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科技生活 > 新闻
马化腾朋友圈吵架的尴尬:互相打架的第三方数据是否真实可信?
  • 2017/6/23 13:46:40
  • 类型:原创
  • 来源:电脑报
  • 报纸编辑:电脑报
  • 作者:
【电脑报在线】朋友圈中,一向低调的马化腾和人吵架了——6月19日,因为金沙江创投合伙人朱啸虎转发的一篇艾瑞咨询统计的ofo和摩拜用户数量文章,马化腾和朱啸虎在朋友圈吵了起来,一来一往十分精彩,直到当日晚上火药味十足的吵架才算停歇。




朋友圈中,一向低调的马化腾和人吵架了——6月19日,因为金沙江创投合伙人朱啸虎转发的一篇艾瑞咨询统计的ofo和摩拜用户数量文章,马化腾和朱啸虎在朋友圈吵了起来,一来一往十分精彩,直到当日晚上火药味十足的吵架才算停歇。

创业者之间打架人们见多了,但投资人之间拆台还是屈指可数。更何况,吵架者是马化腾——在《腾讯传》中,财经作家吴晓波不止一次提到,常以“产品经理自居”的马化腾,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即便是当年暴风骤雨般的“3Q大战”,以及 “滴滴快滴之争”中,都很少会看到他因个人观点和言论登上头条。

但这一次,在共享单车这场炙手可热的鏖战中,低调寡言的马化腾,“因为谁是行业第一”,罕见上演了一幕为参投公司站台,与“友商”投资人公开互怼的大戏——金沙江创投从A轮就开始投资ofo,而腾讯则在短短半年内三次领投摩拜单车。最新消息显示,前几日摩拜刚刚完成了由腾讯领投的6亿美元融资,传闻OFO也在进行5亿美元的融资。

有趣的是,金沙江创投和腾讯同时都是滴滴投资人。两家拥有共同投资公司的投资人因“真假难辨的第三方数据”激烈互怼,肯定不是为呈口舌之快,更多的,恐怕是在这场即将清场的共享单车大战之中,对未来不确定下的焦虑。


谁是行业第一?马化腾朱啸虎激烈互怼


互怼源头来自艾瑞咨询的一份报告数据。报告显示,2017年5月,共享单车行业新增活跃用户近3200万,其中ofo月度活跃用户增长至6272万,摩拜月度活跃用户增长至5838万。ofo活跃用户数比摩拜多434万,活跃用户增速为摩拜的6.5倍。

可以看出,根据艾瑞咨询数据,不管是月活量,还是用户增长速度,ofo都全面领先摩拜。

作为ofo主要投资方,朱啸虎见此报告后喜发朋友圈,评论称“和街头实际数量一致”——在业界,朱啸虎一直以ofo站台人形象出现,很多人不知道ofo创始人是戴威,但很多人都知道借助滴滴合并快的、吞并Uber中国燎原之势,上位中国顶级投资人之列的朱啸虎慧眼识珠,投资了ofo。

马化腾显然对报告数据强烈不满,直接留言进行反击,称“从微信支付看摩拜高出一倍多。智能机和非智能机的未来价值和潜力完全不同。”

朱啸虎不服气,回复称ofo现在也是智能锁。马化腾下判断称ofo不是双向通信的“智能机”,只是“小灵通”,肯定是要废掉的。再便宜在性价比的功能机在智能化浪潮下必然不堪一击。这是毋庸置疑的。

根据记者了解,马化腾提出的双向通信,即是摩拜单车所采用的智能终端方案,与ofo小黄车所采用的token模式和智能终端方案存在很大区别。ofo依赖于手机才能进行数据处理,而后者存在处理器、通信、存储以及软件设计,能够自行执行通信数据。

互怼中,朱啸虎一如既往以防守代进攻,马化腾一改平时的内敛低调。此后朱啸虎称“性价比最优的方案才是好方案”,马化腾则明显有点不耐烦了,打出一长串字回复——“没必要因为自己投资了而歪曲。”

朱啸虎则回复说,数据说明一切,一年后看。腾讯投资总经理见此纷争也加入留言,马化腾接着留言,天天可看实时数据。朱啸虎不服,并表示可以去街头看看。马化腾情绪激动的讽刺称“堆一堆哑终端谁不会?”

