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科技生活 > 新闻
未来医疗应该是什么样子
  • 2018/5/7 16:44:30
  • 类型:原创
  • 来源:电脑报
  • 报纸编辑:电脑报
  • 作者:
【电脑报在线】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会给很多行业带来危机感。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渗透下,机器人能做的或许比人做的更多、更好。但人工智能要做的不是去代替,而是去解放。一些重复性的,繁杂的工作交给人工智能,那么人力就会被解放出来去探索更多未知领域。

外科手术靠机器人,心理疾病靠虚拟现实

 

博恩思医学机器人创始人、CEO李耀

 

 

配备麦麦养老智能设备的养老机构

 

VR环境治疗社交恐惧症

 

VR环境治疗恐高症

@本报记者 李觐麟

      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会给很多行业带来危机感。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渗透下,机器人能做的或许比人做的更多、更好。但人工智能要做的不是去代替,而是去解放。一些重复性的,繁杂的工作交给人工智能,那么人力就会被解放出来去探索更多未知领域。

      医疗是技术性极强的领域,同时,社会需求度也极高。从呱呱坠地到白发苍苍,人们始终与这个领域保持着高度联系。尽管机器不能替代医疗行业的从业者,但却已经逐渐成为了医生的得力助手。

      外科、内科、神经科,甚至是养老机构,如今都已经在智能化设备的帮助下,实现了转型。移动医疗逐渐兴起并开始重构医疗健康产业链和服务模式。与此同时,各种移动智能终端也相继问世,也为人们提供规范化、信息化、专业化的健康管理,将断续型治疗转变为持续性健康管理,成为医疗健康行业的新趋势。

 

 

医疗机器人创业之路,没那么简单

      有人说,风口的创业就像开挂,但在记者眼中看到的其实没那么简单。

      4月17日下午,原定于14点召开的记者见面会被延迟了半小时,原因就是前一场投资人交流会上,投资人对博恩思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迟迟没有结束交流。刚结束又是一个半小时的访问。

      李耀每天5点起床,工作时间从早上7点一直到深夜,过完美国时间过中国时间。不过无论工作了多久,都始终充满干劲,或许这就像他说的,因为理想。

      “每次去医院,我都很焦虑。”他想借助机器人提高医生的效率,缓解现在的就医状况,“看病,现在我们父母,几年就是我们自己,再过十年就是我们孩子,所以这个事必须有人去做。”

      博士毕业之后,李耀选择到美国南加州大学从事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后研究工作,随后前往美国斯坦福大学成为人工智能实验室机器人中心科学家。伴随着在人工智能专业领域的不断积累,李耀发现,自动化技术在很多行业都得到了应用,但是在医疗行业却发展缓慢。

      外科手术是高强度、高重复性的工作,医生也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这时,李耀开始思考让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为医疗行业带来一些改变。随后,李耀开始深耕医疗机器人研究领域,而在硅谷的学习、工作经历也埋下了“创业”的种子。

      公司成立短短两年,已经吸引了无数投资人。但李耀认为,“融资其实就像相亲,互相的理念和观念契合才能有更好的未来。”

      采访结束后团队聚餐,从5点半到7点,李耀的人影却迟迟没有出现。同事告诉记者,他经常会被突然的电话会议给耽误,不管中国还是美国总是第一时间在线解决问题。7点李耀终于急匆匆的赶到了,他连声抱歉,似乎工作和生活已经在李耀身上成为了一体,就像他自己所说的,“晚餐吃火锅已经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了。”

      谈到电脑报,他兴奋地告诉记者,自己家中还珍藏着电脑报上世纪90年代的合订本,搬家的时候也没舍得扔。说起自己对IT的认知,很大一部分都受到了电脑报的影响。

 

“未来医疗机器人更智能、更安全、更便宜”

——博恩思医学机器人创始人、CEO李耀

 

医学不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

 

电脑报博恩思手术机器人的特点是什么?

