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笔记本电脑 > 超级本 > 技巧
“变形设计进化论”系列之四 分分合合 各显神通
  • 2013-6-14 15:41:09
  • 类型:原创
  • 来源:电脑报
  • 报纸编辑:薛昱
  • 作者:
【电脑报在线】怎么把笔记本变成平板?直接把笔记本沿屏轴分开,掰成两半,或者干脆在A面增加一块屏幕,如此分分合合就成就了变形笔记本。这样的想法的确很新潮,而分体和双屏合体似乎也个全新事物,难道这种笔记本形态也有前身?

    怎么把笔记本变成平板?直接把笔记本沿屏轴分开,掰成两半,或者干脆在A面增加一块屏幕,如此分分合合就成就了变形笔记本。这样的想法的确很新潮,而分体和双屏合体似乎也个全新事物,难道这种笔记本形态也有前身?


分体设计:便携与实用两不误

前身产品:方正Mininote(2005年)

          IdeaPad U1 Hybrid(2010年) 

最新代表:ThinkPad X1 Helix(2013年)

优势:最轻薄便携的平板状态,多样化的变形形态

缺点:主机面利用率低,整机性能较差,散热与内部布局设计困难

    拆开时是一台平板,接上键盘后就成为笔记本电脑,这样的分体结构拥有极强的便携特点,成为最近非常流行的设计。分体的变形方式,原理看上去很简单,不过它仍然需要不停的进化。



发展历史:

    在2005年掀起的UMPC热潮中,为实现机身的小型化,已经出现了键盘与主机分离的设计,如方正Mininote就采用了外接的可折叠式键盘,以实现良好的键盘输入。尽管键盘分离,但无法合体,键盘与主机无协同作用,更像是现在平板加外接键盘的方式。

    而诞生于2010年的概念机IdeaPad U1 Hybrid则具有了完整的分体本结构,这款笔记本的显示屏安装在A面的后盖内,安装后就是典型的Win7系统的X86常规本,而拆下后,则变成一款使用运行LINUX的ARM平板电脑。此时的IdeaPad U1 Hybrid的设计思想具有笔记本和平板的双形态,带有双系统的全能型产品。但作为概念产品,双系统尽管吸引眼球,而在实际使用中,系统间数据无法共享,这样,两套系统毫无协同作用,这样的双系统并没有多大意义。真因为这些缺陷,U1 Hybrid并未真正上市销售,也许,这正是不少概念本面临的情况,看到了市场的前景,却难于贴合未来应用的变化。

图:方正Mininote使用的外接键盘

图:IdeaPad U1 Hybrid采用了分体设计与双系统

   

最新状态:

    如今的分体变形本在设计上又出现了较大的变化,放弃了双系统,双硬件的设计,同时将主要硬件设置由键盘面移到屏幕面。让屏幕面成为完整的平板式X86结构。而键盘面除了键盘外,还提供额外的电池,端口等扩展。二者间有可拆分的卡扣进行连接和分离。ThinkPad X1 Helix正是采用这样的设计,这款变形本还有“独门秘籍”,屏幕可以正反两个方向插入键盘底座上,让分体式笔记本拥有更多的形态。

    分体式笔记本在分体变身为平板状态时,能摆脱了键盘的羁绊,在平板状态时,它可以做得更轻薄,握持也更加方便,而在笔记本状态时其表现也较好,可谓鱼与熊掌兼得。但由于主要硬件向屏幕面迁移,这就令其设计难度大大增加,同时,对硬件功耗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是不少分体式变形本依旧在使用性能略差的ATOM处理器。

    分体式变形本主要部件向屏幕面迁移,还让键盘面的作用大大降低,但分体式变形本的键盘面依旧不能做得太轻薄,否则插上屏幕后容易因重心不稳而倾倒。如此一来,键盘面的利用率不足。在这种情况下,Haswell处理器功耗的降低以及未来对键盘面利用率的增加,将是推动分体变形本的主要动力。

图:可正反插入屏幕的ThinkPad X1 Helix

 

合体设计:双面屏幕显风采

前身产品:华硕 W5Fe(2007年)

          东芝 Libretto W100(2010年) 