最终,双方互相抛下“数据上见真章”而结束吵架,整个过程火药味十足,惊动了大半个互联网圈。

值得一提的是,这场朋友圈互怼爆发时间相当微妙。此前摩拜刚刚宣布完成超过6亿美元新一轮融资,腾讯再一次领投摩拜。不过,摩拜并没有公布新一轮融资之后的股权结构,但摩拜单车是微信功能九宫格里的一席,因而拥有微信超乎想象的流量入口。

与此同时,朱啸虎透露ofo也正处于融资关键时期。多数人断定,这轮融资将是共享单车最后的竞争,从中也可以看出马化腾这次怒怼朱啸虎的初衷。

  

资方抱团,为利益从上到下撕破脸皮


其实,马化腾和朱啸虎的吵架,既有对共享单车商业模式和未来之路的思考,更多的是投资人背后的利益考虑。

共享单车热潮兴起并没多久,摩拜和ofo估值目前双双超过百亿,资本功不可没。但在帮助共享单车走向繁荣的同时,争相涌入的资本也令这一市场滋生了巨大的泡沫。

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在经历去年年底的资本站队后,摩拜与ofo身后的资方已经开始抱团取暖,并频繁跟投。腾讯从2016年10月摩拜C+轮就开始为摩拜站台,更在8个月内,主导(领投)了摩拜先后两次的D轮和E轮,“大腿”力量超乎想象。

再看ofo小黄车,背后也不只有金沙江创投,还有蚂蚁金服。今年3月,ofo宣布获得蚂蚁金服战略投资,双方将在支付、信用、国际化等领域展开全面深化战略合作。

可以看出,共享单车这场战争,已不再是 ofo 和摩拜的战争,而是阿里系和腾讯系的资本竞争。实际上,无论 ofo 和摩拜谁能够笑到最后,随着一轮又一轮融资的进来,两家企业创始人的股份也愈加稀释,以 ofo 为例,从 ofo 股权架构可以看出,创始人戴威占股比为 36.02%,滴滴占股比为 25.32%,再加上经纬、金沙江、王刚等,本质上都属于滴滴系,他们股权加起来远超戴威,所以业界一度传出戴威被架空传闻并非空穴来风。

事实上,今天共享单车的火热,很大程度上,是资本一手推动的。2016年2月,摩拜第一次发起全国免费骑活动,刚拿到投资的ofo 没有任何迟疑跟进了战斗,以充值优惠“100送110”、“100送200”吸引了大量用户关注,一如当年网约车市场的补贴战争。

   其实,马化腾那时候也差点成为ofo金主,早在2016年5月,ofo启动B轮融资后,腾讯和戴威就有过接触,但是错过了一个周末时间。“腾讯要在星期一开完例会来跟ofo谈投资,但是前一个星期五的晚上,张颖(经纬中国创始管理合伙人)来到ofo办公室提前把协议签了。”后来,朱啸虎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说。如果是那样,或许今天的吵架就将是完全不同版本了。

    2016年9月,朱啸虎曾断言:“共享单车将在90天内结束战争。”现在9个月快过去了,因为腾讯系和阿里系的互相站台,共享单车的战争不仅没结束,从烧钱大战到补贴大战、海外大战,甚至是公关大战,导致了现在摩拜和ofo暗地里从上到下的早已水火不容。

   今年5月,ofo员工在脉脉平台上爆出ofo内部存在大范围的贪腐行为,科技讯网站发表了不少贬低ofo及其创始人的新闻稿件。而仅仅出入一天,就有知乎用户曝出摩拜单车多位高管涉嫌贪腐。

