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科技生活 > 新闻
伪刚需?!反思近期热门的共享商业
  • 2017/7/26 17:29:03
  • 类型:原创
  • 来源:电脑报
  • 报纸编辑:电脑报
  • 作者:
【电脑报在线】经过多年的推广和消费者培育,“共享经济”已经成为老少皆知的单词。一方面,滴滴、Uber、Airbnb等涉足共享经济的企业从方方面面改变了人们生活行为方式,并随行业成长,另一方面,争相涌入的资本和创业者让整个共享经济领域混乱不堪,集体狂欢后大有走向没落的趋势。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经过多年的推广和消费者培育,“共享经济”已经成为老少皆知的单词,一方面,滴滴、Uber、Airbnb等涉足共享经济的企业从方方面面改变了人们生活行为方式,并随行业成长,另一方面,争相涌入的资本和创业者让整个共享经济领域混乱不堪,集体狂欢后大有走向没落的趋势。今天,硬派创业者借几个近期热门的共享商业形态,让我们再次审视“共享经济”这一红得发紫的领域。

 

伪共享横行的市场

      “小创时代”群里有小伙伴分享了这样一则消息,据说有大资本买断了某省的共享电单车运营权,为降低运营分享,私下将股权分拆众筹,10万的门槛和若干倍的预期收益非常诱人。

       这样的消息让小编吃了一惊,共享经济已经到了全民众筹的时候了吗?虽然2016年下半年后,创投圈的对于互联网科技领域的项目投资谨慎度有所提升,但共享经济绝对是其中的例外。

 

       IT桔子数据显示,截止到2017年6月,上半年共追踪到 78 起共享经济领域获投事件,金额约558.33亿人民币,共享经济的吸金能力可见一斑。以ofo和摩拜为代表的共享单车显然是其中的代表,而共享充电宝、共享空间同样在某一时间段成为市场的焦点。而共享雨伞、共享篮球更引发了大众热议,当共享经济渐渐成为“国民级”话题时,整个市场开始出现一些不理智的现象,对于当下不少新兴的共享商业模式,趁热点远大于实际,很多看似新颖的商业模式,仔细剖析后发现,其无非是披着互联网创新外衣而已。

 

看去很熟悉的“共享床铺”

       针对都市白领需要午休痛点的“共享床铺”横空出世,只要通过扫描二维码即可“入舱”休息的产品在北京中关村和浦东陆家嘴等核心办公区域快速铺开。

       一间不足15平方米的小屋子里,放着三组长2.1米、宽1.2米,形状类似“太空舱”的床铺,一共6张铺位,可供用户有偿使用。舱内有电扇、阅读灯、充电插座等设施,并可以免费领取一次性睡具,包括一次性床单、一次性枕巾和太空毯,甚至还有专门的耳塞。在休息结束后,消费者需扫码结束计费,并将已用的一次性物品投入回收桶内。该平台的太空舱提供24小时服务,在每天11点—14点高峰期间每半小时收费10元,其余时间每半小时6元,每天最高58元封顶。

 

       不少人在共享床铺出来的第一时间就感觉熟悉,这设计和使用思路不是同早些年的胶囊旅馆非常相似吗?的确,无论是床铺空间设计还是本身分时租赁的模式,同胶囊旅馆都非常相似,无非是在支付方式上更便捷一些罢了。

X老师点评:"共享床铺”出现没多久便被相关执法部门叫停,无论是消防为生还是旅馆住宿经营许可,都让其成为“短命”的共享创新,或许在解决这类监管问题后,“共享床铺”会重新营业,可胶囊旅馆在国内已经渐渐成为过去时的趋势下,“共享床铺”单纯针对白领午休的应用真的能推开市场大门吗?可如果其经营往深度走,又得面临Airbnb、小猪等共享房屋的压力。从产品服务定位到未来发展,“共享床铺”的状况多少有些尴尬。

 

理想很丰满的共享图书

       继“借书人”平台之后,又一个“共享图书”平台即将上线。这个名为“爱喜阅”的项目是一家致力于从传统连锁书店转型为“共享图书”平台的公司打造。有指公司目前向社会投放的图书“售借一体机”将于2017年8月1日进行内测。

       共享图书渐渐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在电子阅读趋势如此明确的今天,纸质图书阅读本身就存在争议,何况遍布各大城市的图书馆基本上实现居民的全覆盖,仅仅依靠互联网平台+快递的模式,真能抗拒整个市场趋势吗?

