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平板电脑 > Windows平板 > 评测
扒光Surface看Win8平板大不同
  • 2012-11-8 9:51:32
  • 类型:原创
  • 来源:电脑报
  • 报纸编辑:王诚
  • 作者:
【电脑报在线】这段时间平板市场真热闹,新品看得眼花缭乱,大牌货上市一个接着一个,让我们拆机上瘾,这回苦主轮到了Surface。比起苹果iPad和三星GalaxyNote10.1,在拆解Surface之前.

    这段时间平板市场真热闹,新品看得眼花缭乱,大牌货上市一个接着一个,让我们拆机上瘾,这回苦主轮到了Surface。比起苹果iPad和三星GalaxyNote10.1,在拆解Surface之前,我们的好奇心更重,毕竟这是微软推出的首款平板,美国设计中国制造,在从国外同行的深度评测中,一致称赞做工精湛,诚意之作,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只有扒光了才知道。

Surface基本参数

屏幕尺寸:10.6英寸(电容式触)

操作系统:Windows RT

处理器:NVIDIA T30 四核

系统内存:2GB

存储容量:32GB SSD固态硬盘

屏幕分辨率:1366×768

摄像头:双摄像头

产品重量:676g

外部拆解

    和之前我们拆解的其他平板不同,Surface在设计上更像是一款笔记本,而不是平板电脑。我们看了充电接口、USB接口、HDMI接口、耳机接口,以及磁性连接口,比起苹果有良心多了,不用再花钱买各种转接器。

    我们觉得Surface是最难拆的一款平板,虽然不需要特别什么工具(所有螺丝均为T5梅花槽),但结构复杂,机关太多,很难找到下手点。我们研究了一下,决定从支架着手,它是通过几个螺丝固定在机身背部,卸下相对容易。紧接着目标是顶部保护后置摄像头塑料长条,前后折腾了二十分钟,才艰难取下,因为里面是用六个卡扣卡住的,很容易搞断。拧下顶部暴露的七颗螺丝之后,再将下方用于固定支架的十颗螺丝拧开,用撬棒慢慢撬开卡口,整个背面才能和机身脱离了。 

内部拆解

    内部布局和苹果、三星的平板电脑相比,有些凌乱。唯一联系背盖的是一条带状电缆,电池与主板之间通过一个ZIF连接器连接,于是更换电池也变得极为方便。这块电池是由三星制造,介于iPad2的25Wh与New iPad的42.5Wh之间,从实测数据来看,续航时间不如New iPad。

    橙色带状线缆连接磁性充电接口,吸力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千万别乱扯充电线。耳机插孔和音量调整键被设计在一起,出于减少布线的考虑。

    整个拆解过程中最让我们不解的是这个装置。从破坏性解剖后,暴露的内部结构来看,它很像是个微型触觉反馈器,具有发音和振动的双重功能,提供更丰富的用户体验。在使用Touch Cover敲击按键时,发出的“嘀”音,很可能出自这个装置。

    卸下主板的难度是0。前后两个摄像头外形相同,均为720P规格,实测效果欠佳,颗粒感比较严重,微软为自己的抠门申辩,认为Surface不是相机,没必要配备高画质摄像头,可消费者不买账。

    撬开屏蔽罩,各种芯片步入眼帘。Surface采用NvidiaTegra 3处理器,让人意外的是内存并没有使用低电压的LDDR3规格。主板背面则有些掉档次,一根飞线横穿而过,不知道微软又会如何解释呢?别忽悠咱不懂,这可不是WiFi 天线,因为它们在顶部两侧。

    这块主板是专门处理触屏任务,上边可以看到三个触屏控制单元,难怪Surface既支持玻璃平板输入,又支持触摸盖附件输入。

    拆解显示屏也是一块硬骨头。它是目前市面上唯一一款显示屏、触摸屏、保护玻璃全贴合的平板电脑,中间没有缝隙。要想剥离,需要用到热风枪和若干塑料拨片,一边烘烤一边翘。拆开之后,竟然发现是三星提供的,看来在被苹果抛弃之后,三星和微软成为了一对好基友了。

 Touch Cover键盘拆解

    Touch Cover键盘看似简单,没有没有任何机械结构,不具备传统键盘的物理回馈功能,但每个按键下面的电容传感器,能以很高的精度识别不同大小的压力。拆解之后没有看到主控芯片,所以我们判断,信号通过专用6pin接口直接传回Surface进行识别,所以想要兼容其他平板,没门。

  拆解心得:

    从整个拆解不难看出,微软和苹果的工程师在设计理念上还是有些不同,后者更注重完美,哪怕内部布局也进行了艺术化处理,而前者追求的是合理,很多组件都是模块化,尤其电池,拆卸更换非常方便。不过在某些地方还是能看出经验不足,例如主板背面的飞线,还有拆卸难度可以打八分的背盖。作为微软推出的首款平板,Surface配得上“诚意之作”的称号,但就硬件而言,提升空间还很大。

 
本文出自2012-11-12出版的《电脑报》第45期 D.平板数码
(网站编辑:史健)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讨论)
发表给力评论!看新闻,说两句。
匿名 ctrl+enter快捷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