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科技生活 > 新闻
“狂奔中”的共享单车
  • 2017/3/1 10:00:24
  • 类型:原创
  • 来源:电脑报
  • 报纸编辑:电脑报
  • 作者:
【电脑报在线】资本市场不断的在给共享单车行业“添柴加火”。2月20日,摩拜单车宣布再次获得D轮融资后,从今年1月初至今,摩拜单车累计融资额已超过3亿美元。

 @本报记者 熊雯琳

      资本市场不断的在给共享单车行业“添柴加火”。2月20日,摩拜单车宣布再次获得D轮融资后,从今年1月初至今,摩拜单车累计融资额已超过3亿美元。摩拜新引入新加坡投资公司淡马锡(Temasek)的股权投资,同时,此前领投摩拜C轮的高瓴资本再次追加投资。而另外一家共享单车OFO也完成了C轮融资。根据公开的报道资料显示,截至目前至少有30多家机构和个人创业者入局共享单车。

      然而,与资本的疯狂形成对比的是,打着“共享经济”旗号的共享单车行业却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宣布盈利。

      同时,向城市投放过程中,用户蓄意破坏、丢窃、霸占单车收取停车费等问题络绎不绝,给共享单车的管理和使用造成了极大的麻烦。一位来自福建莆田的创业者在其创办的Kala单车项目公号发文称,其项目投放的共享单车76.5%无法收回,投资人对赌撤资,公司现金流紧张,单车全部收回维护,项目暂时停摆。而这一项目从上线到暂停,还不到30天的时间。

      一轮又一轮的融资比拼让共享单车行业愈发疯狂,为何共享单车会站上资本的风口?每次只收取0.5-1元,车辆耗损多且造车成本高,共享单车如何赚钱?在征信、体制和监管等问题还没完善的情况下,共享单车未来路将如何走?

掀起热潮:资本疯狂涌入

     

继摩拜、ofo之后,伴随资本大批进入,共享单的车企业在中国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去年下半年开始,作为共享单车第一阵营的摩拜、ofo开始悄然出现在上海和北京的街头,并迅速成为热门话题。

      随后,短短几个月,小鸣、小蓝、骑呗、智享、快兔、熊猫、酷奇、优拜、永安行、小白、悟空、闪电、云单车……几乎每隔几天就冒出一个全新的品牌。网络上流传着一张关于共享单车app“霸屏”的截图,显示了共享单车行业玩家及资本的疯狂。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在至少一个城市开始投放单车的品牌已经超过30家,堪比2011年团购领域的“百团大战”。

      行业井喷的背后,是资本在撑腰。

      迄今为止,国内共享单车领域已经获得约10亿美元投资。其中,摩拜以6轮累计超4亿美元的融资额居首,而每轮融资间隔之短(一年内融资5轮)也创下互联网企业纪录。摩拜最近一轮融资是今年1月4日,摩拜单车宣布完成D轮2.1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5亿元)融资。领投的是腾讯和华平,携程、华住和TPG等参投,老股东红杉和高瓴资本跟投。而在3个月之前的2016年10月,这家公司刚刚完成一笔超过1亿美元的“C+”轮投资。

      去年10月,另一家共享单车平台ofo宣布完成1.3亿美元C轮融资。ofo背后的投资者包括滴滴出行、小米,以及美国对冲基金Coatue、顺为资本、中信产业基金、经纬中国、金沙江创投等机构。

      在资本的助推下,这两家实力相当的选手正在拼命加速在各个城市跑马圈地。1月21日,摩拜单车宣布进入珠海,这是继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成都、宁波、厦门、佛山、武汉、昆明、南京、东莞之后,摩拜单车进入的第十三座城市。

      与摩拜玩法不同的小黄车ofo更讲究轻资产和大平台逻辑。由于自己不生产单车,其采购一辆车成本仅为200多元,经过一轮升级后也仅为500元,硬件成本比摩拜低,其虽然在城市端后发力,但速度也非常快。