   有业界人士对此猜测称,上述动作背后有双方公关的影子。到了今年6月出,彭博社报道称。ofo正以30亿美元的估值寻求新一轮5亿美元的融资。不过,此后也有很多媒体收到了摩拜公关发来的消息,称上述新闻里的估值和融资情况是失实的。

   而在更早一些时候,也就是ofo宣布完成D轮融资时,摩拜投资人祥峰基金方面人士就被爆出在朋友圈直言,ofo基本都是老股东在投,融资额也严重夸大宣传。

 

泡沫破灭,小型共享单车生存艰难


如同几年前的网约车市场一样,目前共享单车品牌在烧钱大战下野蛮生长过度扩张,但隔三差五就有各类“颜色”单车横空出世,小蓝、骑呗、Hello 单车、永安行、智享单车等一众单车各立山头。6月中旬,彩虹共享单车横空出世,彩虹共享单车刚刚完成千万元天使轮投资,目前A轮1.7亿融资正在筹备期。

但关键的问题是,共享单车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不在颜色是否够靓丽,而在于产品和运营的快速裂变。

最惨的是拿不到投资的创业者。6月13日,仅仅运营5个月,来自重庆的共享单车公司悟空单车宣布“退出共享单车市场”。悟空单车的公告表示,对市场上留存的单车,公司派出工作人员进行回收,现已基本回收完毕。实际上公司仍有大部分单车无法找回,公司CEO雷厚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公司总共投放了1200辆单车,只有10%收回了。

这是国内首家退出市场的共享单车平台。如果说战略方针、运营模式为悟空单车奠定了失败基调,那么激烈的市场竞争,则是让悟空单车败走麦城的最终原因。一位业内观察人士说,摩拜与ofo两大厂商单车已遍布中国各个城市,红包、免费等活动始终很频繁,拿不到投资的创业者,在亏损光之后,唯有死路一条。

悟空单车的死掉,只是开始而已。有业内观察人士表示,随着共享单车竞争的进一步加剧,未来除了ofo、摩拜等领头羊,90%的共享单车都将被清场出局。

“校园门口的共享单车来来往往,前天是绿色,昨天是金色,今天就变成了彩色。”在北京人民大学,一位学生说自己的感觉是,这是一个无比混乱和快速迭代的市场,一些单车品牌由于模式的单一性,过分强调模仿已经开始掉队无声无息被市场淘汰。

更可怕的是来自巨头的打压。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朱啸虎同样表示“下一步首先是清场,把小的公司全部清掉,和以前打车差不多,最后留下两个PK。在未来的几个月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单车项目自己关掉。”

不过,谁也不知道,在共享单车这场战争中,摩拜与ofo谁能笑到最后。最近,ofo悄然将原本99元押金上调至199元,与摩拜的押金仅有100元的差距。仅需要99元的押金是ofo此前杀手锏之一。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ofo现在之所以上调押金,很大可能就是渡过了早期的野蛮开荒时期,此外ofo小黄车如今也全面使用上了智能锁,成本方面也有所增加。


看不到的盈利模式

对这些巨头而言,在大量烧钱之后,一个让他们焦虑的问题是:在不断投钱才能保全自身的共享单车行业内怎么赚钱?商业模式是什么,怎么盈利?