李耀:相较于外科医生,手术机器人能长时间保持稳定、精细、安全的操作,帮助医生完成复杂的手术操作,同时通过互联网,微创手术机器人还可以实现精准远程医疗,实现优质医疗普惠偏远地区病患。博恩思以智能机器人终端为基础,结合临床大数据,特别针对国内微创外科临床需求开发了新一代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人工智能微创外科机器人。

 

电脑报人工智能是如何同医学机器人结合的?

李耀:每台手术都包含海量实时数据,如术中影像、生命体征、医生操作以及手术器械等信息。博恩思微创外科机器人结合外科大数据及人机交互最优控制,实现机器人精准微创手术,智慧的“手术大脑”通过深度学习掌握外科数据,重点突破人机交互控制核心技术,实现了机器人外科与传统微创外科手术设备的有机融合,为医生提供更精准的决策与手术辅助从而提升手术的精准性和安全性。通俗来说,智能机器人可以让手术更简单,更标准,更高效,在将来,为医生提供更合理的治疗方案。

 

电脑报你理想中的医学机器人是什么样子的?

李耀:更智能,更安全,更便宜。我希望在未来,人们对于医学机器人能“用得起”,“用得上”,“用得好”。医生是非常辛苦的职业,我们希望运用人工智能以及机器人提升微创外科手术,让更多的医生得到帮助,让更多患者受益。不过在医学机器人的运用当中,费用的支付该如何分配,仍然是一个难题。所以我一直认为医学不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

 

 

医疗机器人中国造是一直的追求

 

电脑报医疗机器人行业的盘子有多大?中国在这一领域发展如何?

李耀:据BCG波士顿咨询分析,截止2016年1月,全球医疗机器人行业每年营收达到74.7亿美元,预计未来5年年复合增长率能稳定在15.4%,至2020年,全球医疗机器人规模有望达到114亿美金。

目前,以手术机器人为代表的中国人工智能医学产业在市场化的道路上依然刚刚起步,医疗机器人中国造是我们一直的追求。

 

电脑报微创机器人可以实现精准远程医疗,普惠偏远地区病患,那么未来在这方面有什么特别计划吗?

李耀:这其实就是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我们希望小病不出县,但是基层医疗在资源和技术上都有其瓶颈,医疗下基层面临很多实际的问题。借助互联网,微创手术机器人可以通过精准远程医疗,实现优质医疗普惠偏远地区病患。在未来,博恩思希望将服务延伸到基层医疗中去,为推动中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解决大众认知是最大困难

 

电脑报从最初研发到如今产品注册,以及走向商业化的过程中,您觉得最大的难点是什么?

李耀:所有创业公司遇到过的困难,我们都遇到过大,但最难的还是解决大家的认知问题。手术机器人能长时间保持稳定、精细、安全的操作,帮助医生完成复杂的手术操作。但作为新生事物,人们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和接受。不论是患者还是医生都会对让机器人来做手术有所排斥。大众从心理上对机器人手术的理解还不够,而医生也会认为自己的手够巧,机器人无法替代。不过ipad一代、iphone一代的青年医生已经能够接纳,甚至喜爱微创外科机器人了。

 

电脑报区块链大热,从其技术特征来看,医疗行业也会成为受益最大的行业之一,能谈谈您对区块链的看法吗?

李耀:我相信,大数据一定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从医学的角度上来看,区块链技术的主要应用在于医疗信息化。在医学领域,如何保证患者信息安全将成为该项技术落地的关键点。

 

安全问题是永恒的话题

 

电脑报你为什么说博恩思研发的医学机器人更懂医生?

李耀:回国后,我曾从早上八点到晚上八点一直跟着医生,这一天你就跟着医生,琢磨每一个细节,持续了好几年。在这过程中,我了解到医生真的是非常辛苦的一份职业。在我们的研发当中,医生会给出切实的需求,这会极大的帮助我们解决设计中的技术问题。

 

电脑报医疗机器人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如何?