      来自ofo方面的数据显示,ofo共享单车目前已覆盖全国33座主要城市。按照ofo的规划,2017年将会覆盖100座城市以上。

      摩拜和ofo的疯狂引来了更多的入局者。

      2016年四季度,优拜单车宣布获得了千万元级别天使轮融资;小鸣单车也宣布完成1亿元A轮融资,并且登陆上海和广州,从去年11月开始,以每天数千辆的速度予以投放。今年1月5日,骑呗单车完成1亿元A轮融资,还与自行车整车生产商富士达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希望通过“城市合伙人”计划,在今年向全国范围内布局100个二三线城市,值得注意的是,骑呗还引入了并芝麻信用征信体系。此外,还有很多中小型玩家希望通过局部区域的布局来快速占领市场。“即使做不到行业第一阵营,在我们所运营的城市被大玩家收购,也是不错的生意。“一位三线城市的共享单车创业者私下对本报记者表示。

      一轮接着一轮高额融资,更多的投资人挤破脑袋都想加入,不得不说现在的共享单车领域看起来,和当初疯狂烧钱的滴滴、Uber并没有区别。先烧钱后赚钱的模式,也符合目前国内互联网公司靠烧钱抢占市场份额的老套路。

      除了拼资本,这些同行的互联网公司还在拼气势、拼舆论制高点。从一开始,摩拜和ofo两家公司关于产品、份额以及市场排行的公关口水战,就没有停止过。

      民营力量的共享单车还刺激了“国家队”动作。由北京市海淀区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公司与易代步合资的海淀“智享自行车”已经在海淀开始运营。与ofo、摩拜相比,海淀智享自行车可实现回收废旧车辆和共享出行两种作用,投入成本更低。

 

莆田创业者:运营一个月 投放667辆车仅收回157辆

      然而,在共享单车成为资本宠儿后,一系列行业问题、社会问题接踵而来。

      “在莆田投放600多辆共享单车,结果丢失大半,导致投资人紧急撤资……”就在近日,一份来自福建莆田共享单车kala单车的“声明“在网络上迅速流传开,其背后“短暂”的一个月共享单车的创业经历也被挖掘出来。

      这家共享单车品牌,从上线到回收单车,所用时间不到 30 天。

      “本来发声明只是为了告知客户,没想到会引起如此广泛的关注。”kala单车运营方负责人林斌向本报记者证实了“声明”内容的真实性,而记者也在其公号和采访中,还原了kala单车的创业经历。

      去年10月份,这位福建莆田本地的创业者林斌去了一趟上海,看到了满街如火如荼的各类共享单车后,将这个模式复制到莆田本地,2017年春节,林斌在莆田投放了667辆自行车。

      2月16日,其公司在微信公众号发布“声明”称,只找回157辆车,丢失率高达76.5%,也直接导致了投资方撤资,预定的4333辆(总共预定5000辆,已交付667辆)自行车无款提货,公司运营资金紧张。kala 单车还将收回所有单车进行改装升级。


莆田街头的“kala单车”

     据了解,kala单车是在今年1月份上线运营的,用户交99元押金,扫描车座下方挂着的二维码,关注“kala单车”公众号后,即可能注册和下单。

      kala单车使用的前30分钟是不收取费用的,之后每30分钟收费0.5元,还车时,只要将单车停靠在非机动车停车位内即可,并手动上锁,密码复位。同时,再点击微信公众号内的“我要还车”,即可扣除相应的车费。

      kala单车确实为莆田市市民的出行提供了方便,但事实上,从1月份kala单车投放至今,仅有不超过200辆的单车可以正常使用,83辆车受损维修,200多辆车失联。

      与莆田原有的便民自行车租借系统不同,kala单车不受停车桩限制,市民在使用的过程中会随意停放,也因此给城管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另外,kala单车的每辆车的成本在200-260元,很多人在开锁之后就会点击还车,然后骑一天都不用花钱。到目前为止,kala单车总共的收入才1000元左右。

      在2月8日,kala单车发布声明称支付遇到困难,承诺在2月12日之前完成押金退款申请。80%的人都要求退还押金,总金额数将近20万元。林斌迫于压力不得不将自己的手机号码公布在微信公众平台上。

      为何丢失率这么高?真的是因为城市小人口素质低吗?据林斌,目前投放莆田的共享单车并没有安装gps定位,而找回车辆的方式只能通过用户反馈、工作人员扫街以及手机定位来寻找。

 