          宏碁Iconia2 (2011年) 

最新代表:华硕Taichi(2012年)

优势:变形简单,使用灵活,两种状态下都有不错的表现

缺点:双屏增加成本与厚度,屏幕边框大

    如果笔记本要变形,那必定需要各种新结构,但是一种高效、可靠的转轴机构,不但增加制造成本不说,至今为止也没有一种变形方式得到整个行业的一致认可。那么,有没有更简单的变形结构呢?直接在A面放上一块液晶屏,开盖时正常使用笔记本,合盖就变成平板,这种“以不变应万变”的设计方式逐渐走近人们视线。

发展历史:

    A面屏幕其实早在2007年就已经出现,当时,为了配合Vista操作系统的SideShow功能,华硕W5Fe不仅拥有传统的屏幕,还在A面上装上了一个小屏幕,这样,不必启动笔记本即可快速查看会议计划、电话号码、地址和最近的电子邮件,这样的A面屏,倒是有几分太极本不开屏就可操控电脑的设计思路。但过于功能太弱,Vista自身不成功,都让SideShow屏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所以只能昙花一现。

    而在2010年和2011年先后出现的东芝Libretto W100和宏碁Iconia双屏本,则将两块屏幕分别安装在B面和C面,这样的形态,有双屏串联,让两个小屏幕拼合成大屏的效果,而触控式的C面,可以获得更强大的操控性能。但这样的设计,也存在诸多问题,如物理键盘的取消,让输入手感变差,转轴和边框的存在,也令双屏连接存在明显的隔断和间隙。更关键的是,其定位存在问题,当平板使用,图像分割和屏轴晃动影响触控。而当笔记本使用,键盘手感又不佳。缺乏目标市场,也让这样的双屏本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

图:最早的双屏合体设计虽然不是为触控而生,但它的目的也是为了让用户更便捷和高效地使用笔记本

图:东芝Libretto W100和宏碁Iconia双屏本


最终状态:

    在华硕太极超极本上,则将两片屏幕以背靠背的方式,安装在屏幕的AB两面,这下,变形就变得无比轻松,合上屏,看A面,那就是平板,打开屏,看B面,那就是笔记本,再加上双屏显示,更提供了双面共享的独特模式。在使用、结构与传统本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多使用一块屏幕就轻松变形,并保证两种状态下都有较好的表现。双面丽人,别有韵味。

    当然,不少人觉得太极本的B面屏没有触控功能,是一个软肋,但考虑到A面已经带有触控,因此这样的设计,完全可以理解。不过,双屏本造价偏高。同时,为了结构的坚固,太极本的边框特别厚,这与如今笔记本的窄边框设计格格不入。为什么会这样呢?两块屏幕背靠背安放在顶盖内,屏幕背部外壳又被屏幕取代,这样两个屏幕只能固定在屏框上,这样,屏框就要宽大,结实一些,才能稳定的固定住屏幕,而这将会导致笔记本的整体造型的增大,这对于轻薄和便携,无疑存在天然缺陷。


总结:变形之争将在Haswell时代加剧

    2012年,笔记本各种变形形态喷涌而出,笔记本除了在加速平板和触控的进化之外,IVB处理器高性能低功耗的特性,大大推进了变形本平板化和轻薄的进程。与此同时,经过近一年多的尝试和摸索,PC厂商也开始逐渐掌握了变形本的制造和设计工艺,产品在不断的试错中日趋成熟。同时英特尔也开始加大了对相关产品的推广工作。而随着大屏幕手机等智能终端的大量普及,用户已经感受到触控的便利,而这无疑将推动笔记本的平板化和触控化发展,毕竟PC仍然是用户生产力创造的源头,变形本市场如今已经了长足的发展,而未来也将在接下来不但呈现的各种新状态中接受市场洗礼,在竞争中走向成熟,未来,哪种变形模式会大行其道,也许,这一切在Haswell时代会有个较为明确的答案。

 
本文出自2013-06-17出版的《电脑报》2013年第23期 C.笔记本电脑
(网站编辑:pcw2013)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讨论)
发表给力评论!看新闻,说两句。
匿名 ctrl+enter快捷提交
读者活动
48小时点击排行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