目前尚不清晰。摩拜CEO在一次媒体专访上表示 “对于任何创业企业而言,都需要时间来探索商业模式,目前我们还专注于提高用户体验,暂时还没想盈利的事。”

今年4月,因为盈利模式问题,永安行的IPO被迫中止了IPO进程。根据永安行招股书显示,2016年其付费用户共享单车、骑旅业务收入仅为36.8万元和96.5万元。同时,还需要面对巨大的负债问题和资金链问题。

没有盈利只靠融资度日这样的商业模式,如果遭遇资本寒冬,必然全军覆没,但对于资本而言,同样也要求回报,而回顾出行市场,当年滴滴、优步中国的补贴大战总共砸了50亿,最后以合并收场。

最新消息显示,有网友在微博爆料称,ofo天津刘元仓储拉横幅向ofo讨要工资。称长达几个月不见人、不见合同,并且拉出横幅称:小黄车还我血汗钱。ofo回应称,经过内部核实,图中工人为供应商员工,被供应商拖欠工资。目前,ofo方面已经督促供应商于6月22日中午,将工资发放到工人手中

据悉,ofo的整个城市运维团队一直以外包形式运转,签订合同、工资发放均由第三方公司进行。类似的隐忧,将是所有共享单车的问题。

更严重的问题或许是,无论马化腾眼中的“智能机”摩拜单车,还是朱啸虎一心要看最后订单量的ofo,越来越多的城市“单车成灾”,项目同质化越来越严重,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产生了厌倦心理。

同时,因为各地对共享单车管理仍一筹莫展,共享单车造成城市环境灾难也引起了重视。就在朋友圈互怼当天,《人民日报》刊发《共享单车别忘环境责任》,文章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共享单车在尚未探索到盈利模式前,就已经给社会管理造成困扰,甚至有破坏生态环境的潜在威胁。任何一种经济模式或产业,除了考虑盈利和收益,该怎样评估环境危害,防止环境污染?

   而根据此前《南方周末》报道,目前坏车、报废的共享单车成了“垃圾山”。而2017年共享单车预计投放总量极可能近2000万辆。这些自行车报废之后,会产生近30万吨废金属,相当于5艘航空母舰结构钢的重量。

  

深度调查:

没有哪家数据可信   为何还成厂商“天下第一”的背书?

或许正是因为艾瑞咨询统计数据报告中“追赶困难”、“表现突出”、“遥遥领先”……这些敏感字眼刺激到了马化腾,才让这位一向内敛的技术男在朋友圈中“吵架”形式发泄不满

这并非共享单车第一次卷入“数据争议”漩涡。今年3月,ofo和摩拜,就因为先后引用各自认可的数据报告,把第三方数据机构拉下了水。

问题在于,互相打架的第三方数据,又是否真实可信?厂商为何又将这些数据,当成自己 “天下第一”的背书?

 

“天下第一”之争


2017年春节刚过,ofo先引用第三方数据研究机构比达咨询发布的报告称,目前市场占有率51.2%,居行业第一,而且城市覆盖数是第二名的3倍,单车投放数量是第二名的1.6倍。

ofo的最主要竞争对手摩拜马上通过另一份数据报告作出了回应。摩拜援引第三方数据机构、国内移动互联网数据监测机构Trustdata的数据,称在共享单车的数据分析中,摩拜的领先优势明显,而且在MAU(月度活跃)、充值笔数等维度中,摩拜对ofo的领先优势甚至达到了数倍。

这两份报告的研究维度不尽相同,但最终结论方面都直指竞争优势和品牌“天下第一”,甚至有了数倍的差距。

“如何定义、参考哪些数据维度、权重如何设置、不同数据从什么地方收集,这些内容在大多数报道都没有提及。因此ofo和摩拜各称第一的新闻常有发生。”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因此通过搜索引擎检索“摩拜月活超越ofo”,“ofo月活超越摩拜”,就能搜索到不少相互“领先”的数据源.