市场调查:共享单车的尴尬

      或许kala单车丢失率更多和产品、技术以及运营有关,但还是从侧面映射了共享单车行业面临的尴尬:当产品、技术与需求,监督管理机制没有很好匹配的时候,拿考验人性和素质说事,是不合逻辑的。

 

单车被盗、损坏、乱停乱放等屡屡发生,映射出的是产品技术以及市场监督还存在缺陷

      记者在整个2月份的出行中,将2公里以内的出行都用共享单车来替代。总体体验下来的感受是,大大的解决了用户在几公里短途出行的刚需需求,且ofo和摩拜随处可见,使用便利成本低。但另外一方面,车辆损坏严重,私自加锁、车锁和计费系统不合理以及无桩导致的乱停乱放等问题还是相当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乱停乱放导致的问题最为严重。在北京早晚上下班高峰期,不少地铁站门口停满各种单车,影响人们的正常出行,在一些媒体的报道中,一些单车歪来倒去,被停放在桥底、公园、绿化带、楼道等地方,甚至停在马路中间……在深圳,《南方都市报》曾大篇幅报道堆积的共享单车引发的社会问题。在上海,因为乱停放,大量的共享单车被“收车”处理。

      “为了共享单车,我头发都白了。“上海市闵行区莘庄镇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中心副主任孙卫民在近日接受《上海观察》采访时这样感叹。据上海市自行车行业协会预测,2017年上半年上海共享单车可达到50万辆。去年底,《上海观察》记者在黄浦区制造局路停车场事故车、违法车受理处看到了摩拜、ofo和小鸣这3种不同品牌的共享单车,至少有两三百辆。这些共享单车被长长的锁链锁在一起。一位工作人员表示,车都是近期黄浦交警支队在辖区内各路段执法时,因违法骑行者不愿缴纳罚款,在采取扣车处置后集中送至此地的。

      损坏、加私锁、收停车费等问题也导致共享单车在各个城市遭遇尴尬。在郑州,满大街的大爷大妈圈块地都说是自己的地方,看管自行车都要收费,不管你是共享单车还是私人自行车。每次去推“小黄车”的时候,都要先拿一块钱给他们,不然不让用。

      在南京,一位市民用车时发现,骗子在共享单车上以假乱真,贴了微信、支付宝的付款码,于是向警方报案。而刘先生遭遇的只是骗术之一。据报道,有骗子会在损坏原始二维码后,重新贴上诈骗二维码,或者利用假的二维码诱导市民下载假租车软件,进而实施诈骗。

      而北京的一位市民近日在二手交易网站买了辆黑色自行车,买到手后发现车座高度没法调,修车时才得知居然是刷了漆的共享单车。除了被偷后转卖,共享单车被破坏的事件也屡屡发生,仅去年12月一个月,北京就有7起共享单车损毁事件,主要出现在亮马河畔、宋家庄地铁口、管庄地铁口、金台路等地。

      种种这些,造成了并不太好的使用体验,拿记者自己的经历举例,尽管北京地区的主要区域都能够随时看到小橙车和小黄车,但能够随手取用的并不多。拿摩拜举例,好几次按照提示找到车,扫码才发现已经被预约无法使用。而ofo也有类似问题,gps定位显示附近有67辆车,记者经常一辆也找不到,或者找到以后发现车锁损坏或者被安装了私锁,由于ofo采用的是传统轮胎,记者还遇到过两次车胎没气无法使用的情况。摩拜的车损程度略好一些,但由于车身略重,长时间骑行体验比较差。

 

深度解读:共享经济的两头

      根据麦肯锡研究报告以及汉能研究数据,目前国内两轮车出行的市场规模在每年1720亿次,按照客单价1元以及1%的渗透率计算,共享单车的年市场规模仅为17.2亿元。

      这个数字,无论是相比O2O市场的万亿元级规模,还是对比当前约10亿美元的共享单车融资额,都是不相协调的。

      而能让共享单车站到风口的,全因为“共享经济”这四个字。

      共享经济,也叫分享经济,成为最近两年来的热门话题。从Uber 到滴滴打车,从Airbnb 到小猪短租,打的都是共享经济的旗号。2015 年Uber 融资10 亿美元,估值超过500 亿美元;Airbnb 在2016 年融资10 亿美元,估值达200亿美元。