李耀:安全问题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手术机器人是替代医生的手术操作,它更稳定、精确、安全,医生的手法技巧有差异,而机器将有效解决标准化的问题。同时,机器人可以预判接下来会发现的危险行为,并发出警报。

 

 

 

用智能改变让人心寒的养老产业

      多年前,四川攀西的一处农村,一位奶奶晚间起夜时从堂屋走到厕所的途中,不慎被门槛绊倒。摔倒过后,老人就昏迷了过去。直到第二天早上,儿子起床后才发现老人已经去世。

      而这位意外离世的老人正是麦麦健康创始人之一李光朋的奶奶,这件事情的发生让他决定投身于养老行业的建设。当时李光朋正在深圳从事手机软硬件结合研发工作,事情发生后他回到成都和朋友何畏一起开始创业。

      创业初始,咕咚运动CEO申波和CTO司健铭与何畏、李光明一拍即合,决定用智能硬件给老人提供健康管理。但当时中国养老属于社会主义福利体制,是没有民间资本进入养老市场的。2013年,国务院正式出台35号文件,养老服务行业逐步放开。麦麦养老也就在这中国养老行业的元年里成为了先行者。

      养老行业是一块还没有人动过的蛋糕,“十三五”的战略规划当中把中国养老市场划分为“9073”,即未来90%的老人养老是在家里,7%在街道、社区,3%在养老院等机构。但真要想咬到这块蛋糕,却不是件易事。李光朋和何畏决定用b2b2c的模式反向切入市场,从3%的养老机构入手。

      随后,麦麦养老便以提供智能软硬件设备解决方案的方式进入市场。刚开始了解到中国养老行业时,李光朋非常寒心。养老院里老人的情况非常复杂,护工工作非常辛苦,工资却仅有每月2000元左右,因此人手非常紧缺。在这样的情况下,养老院通常会在下午5、6点带老人吃晚餐,随后便将部分自残、失智的老人用绳索绑在床上,以免其影响其他老人。看到这样的情况,李光朋和何畏决定用智能手段来改变如今的困境。

      在推出包含两个活动探测器、可燃气体检测、烟雾探测、智能门锁的居家五件套之后,许多家中有老人但自己又没有足够时间照顾的子女,选择用这套设备来实时观察老人的状况。“如果说有90%的老人会在家里养老,那么家里安装智能设备会是非常必要的,希望发生在我奶奶身上的悲剧不会再发生在其他老人身上。”李光朋说道。

      而除此之外,智能会养老行业带来的改变还在养老机构得到了体现。都江堰社会综合福利院是麦麦养老合作的一家国字头养老机构,在这里的老人多曾受过高等教育或在机关工作。张爷爷如今已年过80岁,当了半辈子的领导,清高和总爱教训人的毛病始终改不掉。加上如今患上了轻度脑年痴呆,张爷爷的脾气便越发古怪。

      一次午饭后,张爷爷自己走出到大门口,当保安阻止其出门时,他大声呵斥表示自己也是当了半辈子领导的人,完全有能力照顾自己。最终保安无奈开了门,但张爷爷这一去便是一下午,直到晚饭时间,护工才发现他不见了。以往这种情况,养老院的工作人员便会盲目地四处找,但所幸张爷爷身上还戴着智能手环,护工很快找到了张爷爷的定位。后来发现,原来张爷爷走出养老院之后,就开始漫无目的地散步,最后在一个公园里看象棋看入了迷。当他想起来要回养老院的时候,却完全记不起路来。

      徐大爷也曾经被智能设备救过命。李光朋曾去为养老院老人录入数据到智能库中时,徐大爷的血压达到了220,于是李光朋便告诉他应该去医院看看。但徐大爷坚持认为自己的身体硬朗,不愿去医院。但之后,养老院统一为老人配备了智能监控设备,子女能够通过手机app端看到父母身体各项指数的实时变化。徐大爷的女儿发现父亲的设备一直在发出警报,显示血压持续超标,于是强行将徐大爷送到医院进行治疗,医生告诉他们,如果再晚来一阵,后果不堪设想。

 

 