同一机构的数据也是相互矛盾的。几个月前,引发马化腾朱啸虎骂战的艾瑞数据,还显示摩拜单车数据高于ofo小黄车

2017年4月,也就是在作出了“摩拜领先ofo数倍”仅仅两个月后,TrustData连续两份报告,表示ofo优势地位明显,在今年第一季度ofo新增用户是第二名摩拜、第三名酷骑之和。

但同时,另外一份2017年1季度App TOP1000》报告显示,摩拜月活跃用户量超越ofo 170万,巩固了其行业领先地位。易观报告也显示,2017年2月摩拜单车月活用户遥遥领先ofo

更早之前,比照艾瑞易观两家研究机构的调查数据,曾经中国雅虎市场份额甚至相差超过了4倍。这个差异的冲突,几乎完全失去了一个专业行业该有的水准。

 

质疑频频,没有哪家机构数据可信

其实这并非艾瑞咨询数据第一次陷入争议。2016年2月4日,今日头条高级副总裁、商业化负责人张利东突然在朋友圈公开斥责瑞咨询,言辞激烈,称其为靠敲诈勒索为生的流氓公司。张利东在朋友圈中放了一个艾瑞咨询数据报告的截图,截图显示,主要新闻资讯平台人均使用天数中,一点资讯、网易新闻、凤凰新闻排名前三,随后才是今日头条、腾讯新闻。

后,今日头条CEO张一鸣也发布朋友圈,称曾被公司同事劝导与艾瑞咨询合作。艾瑞曾在2015年将最佳影响力奖颁发给今日头条,然后又在报告中称一点资讯覆盖率已达50%多,远甩今日头条。

面对今日头条的突然发难,艾瑞咨询CEO杨伟庆也通过朋友圈进行回应,强调艾瑞在移动互联网连续监测中的成绩,并表示近两年一直在推动今日头条的真实数据体现,但今日头条并未接受艾瑞的加码审计建议。

不过,杨伟庆承认,艾瑞的数据排名机制会带来加码企业与不加码推算数据的不公正,艾瑞也在不断优化调整。最终,这场涉及艾瑞、今日头条和一点资讯的冠军争夺战,以“数据源、统计口径和计算方法不同”为借口结束。

易观智库也屡屡陷入争议之中。在易观智库发布的《2015年10月移动APP排行榜TOP500》中,滴滴打车排名与蘑菇街和楚楚街一个量级,位列第99位,而排在他前面的,是看片神器、腾讯电池管家、卓易、灵犀语音等并不算知名的产品。2009年,作为SaaS领域主要厂商的金蝶友商网,也拿出另一份第三方调查数据,公开怀疑易观国际数据“有问题”。

很多时候,这些数据公司往往会闹出不小笑话。2014年第二季度,中国手机市场出现了匪夷所思的一幕:四家手机厂商都称自己是第一。

Canalys、IDC、易观国际,三家市场调研机构的数据给出了三个不同的答案:小米、联想、三星。这三家第三方数据机构,有国外的Canalys,有本土的易观国际,还有中外结合的IDC,这几家有些统计的是出货量,有些统计的是销量,但一些关键性的数据,这些机构同样相差甚远。

业界更知名的一个案例,是UC浏览器和手机QQ浏览器,每当有一方宣布自己是移动浏览器第一时,另外一个马上跳出来说对方撒谎,这一现象已经持续多年,如果说一时间两个产品伯仲之间难分胜负,可以理解,但连续几年,两个产品在各自的第三方数据机构宣布战争胜利,也是一件奇葩事。

   

各机构算法不同,数据出入几倍


面对互相打架的第三方数据,人们往往很难搞清楚一个重要问题:结论背后的数据是怎么来的。

“易观、艾瑞咨询的数据来源获取方法就是传统的市场调查方法,不过在互联网生态下有了许多的变革和演化,其传统市场调查的特征在模糊。京东集团战略投资部分析师王亚谦说。

王亚谦表示,具体来讲分两大类,即按定量研究方法和定性研究方法划分。通俗而言,定量研究方法基于问卷的数据收集方式,可能来自传统的调查,也可能来自互联网技术监测。定性研究方法是来自对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士、专家访谈。