      牛津英文字典对共享经济的定义为:“在一个经济体系中,通过免费或收费的方式,将资产或服务在个人之间进行共享。信息一般以互联网的方式进行传播:多亏了共享经济,你可以在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将闲置的资产比如汽车、公寓、自行车,甚至Wi-Fi 网络出租给他人。”

      然而,人们对于共享经济的看法却截然不同。一方面,Uber、Airbnb等共享经济代表企业受到资本市场热捧,让人们憧憬一个“我们一无所有却能租赁一切”的未来;另一方面,也有知名学者提出“共享经济是个误导概念,有私有产权,就不可能有共享经济”。

      打着共享经济的共享单车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首先是成本太高。不论是摩拜还是ofo,提供的共享单车本质都是“自行车分时租赁”,并非个人闲置自行车的共享。车辆硬件生产成本加上智能定位锁以及app软件系统的维护,尤其是庞大的城市线下维护运营人员,是一个巨大的消耗。一位ofo地区运营人员私下对本报记者表示,只要每辆车每天使用7次,自行车的硬件成本可以在一个月内收回,但一个城市内众多线下人员、运营成本是无法算在内的。

      其次是共享经济核心矛盾。实际上,共享实际上是反人性的,独享和共享一直是个矛盾体。在现实中,我们只可能共享不怎么私密的东西。共享发展到最后共享往往就会变成了他享。最为典型的是airbnb,很多房东在和陌生人共享房子以后,会产生诸多不便,房屋的卫生、损坏,不同人的习惯并不能保证每次共享后,房主都是愉悦的。这也是为何不少共享单车被加私锁甚至搬回家存放的原因。

      再次,损坏率成倍增高。任何公共设施经过多人使用损坏率就会提高。拿北京市政府为各个社区建立的公共健身器材距离。这些设备并非质量差,而受损严重的最核心原因就是因为“共享“。共享单车在各个城市出现的损坏问题,多是因此。

 

求解:监管和征信加码

      第三方数据研究机构比达咨询发布的《2016中国共享单车市场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底,中国共享单车市场整体用户数量已达到1886万,预计2017年,共享单车市场用户规模将继续保持大幅增长,年底将达5000万用户规模。如此大规模的用户市场,共享单车模式能否跑通,除了资本、供应链、大数据运营和后续长尾商业,“人性”是避不开的一道坎儿。电商在十几年前的发展之初,同样遭遇了“人性”的问题。但随着基础设施发展、技术进步和征信规则约束,固定住消费者人性中可靠向善的一面,提高消费者在共享单车使用场景中的“素质”。

 

共享单车屡遭损坏,共享模式要发展成长,“人性”是绕不过的一道坎儿

 

规则和制度永远比考验人性更靠谱。

      首先当然是政府在政策上的引导和规范。 2016年12月27日,深圳市交委发布了国内首个《关于鼓励规范互联网自行车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 以及《自行车停放区(路侧带)设置指引(试行)》,涉及共享单车的发展定位、企业准入要求、运营规范等。

      此外,上海政府也将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目前讨论的意向是对城市共享单车总量进行控制,按每100人1辆的资源进行配置。对应上海的近2500万常住人口,城市共享单车的投放总量应控制在25万辆左右。而北京、广州等地的交通委也正在研究和制定相关政策,或将于近期公布。今年1月24日,摩拜单车与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政府达成合作,希望建设全国第一个共享单车精细化运营与管理的样板城区。

      其次就是技术和征信机制的引入。

      对于ofo广受诟病的因机械锁无法定位容易丢车等问题,2月22日ofo与中国电信、华为等达成合作,三方共同研发基于新一代物联网NB-IOT技术的共享单车智能解决方案。NB-loT解决方案的优点在于信号覆盖范围广,从而可加快智能锁的开锁速度,提高成功率。此外,智能锁的功耗也将降低,电池使用寿命在2-3年。

      对于广受诟病的乱停车问题,摩拜在技术上拥有监测停车位的GPS功能,对“乱停车”有适当的惩罚措施。不过,这些单方面的提醒和期望并没有太多约束力。即便摩拜动用了技术手段,但通常只能监测用户将车停在公共区域还是住宅小区,并不能判断在宽不足三米的马路两侧“车停在了人行道上”还是“车横着放、侧着躺”?