VR不能单打独斗,和医疗结合能走更远

      VR在大众的印象中,通常是在游戏行业里出现,就如同《头号玩家》里面呈现的场景一般。但实际上,医疗是最早与VR技术结合的方向。欧美国家很早就开始探索VR医疗领域,一大原因是欧美国家用于医学解剖的尸体较少,而且由于动物保护法,对用动物进行手术练习也有限制。在美剧《实习医生格蕾》中,新医生甚至用活猪来练习手术。

      早在上世纪90年代,由于美国海湾战争造成许多退伍军人罹患“创伤后应激障碍”这种精神疾病,美国国防部专门拨出专项经费结合VR技术来为军人治疗。此后,VR便开始在医学领域中得到大规模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电脑报曾报道过关于VR帮助吸毒者戒掉毒瘾的新闻,浙江良渚强制隔离戒毒所中开始抽样试点VR解毒方法,60多名吸毒人员在经过15天6次的VR系统治疗之后,对毒品渴求度降低了75%。

      不过,VR戒毒仅仅是其在医疗行业投入使用的冰山一角。

      虚实梦境CEO吴澜创业的前期主要尝试了VR在恐惧症暴露疗法中的应用,如高度恐惧、社交恐惧、交通工具恐惧等。余书语(化名)就是虚实梦境与华西医院合作研究时的一名志愿者,他患有社交恐惧症,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通过VR头显及其他可穿戴设备的结合,不断调整事件的不同层次,用和善、不屑、漫不经心和愤怒等临场反应来调节和控制VR环境中的焦虑程度,以此帮助他管理或克服紧张。

      这也是VR治疗心理疾病的一大优势,传统暴露疗法由于需要搭建实际场景,所以只能将所有因素一下子暴露在患者面前,这样就会出现患者无法接受的情况。但VR的暴露场景是虚拟构建的,能够通过后端进行实时调控。在一个疗程结束后,余书语已经能够克服轻度的社交问题了,

      除此之外,针对儿童注意力的评估和训练,自主神经稳定性评估,眼动认知神经综合测试也在虚实梦境目前的研发计划中。“尽管许多老一辈的医生无法认同我们的工作,但已经有不少中青年医生成为了我们的合作对象。相信通过不断的普及和应用,会有越来越多医院和医生加入我们。毕竟,VR不能单打独斗,要有实际落地的应用才能走得更长远。”吴澜说道。

 

记者手记:如何服务大众才是发展重点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出现,让各行各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多数行业都无法给大众带来实质性的改变。

      不过,智慧医疗的话题甫一出现,便受到许多人的关注。虽然技术性强,分支广泛成为了其迟迟难以发展壮大的原因。但通过此次的走访,记者发现,智能化医疗已经逐步开始落地了。尽管我们国家的智能医疗起步较晚,但由于市场庞大,所以前景还是十分可观的。

      这一点,在此次受访者的观点中就能看出来。他们都告诉记者,中国医疗市场是非常“可怕”的,所以他们都对自己的事业充满了信心。而事实上,除了受访的三家企业之外,如今开始布局智能医疗的企业已经变得越来越多。就像文章中所呈现的,目前智能化医疗已经不止存在于实验室中,也不止存在于传统科室中。医院和医生也慢慢地开始学着解放自己的双手,用智能工具来辅助医疗过程了。

      不过记者也发现,当前的智能医疗主要是布局在B端用户,普通老百姓接触的机会还是较少。虽然普通百姓可能在接受能力上较弱,但医疗说到底实际还是一个惠民行业。

       智能化的投入,一方面会解决许多传统医疗方案无法解决的问题。但与此同时,医疗成本也会不断增加,而社会福利保障问题得不到一并解决的话,可能会让很多人无缘享受到智能医疗带来的好处,这也将有可能成为智能医疗发展路上的一大阻碍。

 

 
本文出自2018-05-07出版的《电脑报》2018年第18期 A.新闻周刊
(网站编辑:pcw2013)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讨论)
发表给力评论!看新闻,说两句。
匿名 ctrl+enter快捷提交
读者活动
48小时点击排行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