 

 

 

       运营较早的“借书人”平台运营一年多时间依旧没有突破小众的范畴,两万多用户,借书者近3000人的数据在“共享经济”大潮下并不那么靓丽,而且网友发现使用这个平台借书,不仅要缴纳和图书定价等值的押金,还要支付快递费、包装费(计算方式为起始价+押金金额×2%),等书借阅归还后,押金全额退还。一本书的阅读成本约有三四元左右,比图书馆的借书成本要高,虽然可以将借来的书可以转借他人,让他人代还,就省去自己寄回去的费用,可实际操作还是让人觉得麻烦。

X老师点评:在电子阅读趋势下,借助互联网+形态拓展纸质阅读应用,其“钱景”很难让投资人找到兴奋点。一方面,购书成本会加重平台运营运营负担,另一方面借书的流程,类似押金模式,同传统图书馆基于诚信的抵押也不同,很难得到大众认可。

 

数据非常漂亮的共享按摩椅

        如果你是那个在店门口等妹子的男朋友,或是那个在儿童乐园门口等孩子的家长,也许你会希望自己坐着一张按摩椅,手机扫码付款,就能享受十分钟的按摩。

        如今在机场、购物中心、影院等场所,共享按摩椅已不算少见。和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迷你KTV 等设备类似,共享按摩椅是一种分时租赁生意,建立在移动支付普及、人力成本上升、线上流量吃紧的大前提下。

 

       摩摩哒、乐摩吧等连锁品牌已在全国上百个城市铺点,除机场和高铁站外,商场、影院都成为主要铺设场地,前者宣称月营收超过2000万元,后者也达到了1800万元,两者都运营超过1万台按摩椅设备。

       大型连锁品牌漂亮的数据的确很让人心动,尤其是这类商用按摩椅本身售价不高的情况下,入门级单台3000元~5000元,高档的在5000元~10000元的市场状况,让不少人投入10万即可在电影院或酒店完成铺点,让很多个人创业者跃跃欲试。

X老师点评:事实上,共享按摩椅并非什么新鲜事物,机场早已存在的商业无非是借助移动支付实现“无人”化而已,较低的设备购置成本和运营成本和多元化的铺设场景,降低了参与成本。可市场刚需真的有描述的美好吗?X老师建议大家决定尝试以前,不妨蹲点机场、电影院,多观察、了解下。

 

制造重资产之困

       三个当下热门的共享商业模式,表面上看三者间似乎并没多少联系,可仔细分析会发现,三者均采取了类似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的重资产经营模式,当人们注意到共享单车火爆背后,制造出巨大城市垃圾(废旧单车)后,会很自然地去反思这类共享商业真的符合共享经济的初心吗?

       滴滴、Uber、Airbnb等早期开启共享经济民智的企业,无不是在资源方和需求方之间扮演桥梁作用,通过互联网平台对供需双方进行配对,在调用社会闲置资源的过程中,创造或衍生出新的价值。

       可后期出现的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共享床铺……无不是需要经营者投入资金购买新的物品,这等同于制造了新的社会资源,或许从上游制造业看,这类共享商业模式是非常“可爱”的,他们让制造业能够再一次调动资源、生产线持续工作,可那些为共享而专门制造出来的单车、充电宝产品,从某种意义上看,又何尝不是浪费了社会资源呢?

       统一采购、分时租赁,这样的商业除借用了互联网做宣传并支付外,又有多少创新可言呢?

 

写在最后:谨防偷换概念

       从金融到实体,互联网+借助创新改变了不少商业运作模式,而流量变现、IP价值、闲置资源变现等等逻辑更容易取得人们信任,但这其中又有多少是伪共享、伪刚需呢?以前面提到的共享床铺为例,其看似满足了白领刚需,通过共享最大程度利用了空间,赚取了利润,可这其中又有多少是可以节省消防、卫生、税收得到的利润呢?不少共享商业凭借一定的创新,很容易在最初绕开监管,走灰色地带降低成本、赚取利润,但这样的商业模式真的能够持续吗?欢迎有兴趣分享或者想要参与的读者朋友一起参与。

扫码加入硬派创业者QQ群:567620240

 

 
本文出自2017-07-24出版的《电脑报》2017年第29期 A.新闻周刊
(网站编辑:pcw2013)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讨论)
发表给力评论!看新闻,说两句。
匿名 ctrl+enter快捷提交
读者活动
48小时点击排行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