      骑呗单车在推出初期就与芝麻信用达成战略合作关系,通过将用户行为与芝麻信用评分进行挂钩,从而约束引导用户规范停放。以上种种这些在实际运营中到底能够多大程度改善目前共享单车面临的尴尬,还有待时间的考验。

      毕竟在自由与自律间,共享单车如何寻找到市场的平衡?这对所有的共享单车企业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链接:共享单车在美国

      据不完全统计,现在的美国有至少120多个共享单车项目,每个月都要跑过几百万英里。在美国,大部分的共享单车都是有固定桩停放,而不同平台会根据不同城市的特点,有各自偏重。例如费城自行车共享项目Indego,强调公平性,该平台上,600辆自行车中的三分之一要将被部署在低收入街区,并且用户如果没有信用卡和银行账户,可以选择用现金支付。费城还雇佣一些受过特别培训的居民区代表来指导如何使用。

      而Zagster主要投放的市场集中在美国的中小型城市及高校、企业园区和住宅区等。它主要面对2B市场,在Zagster的150多个合作伙伴中,不乏像通用、Salesforce这样的大型企业。合作方每个月按车辆数量向Zagster支付费用,每辆车每个月为150美元。Zagster则为其提供自行车维护、广告和App开发等服务。它与美国汽车分时租赁公司Zipcar合作推出Zipbike项目。在高校的用户可以直接通过Zipcar预约用Zagster的共享自行车。

      另外一家创立于2011年的citi bike则也经历一番大起大落。最早是纽约市与alta bicycle share公司合作的项目,由花旗银行赞助。第一阶段的营运投入了6000台自行车,建成332个驻车站以及11000多个锁车位。运营第一个月citi bike就得到了40万会员,但之后因为软件故障、车位不足以及定价高等问题引发了用户的不满,导致项目亏损和用户流失。2014年,citi bike更换了新的运营公司motivate,随后改进了整个citi bike项目的软件技术系统。2015年,citi bike增加了2400辆新车并且改进了车身设计。2016年,该项目开始在曼哈顿等地新建139个新的驻车站,力图满足用户需求。

 

记者手记:火爆的故事要怎么继续
      本以为进入互联网下半场,拿资本补贴野蛮的发展用户、追求流量的“轻资产”模式已经不再,但“共享单车”的火爆似乎让大家又看到了网约车市场疯狂一时的影子。
      实际上,公共单车租赁在国内一直都没找到好的运营方式。即使是在这一领域做的最好的杭州。2008年杭州开始引入公共自行车,8年间投入了 3000 多个停车点、8 万多辆车,补贴数亿元。通过服务点亭棚广告的开发和“杭州模式”的输出,杭州市政单车终于在2015年以500万元的亏损最接近盈亏平衡点。8年时间,才让盈亏平衡,互联网公司加上资本助推,能让这个行业真的站上风口吗?
恐怕没那么容易。从需求端来说,在共享单车出现之前,大城市居民上下班“最后一公里”基本有四种解决方案:公交车、出租车或者自行车/电动车以及步行。共享单车出现后,这几种解决方案依然是主流,并没有刺激起一定规模的需求。因此,盈利模也一直是大家关注的话题。
摩拜单车王晓峰曾于年前透露,摩拜单车每天的使用时间在2小时左右,占比全天时间不足10分之一。按照半小时0.5元计算,2小时的收入每天也只有2元。即便单车成本只需要300元,收回成本也需要5个月。而折旧和维修的费用还尚未计算在内。ofo自身尽管从未公布使用时长和营收数额,但始终都在靠红包补贴用户,骑行的单价一般不足0.5元,盈利同样不现实。
尽管有资本补贴,用户可以在此期间“薅羊毛”,可如网约车一般,任何商业最终都要回归市场,如果钱用完的那天,故事该如何继续?

 
本文出自2017-02-27出版的《电脑报》2017年第08期 A.新闻周刊
(网站编辑:pcw2013)


我来说两句(0人参与讨论)
发表给力评论!看新闻,说两句。
匿名 ctrl+enter快捷提交
读者活动
48小时点击排行
论坛热帖