原本1920x1080分辨率的画面,按照帧封装的方式将两幅画面合并为一帧,忽略中间的分隔标记,实际一帧图像的分辨率为1920x2160。图像信号传送到显示设备后,由显示设备负责识别画面并进行处理并播放。最终播放出的画面则可以为红蓝、偏振或快门式,这则取决于显示设备的功能。
●并排格式(Sidebyside)
顾名思义,就是将两幅图像并排排列。左右格式的叫法,即是源于并排格式的实现原理。不过,并排格式也分为好几种。最初,为了在广播电视中传播3D信号,SidebySide诞生。它将两幅画面压进一帧画面中。为什么说是“压缩”呢?因为它将画面宽度缩减了一半,也就是说,原本1920x1080分辨率的图像变为960x1080。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节省传输带宽。因此播放终端在接受到信号后需要进行处理,将画面先拉伸一倍恢复正常比例,之后以交错的方式播放。

后来随着传输带宽的增加,SidebySide的传输方式也不必限制将图像压缩,反之将每帧图像变宽,将两幅全高清图像合并为一帧图像,和帧封装的方式非常类似。
●棋盘式(Checkerboard)

这算是一种很古老的传输格式了,在棋盘式3D中,左眼和右眼的图像被交织,也就是每相隔一个像素,图像被用于左眼或右眼。和国际象棋期盼的方格很像,因此叫做棋盘式。最后由显示设备分离交织的图像,并依照顺序显示,最后的画面仅有一半解析度。虽然这种技术很老,投影机也并不支持,但是在过去几年中,这种格式的3D电视机却有不小的销量。因此,棋盘式至今仍被保留下来。
除了以上列出的之外,还有Topandbottom、Linebyline等传输格式。
读者活动
48小时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论坛热帖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业务合作 | 友情链接 | 关于我们 | 招聘信息
报纸客服电话:4006677866 报纸客服信箱:pcw-advice@vip.sin*.c*m 友情链接与合作:987349267(QQ) 广告与活动:675009(QQ) 网站联系信箱:cpcw@cpcwi.com
Copyright © 2006-2011 电脑报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渝ICP备10009040号
报纸客服电话:4006677866 报纸客服信箱:pcw-advice@vip.sin*.c*m 友情链接与合作:987349267(QQ) 广告与活动:675009(QQ) 网站联系信箱:cpcw@cpcwi.com
Copyright © 2006-2011 电脑报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渝ICP备100090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