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装机升级 > 显卡 > 评测
3D即将全面普及!第二代立体幻境解析
  • 2011-10-19 0:37:00
  • 类型:转载
  • 来源:泡泡网
  • 网站编辑:admin
【电脑报在线】    泡泡网显卡频道10月19日近几年来人们对于视觉体验标准的不断提升,带动了显示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短短不到几十年的时间里,已经发展为接近于完美的3D立体视觉。这些巨大的转变相信大家都是有目共睹,传统的3D技术可使前景对象“延伸”至观众的视野,而最新的3D的影像则凸显了前景与周围环境之间的落
三大立体视觉技术:红蓝滤光技术

    利用偏振原理实现立体电影的效果是最好的,但要在家庭影院或者个人电脑上实现的难度很大,除非你使用2台加装了偏振光镜头的投影仪和2张不同角度拍摄的DVD和专业的播放设备和同步器,这样复杂的装备还有高昂的成本是大众无法接收的。因此就诞生了比较廉价的实现方案——光谱分光技术,俗称为红绿滤光或红蓝滤光。

    ●红蓝/红绿滤光技术介绍:

    

    红蓝3D眼镜

    使用滤光技术制作的立体电影,在拍摄时给左右摄影机镜头前分别加装蓝/红滤光镜,只允许蓝/红光通过,阻止大部分红/蓝光。当然现在的影片拍摄并不一定要用滤光镜,事实上通过后期处理也能剔除一些色彩(如Photoshop的滤镜)。

    

    当观众看电影时需要带一个红蓝滤光眼镜,此时左放映机的画面通过红色镜片(左眼),拍摄时剔除掉的红色像素自动还原,从而产生真实色彩的画面,当它通过蓝色镜片(右眼)时大部分被过滤掉,只留下非常昏暗的画面,这就很容易被人脑忽略掉;反之亦然,右放映机拍摄到的画面通过蓝色镜片(右眼),拍摄时剔除掉的蓝色像素自动还原,产生另一角度的真实色彩画面,当它通过红色镜片(左眼)时大部分被过滤掉,只留下昏暗画面,人眼传递给大脑后被自动过滤。

    

    然后,左右眼把看到的图像传递给大脑后,大脑会自动接收比较真实的画面,而放弃昏暗模糊不清的画面,从而根据色差位移产生立体感和距离感。

    

    《地心历险记》3D版:直接看的效果是重影、偏色

    使用滤光原理制作的电影完全可以兼容所有的显示设备,我们只需要一副成本几元钱的红绿眼镜就够了。事实上早期的或者低端的立体电影院就使用了这种方案,虽然效果比较差,但也算是聊胜于无吧。

    

    立体摄像头使用的也是红蓝滤光技术

    现在已经有很多大片提供了红绿或者红蓝滤光的3D版下载,很多朋友看了之后觉得头晕目眩、眼睛疲劳、边缘色彩不正常、重影等诸多问题,最大的原因就是滤光眼镜和影片不配套所致,另外距离屏幕太近也不容易产生立体感,这个就需要大家自行研究调整了。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讨论)
发表给力评论!看新闻,说两句。
匿名 ctrl+enter快捷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