王亚谦称,定性和定量是传统市调的两大流派,各有利弊。艾瑞主要是一家互联网研究机构,因此更侧重于量化地数据收集方式。

国际知名数据公司IDC中国区人员则表示,每家数据机构都有各自的算法,按照IDC的调研步骤,会将多数领域进行细分,逐步调研再进行汇总,最终得出结论。一般情况下,只会公开几组主要的数据,细分领域的数据不会公开。

这意味着:不同的机构,通过不同的统计方法,可以得出完全不同的统计结果和数据排行。

尽管如此,越来越多的厂商,还是看重这些第三方对产品和用户的调研数据。一位业内人士对此表示,厂商使用第三方数据机构的背书,首先可以增加市场、用户的信心,甚至可以提升市场和投资人的信心。

其次是出于“品牌卡位”,“我说我是市场第一,说多了,大家就真以为我是第一了,这可以严重影响到合作方和潜在合作方,能够左右舆论、影响用户决策和广告主投放,直接促进某款产品的销量,或者带来广告效益。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各家都在内容、渠道和技术等领域不断角逐,而日均活跃用户数往往是各家最为看重的数据指标之一,这代表着一个应用最有价值的用户活跃程度与商业变现价值。”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数据联合造假,已成行业潜规则?

事实上,第三方数据机构本应独立于企业之外,应公平、公正地监测企业发展过程中一些真实有效数据,应该是公益组织。但如今,这些第三方数据机构却都是盈利组织,甚至为了牟利去帮助客户造假。

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讲述了一个案例。某研究机构接到了某家户外广告公司委托,希望调查一下某城市的户外广告效果情况,主要包括人群接触、注目率等情况。这家公司之所以做这个调查,是因为他们希望通过“比较好的”数据说服更多的广告主投放户外广告。

调查的结果不尽人意。但是,这家户外广告公司提出了某些要求,于是一份“关键数据”十分漂亮“定制化”调查报告,诞生了“如果有需要,厂商就可以和市场上有些第三方数据机构联合,定制细分数据,从一些维度去得出自己有利的结论。”某第三方数据调查机构市场部内部人士告诉记者。

上述业内人士称,为了更多的利益,一些数据公司也替厂商当马前卒,厂商还没开打,第三方数据公司就已把每个细分行业从多个维度列出多项评价指标,因为这容易让不同公司找到一些利于自己角度的数据从而进行对外宣传

在市场发展过程中,企业和第三方形成了微妙关系,企业在宣传和招商引资过程中需要一些数据或排名来证明自己的发展态势,在利益面前,就会有企业为这种需求提供服务。久而久之,一些第三方数据机构很有可能沦为企业的宣传工具,为了用户的需求去定制自己的理论和观点。上述业内人士表示,这造成现在第三方数据造假很正常,甚至称了行业潜规则”。

该人士表示,“他们最常用方法就是,直接出报告不表明统计维度。或者在该企业覆盖面广的地方做调查,作为全国的情况;如果数据不是太离谱且不影响行业整体排名的情况下,提高其调查数据,只要数量级不发生大的变化,看上去还是很真实的,公众也无从考察,但是对该企业带来的利好是很大的。”

他表示,利益当头之下,一些第三方数据机构根本没有调研能力,其数据来源仅仅是厂商口头分享;一些分析模板还停留在几年前的传统互联网PV\UV时代,却用来衡量移动客户端。“其实业界早就用互动率、使用频率等来作为移动端的主要衡量指标。”  

其实,在国外也广泛存在,国外曾经因为婴儿的一次性纸尿裤冲击了尿布市场,管理尿布市场的协会纸尿裤公司委托第三方数据公司经历了数年数据大战,让数据已无客观和真实性可言,而是成了利益的工具。

 
本文出自2017-06-26出版的《电脑报》2017年第25期 A.新闻周刊
(网站编辑:shixi01)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讨论)
发表给力评论!看新闻,说两句。
匿名 ctrl+enter快捷提交
读者活动
48小时点击排行
论坛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